2023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3年校友文萃 >

澳 溪 村------------------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3-07-04  【字体:

澳 溪 村
戴明哲 (厦门) 高十二组、原副校长

  在同安的西北面有个莲花镇,莲花镇毗连安溪县,山峦重重,群峰竞秀。在莲花镇区再往北十公里有条清溪叫澳溪,澳溪蜿蜒曲折,流过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就叫澳溪村。澳溪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美丽山村。

  2023年1月3日,这是个良辰吉日,早晨近7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蓝天上白云团团,似如棉花飘动,暖风微微。我们又背起背囊,再次上路。这是我们告别新冠阴霾,又一次“出征”。这次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澳溪村。

  当我们下了公交车,一踏上澳溪村,就不禁为秀美的澳溪村而赞叹。澳溪村地处一个山间盆地,为绿色山峰所包围。在山之下,原野中散布着村落民舍,处处高树竹林,小桥流水。周边的山林为村子提供了丰富的水源,除了澳溪以外,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沟渠。我们步行其间到处可听到哗哗流水声,“如鸣佩环”,心情好极了。有条较大的圳水从村舍边流过,清澈明亮,村民可以在这里洗莱,洗衣服,用这水灌溉农田菜地。又见多条小水管从山上把泉水引下,我不知是否用来烧水做飯或是他用。

  沿着澳溪边上用小鹅卵石铺成的道路上行。我们行进在澳溪湿地公园。澳溪水晶亮透明,从石间,从草丛中往下奔流,有的地段有大片的水藻,又绿又细有如海绵,有的地段是大片的浮萍。岸边长满水草,有黄牛或吃草或躺着反臼,晒太阳,好不悠闲。有的溪边是丛丛竹林。在村舍聚居区,有拱型小桥跨溪,还有多处石跳,整齐排列溪中,人在石跳走,溪水石间流。

  回看岸上原野,这是一片冲积小平地,土地肥沃而疏松,地里蔬菜肥美诱人。田里大量种植三种作物,一是大片的蔬菜,蔬菜主要有红萝卜,包菜,花菜。二是水果,水果主要是巴乐,柑橘,火龙果,菠萝。三是花卉,以菊花,钻石范,玫瑰为主,一大片一大片地种在大棚里。种植业是澳溪村的支柱产业。由于自然环境优越,村民善于种植,村民有比较好的收益。澳溪村利用优质山泉建了同安澳溪慧熹山泉水厂,还有制衣等工厂。我看了一则招工启事,所招工人最低工资每月3500元,一般月薪4500元。不少村民可就近务工。澳溪村是一个经济良好的富足山村。

  在行进途中,我们看到有一座跨澳溪的水泥桥。这桥比较高大,路面宽,可通汽车。走到桥上一看,桥边一大块石上刻有“延平桥”三个大字,有一亭子叫“延平王”亭。过桥后是一小广场。广场邻溪一边是一个戏台,戏台对面有一座小庙叫“三太王”庙。正好一老婆婆正在烧香。我问她这庙里供奉的是什么人,她说了半天也说不出这是哪位神仙。后来说,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不很准确),南安石井会来很多人参加三太王祭祀。我恍然大悟。这里供奉的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拜爱国英雄的民族,英雄不问出处。远离石井郑成功的偏僻山村,不忘祭拜民族的英雄。

  我们继续前往澳溪古堡,现在澳溪古堡区域已建成了同享莲花澳溪田园综合体。我们先到达综合体的莲花池。莲花池分三级水池,由高到低,中间以小石跳分割开。由于现在寒冬刚过,莲花只剩枯枝败叶,水面上取代莲花的是黄绿色的凤眼莲,待到夏日到来,水池上必是碧叶田由,紫红花蕊高挺的倩景。在池岸边上有多座垂钓塑像,增添了莲花池的情趣。过了莲花池有一大片广场,厂场上绿草铺地,立着一对白象母子塑像,边上是几座白色尖顶的布蓬。广场后有一绿色门栏,上书“花缘”。门上有一对联,读来有趣,“紫薇花开红艳艳,藤萝缠结意缠绵”。在门后是四季花海,边上有“悠然亭”,让人们在此悠然赏花。此时花海菊花还在怒发,花有多种颜色,红灿灿,黄艳艳,一大块一大块地里的菊花,争奇斗艳了。

