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琐记(二) 夜宿石河子 离开天山天池,我们所乘坐的大巴长奔四小时,前往石河子。在道路的南边,是连绵不断的天山群峰,在道路的北边,则是茫无边际的平川,在远处与天际相连,壮阔动人。原野上有大片的农田。田里是长势良好的小麦,棉花,哈密瓜,甜瓜等各种农作物。黄色的哈密瓜布满地面,釆摘时要把汽车开到田里,直接搬上汽车。大片的棉花釆摘,则当地人力所不及,必需从河南等地雇人帮助。让我感叹新疆的宽广富饶。农地和林地相互混杂,使人不解。原来这是为了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当农作物收成后,地面赤裸,林地就起看保护农地,抵御风沙的作用。临近石河子,我们看到了一条在沙石上流淌的河流。石河子,原来是新疆天山北麓的荒漠,有谁想到,伟大的建设兵团男女战士,用血汗把它变成良田,变为城市。我们的导游,哈萨克女士佳娜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述英雄往事今生。解放初期,王震将军率军来到新疆,屯边扎根。当时新疆一穷二白,当地人民生活困苦。为了不影响原住民的生产生活,屯边战士提出了;不与民争一分地,不与民争一分田。此时石河子是一大片无人烟的荒漠土地。他们在这里驻扎了下来,住在地窝子,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边生活。他们平整沙丘,开挖渠道,引入天山水,修成了块块农田。他们缺食少衣,在寒风中饿着肚皮,在最困难时甚至吃草根树皮,为了不影响新疆人民,为了新疆的长治久安,付出了血汗仍至于生命的代价。为了能使屯边战士永久扎根,一大批来自湖南,河南,安徽,北京,上海等地的女青年,经过长途徒步,在严寒热日风沙中,在匪患,疾病等严酷的环境中来到新疆,加入了垦边的战斗队伍,用她们的血汗与青春谱写了垦边的动人诗篇。这里有许多悲欢离合感天动地的故事,小说《蓝月亮》反映了当年的部分场景。几十年的奋斗,石河子由荒漠变为良田,变为现代城市,普天之下,唯有垦边战士能创造这奇迹。我们为我垦边战士肃然起敬,为他们的忠精报国而讴歌! 当我们的车进入石河子市区时已是黄昏,景物有些模糊。车子行走在笔直的长街上,感觉这里的道路有些特别,街道宽阔整洁,行道树既高而密,其中还有果树,大枣挂在枝头。我从未见过有如此笔直整齐的街道。细想一下,这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的最新最美图画。车子在街上直走了很长距离,到处也是高楼大厦,林立的商店。我们还经过了石河子八中,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等学校,石河子已充满现代气息。入夜,石河子灯火辉煌,我们在一家酒店吃饭,酒店装饰华丽,顾客很多,席间,一名维吾儿族姑娘还表演了舞蹈,大家报以热烈掌声。天色已晚,不能到街上多看看。隔天一大早我们又出发了,来去匆匆,不能细看石河子。 石河子现在已有七十万人口,居民中除了垦边战士的后代,还有来自新疆仍至全国各省的人,还有多个少数民族的居民。石河子已由单一的农业区,变为集城乡,农牧㐀,工㐀等多产业的现代城市。当我们离开石河子时,我们再次向石河子垦边男女战士致敬!
赛里木湖 25日早,我们离开石河子沿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前往赛里木湖。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北部博尔塔拉境内的天山山脉的山腰上。它是新疆境内海拔最高,面积最大(453平方公里)的高山湖泊。珍贵的天山雨雪给了赛里木湖湖水。来自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到了这里已是强弩之末,因此被戏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赛里木湖的河拔是2071米。偌大的赛里木湖有四个进湖的口子,称为四门,我们从东门到湖区。站在湖边,举目四望,我没想到赛里木湖如此宽广,景色如此优美。巨大的湖区就象一个扁平的碟子,最低处就是赛里木湖湖面。湖面呈多边形,随山弯曲。由近到远,湖面颜色有深蓝,浅蓝,绿色,淡黄多种色彩,形成条条彩色带,阳光下微波泛起,闪闪发光。近看湖水,清澈透明,十米深处湖底,景物依然分明。湖边是大片的草场。西风冷,阳光艳,秋高草黄。黄色的大毯沿伸到远处山坡。胡天八月(农历)即飞雪,九月底就要下雪了。这里冬季漫长,来年三月才进入春天。赛里木湖四面环山,西面远处高山顶上白雪皑皑,近处山坡上分布着挺拔的绿色云杉,间以草地,黄绿两色,界限分明。在山底下星散着白色毡房,草地上的牛羊远远望去,如同黑白小点。湖光山色,让人神清气爽,忧愁全忘。 湖边长而平坦,环湖步行力所不及(几十公里)。我们乘区间车近距离观看湖景,道路是三车道,黑红两色。在湖的北侧有一高坡,站立坡顶,可以从另一角度观看湖区美景。