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印山,五台二山 在南安市西北面的九都镇,向阳乡以及乐峰镇的部分地区是一大片山地,这里山峦起伏,林木遮天蔽日,涧水长流,飞禽走兽出没,蜂蝶飞舞,山花飘香。五台山和印山是其中两个著名的山头,有如鹤立鸡群,是人们观光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7月12日,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先到印山。印山有2万亩森林,地属乐峰镇炉中村,原建了印山林场,林场以养林伐木为主要工作。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开展,林场停止伐木,印山林场改建为印山森林康养基地。基地地理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全区为森林覆盖。虽是盛夏,平地赤日炎炎,这里却凉风习习。印山林区空气清新湿润,富含负离子,每立方厘米含负离子超一万个。坐在广场边沿的茶座上,三面青山环抱,身边是百年巨樟,眼下果林连接森林。远处青山如大海波浪起伏,下方小湖碧波蕩漾。朝看日出,夜望星空,万籁欲静,鸟声不息。游览之余,晚上可住在印山休闲山庄。山庄有三座别墅,五十个床位,服务设施周全。假日约上几个亲朋好友,在这里住上几天,过过神仙日子。 离开印山,驱车往西北方向的五台山进发。车在山间水泥路上蜿蜒行进,路边是竹林高树,入窗是清新气息和花香,入耳有鳥声虫鳴。行进中让人心静气和,倦意全无,心情舒畅。十多公里后很快到达五台山。我们去的地点是风光无限的昭惠庙(又称庵),昭惠庙分上下两庙,人称上昭惠庵和下昭惠庵。昭惠庙是五台山最好去处,风景绝佳。我们先到达上昭惠庙边的观日台。观日台地势高峻,不远处就是海拔1080米的五台山最高峰。站立观日台,四周绿林似海,东边远处是两黛绿色山峰。每当旭日在山上升起,光芒四射,云蒸霞蔚,场面壮观。因时间限制,我们无法欣赏这一美景。来到上昭惠祖廟,重修后的昭惠庙雕龙画柱,十分堂皇。屋脊玉龙腾飞,门前青龙抱柱。这里供奉朱相公。朱相公,名庆云,唐末宁德人,统兵平叛泉南寇,卒后葬于五台乐山。在上昭惠庙不远处有李相公塔墓,一代伟人朱庆云长眠于此。朱相公有功于民,因此民众建昭惠廟供奉朱相公。朱相公廟左右各有一个亭子,前方有一大广场,可举行各种佛事活动。这里远离城市,没有喧嚣,没有飞尘,清风拂面,使人忘记烦恼,心清如水。平日游客不多。今天偶遇一位来自泉州丰泽区的游客,他骑自行车独自旅游至此。真佩服他的运动精神。每年的3月5日,是朱相公逝世记念日,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聚会于此,场面热烈。今年的向阳乡旅游节在这里举行,盛况空前。 离开上昭惠庙,下行至不远处的下昭惠庙。下昭惠庙比上昭惠庙更堂皇,规模也更大。庙的左右,后三面全被低山森林合抱,前方视野较开阔,绿树森森。昭惠庙是环境优美的绿色庙宇。在庙的后方,有一大水池,叫《神池》。池水清澈,有多只小乌龟,一群小鱼在周边游动,似与游客相戏逗乐。在池的中部,有一长廊。长廊所在位置是古时驿站。遥想当年,驿卒风尘仆仆赶路后到此歇息,五台美景让他消除疲劳。这里是古代皇帝传递文书信息的节点。在昭惠庙的前方,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四个广场。广场由花岗岩石砌,庙宇有如此宽广的广场,十分罕见。在蓝天白云之下,昭惠庙整个环境就如仙境圣地,独立于高山密林之中。在最下方广场的石侧有一历史久远的石刻,石上布满灰黑色斑纹。石上有《五臺》两个大字,时在元朝至治元年(至治年至今有700年)。在相对应的左侧,有一亭子,亭子放有另一石刻,那是二百多年前乾隆年间的石刻,上书《霓羽僊壇》四个大字,可见五台山在几百年前就声名远扬。由石刻可判定五台山的历史久远,至今超过700年。在入庙牌坊不远有一石砌山路,那是古时的驿道。驿道不宽,大约一米左右。石上布满灰色地衣,石呈黛黑色,那是时间年轮的表现。驿道从这里至永春东关桥只有6公里。驿道也经过洪濑镇四都。从路径看,从泉州到永春,驿道距离比普通大路近很多,这有利于文书信息的快速传递。在广场下方右侧山边,有一奇树。树是油茶树,间距几十厘米的两技条间有另一枝条把西树枝连在一起,这一现象十分罕见。这枝条被人们称为“连理枝”。树上挂满红丝带,常有情侣,夫妻在树前合影,以示爱情永固如连理枝,夫妻永不分离。 上下昭惠庙建筑宏伟,地理环境优越,超过像福州古山等景点。我想有关方面宜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旅游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利国又利民。可以预见,五台山旅游业有美好前景。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