  最后方是古堡,真名叫“田边古堡”。

  古堡建于明末清初,至今三百多年。古堡四周溪水环抱犹如护城河。古堡呈长方形,由溪中大块的鹅卵石垒砌而成。南北长34米,东西宽29米,墙体高7.5米。田边古堡起初是由于园区山后的“茶马古道”而建。在原小坪公路未通车前,安溪的茶叶就是通过这条茶马古道贩运到同安进行贸易的,由于地处经济要地,澳溪村的先民就不时地受到土匪的侵袭,为了防御外侵,先民就修建了古堡。由于年代已久,时过景迁,古堡失去作用,慢慢地被废弃。现在古堡只剩外墙,箫箫春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古老的古堡,成了历史的见证,成了人们追忆往事凭吊的场所。

  离开田边古堡,我们前往朱熹文化园区。站在澳溪村内,环顾四周群山,使人茫然,往哪个方向走才能离开这里回到厦门?在人们的指点下,我们一直往澳溪下游走,来到一个地方叫澳囗。澳口名副其实,整个澳溪村四面崇山包围,只在这里有一低地出口,通往同安,厦门。澳囗是一个重要的地点。在这里深谷中的澳溪一支转向安溪流经泉州入海,对面有通往安溪的高速公路。溪边有一巨石叫澳口岩,雄踞溪边,溪岸上是麒麟山。石上刻写着“澳口岩洞天,麒麟山福地”十个大字。细看一下,书写者为李秀记,他是国光中学老校友,时任厦门市委副书记。国光桃李满天下,何处不芬芳?在澳口石边上有座石佛寺,在麒麟山上有著名的摩崖石刻,在前方有安乐村石塔。人们在这里建了一个朱熹文化公园。安乐村石塔建于宋绍兴年间,塔虽不高,但全由石头筑成,别具一格。塔建于溪边险峻处,似有镇河妖之意。以后朱熹到同安当了三年主薄,曾到澳溪村,看此地景色秀美,物产丰饶,称澳溪村为安乐村,故人称石塔为安乐村石塔。石佛寺供奉的是石雕刻的佛,十分罕见,所以这小寺庙叫石佛寺,石佛寺也镇守于澳溪村村口,人们常到此烧香,保澳溪一方平安吧。在澳口人们曾建了一个沧江埧,不知何因,现在只留下溪底一些黑色石块。在澳口大树下竖立着沧江坝遗址石碑。在往石佛寺路上人们立了四根白石圆柱。第一根刻写朱熹的生平事迹。后三根刻写了朱熹的名言佳句。其中笫二根刻写了一首很有哲理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起去年到军营村参观,当年的朱熹曾到军营村一处叫半亩方塘的地方游览,朱熹足跡布满同安。人们常说锺灵毓秀,又说地杰人灵。美丽的澳溪山水,蕴育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澳溪村我看到两幅宣传标语。一幅写着“莽莽林海任君游,星星火种绝不留”,另一幅是“少无热血不青春,剑指沙场最男儿”,文字铿锵有力,雅而达意,如此写法很少见。在村里我见一春联写着“满眼雲山长画卷,一壶天地小书楼”,能有这样的春联真难得,现在市面上满是恭喜发财之类的庸俗对联。历史上澳溪村走出了许多优秀人才,清代福建冰师提督吴必达,清代首位同安进士李其蔚,世界十大华商之一的郭芳枫,世界乒乓球冠军郭跃华都来自于澳溪村。

  澳溪村的山水,澳溪村的田园风光,澳溪村的历史遣址,使澳溪村成了旅游休闲佳地。在疫情之前,到澳溪的旅游人络译不绝,旅游业是澳溪村重要产业之一。今天我们在村里没有遇到任何一个到这里旅游的人。眼看疫魔将灭,旅游旺季必将恢复。澳溪村将以更美的身姿,迎接客人的到来。

▼澳溪村口大门

(1)

▼远眺澳溪村


(2)


(3)


(4)


(5)


(6)


(7)

▼澳溪田园综合体


(8)


(9)


(10)

▼澳溪安乐村石塔


(11)

▼澳溪澳口溪谷


(12)

▼澳溪边上民居


(13)

▼澳口石刻


(14)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