坡顶建有一高台,叫点将台。据说成吉斯汗在1195年带领二十万大军,途经此地,筑台阅兵,以壮军威。来到湖的西边,这里是有名的西海草原。西海草原十分宽广,一直沿伸到模糊不清的远山脚下。草原的某些部分放养着牛羊,另一部分则不放牧,储草供牛羊过冬。这片草原的草已由刈草机收刈完毕,捆成四方体,散布在草原上,等待运走。赛里木湖大量蓄水,原来水中无鱼。近年,有一年青人打破常规,大胆引进俄罗斯的冷水鱼种,已获成功。如今赛里木湖已是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的产地,为人们提供水产品,开发利用了宝贵资源。此外,水中鱼类也引来了各种食鱼鸟类,增添了湖区美景。 人们重视赛里木湖的环境保护,在一些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尽量使该区保持原始状态,取得可喜成效。方圆数百平方公里没有人居,湖上没有旅游船只。当我们到湖西部附近湖边时,看到了十多只野生白天鹅。本来湖里有更多的白天鹅,因临近冬天,大部分已往南迁飞。剩下的这小部分,大概因湖区环境太好,依依不舍,还没离去。它们悠然游动于湖面,真所谓白毛浮绿水,充满野趣。不知那位小朋友向近处天鹅投去面包,没想到它们竟然敢游过来取食,让大伙近距离一饱眼福。远处还有更多黑黄两种颜色的水鸭,因为怕人,在远离人群的湖面游动。在赛里木湖边的山里,栖息着羚羊,野鹿等动物。当夜深人静时,狼不时还会到湖区游荡,眼睛闪着幽幽绿光,大概想找一找有没有喜羊羊。 赛里木湖是我看过的最美湖泊。在它西面一百余公里处是著名的霍尔果斯口岸,因不在行程中,无缘参访,实是可惜。 深夜投宿精河县县城。
途经克拉玛依 8月26日,我们团队从精河县城出发前往新疆最北的喀纳斯湖。车子依然在天山边缘行进。东边是天山山脉,低处的矮山呈荒漠状态,地表裸露鲜有草丛。远处是连绵不断的高山。高山山顶上的积雪终年不化,闪着耀眼白光。道路的西面一马平川,大片的棉花快要成熟了,哈密瓜已经成熟,黄澄的,铺满地面,等待收获,一派秋熟美景。慢慢地,农田变成了稀草地,偶见牛羊,进而是荒漠不断。 再往前行,荒漠中又有绿色,还有大片的小型抽油机散布在半荒漠中。不久,绿色更浓,前边有树,出现了楼房。原来我们已到了克拉玛依。现在克拉玛依是一座沙漠中的石油城,被黄沙荒漠所包围。进入市区,街道西边绿树成荫,不时还有小园圃出现。街道广阔笔直,楼群成片。如不提醒你还以为是中国沿海城镇。在市区边有蓝色水池。让人匪夷所思所思的是在市中心竟然有一条宽阔的克拉玛依河。河水清清,绿树护岸,拱桥跨河,小山包上有大片树林,这不是江南水乡吗?在克拉玛依市内,有一个规模颇大的公园,叫世纪公园。公园树林成荫,行走其间,空气清新,清凉宜人。公园内有小广场,有儿童游乐园等各种设施,我们团队的小朋友在那里久玩不肯离开。我们沿克拉玛依河行走,离公园不远处河中正进行别开生面的抓鱼比赛。众多的参赛者在水中奔走捞鱼,岸上观众喝釆助威,好不热闹。在旁边是小吃一条街,街边的摊子卖的是各国各地有名的小吃,比如长沙臭豆腐,武汉热干面,菏花啤酒素食等,使你身在沙漠中,遍尝中国菜。 晚上,我离开住的酒店,到处走走。街道灯火通明,到处是人群,商店里更是顾客盈门。我顺便到店里买了一个眼镜。以后,我发现克拉玛依河边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我赶往想看热闹。想不到这里正进行着音乐喷泉表演。随着音乐的节奏,喷泉喷薄而出,冲向夜空。喷泉呈红,黄,绿等各种色釆,喷泉时高时低,时起时伏,时呈伞状,时如花开,多姿多釆,使观者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美好的克拉玛依夜晚! 克拉玛依(维吾尔族语,意为黑油),本名黑油,是沙漠中有黑油的地方。它是中国第一个石油城市。1955年,在新中国建立不久的困难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在这里打出了第一口油井,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在这长长的时间里,克拉玛依石油工人,使石油产量节节上开,到2002年年产突破了一千万吨。一般石油开釆一段时间后就年产量越来而少而枯竭,在世界上能开釆五十年的很罕见。而克拉玛依石油开釆超五十年,产量不降还增,克拉玛依创造了奇迹。中国由克拉玛依油田还培养出一大批石油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中国多个油田的开发,克拉玛依是中国石油开釆的功臣。克拉玛依另一功勋是保护改善环境。克拉玛依每开釆一处石油,就在那里增加绿被,使克拉玛依成为沙漠中的绿洲。如今克拉玛依已成为一个人口超过二十万的城市,除石油外还发展了其它产㐀,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未完待续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