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8年校友文萃 >

天涯飞雁——国光侨生------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9-01-28  【字体:

天涯飞雁——国光侨生
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

    在我学生时代的高中阶段,有一群特别的同学和校友,他们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子女,时称侨生。他们因为印度尼西亚的排华被虐待而随父母,或独自回国,逃避灾难,继续学业。我有幸和他们一起学习,经历了三年美好的时光。时间虽不太长,但却给我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借用陆游一句话:此生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我常常思念我的这群同学学友,挥之不去,借国光校友网这窗口,表示我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

    我在1963年到国光高中部学习,一进学校就发现有一群同学,不会说闽南话,说着带有特别腔调(这一腔调让我以后可以识别印度尼西亚侨生)的普通话。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受难回国的印度尼西亚侨生。那时我对他们心里就有一份同情心。在我们班里,先后就读过的印度尼西亚侨生有:李富英、洪月娇、梁钦元、郑妙英、李慧珍、阿妹、邱玉珍、林新友、林光健、傅成谋、俞朝顺、李丽春、阿纳(同学称他的裕名,真名忘了)、阿俊。他们和我们朝夕相处,共同学习,互相帮助,过着朝气蓬勃的学生生活。那时物质缺乏,郑妙英有一部珍贵的自行车,我们曾向她借过,骑车回家(我们通常是步行回家)。文革外出串联,我向梁钦元借了一条棉衣。借时有五个扣子,还是连一个扣子也没了,因挤车掉光了。而且棉衣上还有虱子,还得灭虫,害他忙了一阵子。他们中除了洪月娇家在雪峰华侨农场外,其余的全都孤身在校。国家对他们特别关照,生话还是困难的,因为那时政府也穷,家人无法帮助。但他们大概秉承了父辈浪迹天涯,开疆拓土的基因,热观开朗,具文艺体育特长。每年学校运动会,他们的成绩最好。傅成谋长于唱歌,李丽春、俞朝顺、林光健、阿纳是体育健将。李富英、郑妙英乐于助人,梁钦元沉默寡言专心学习,洪月娇还和我们八人步行串联。

    学校每周星期日晚都在大食堂开文艺晚会,侨生是晚会的主角。禄季、顺香、德香三姐妹是学校的歌星。如杏是排球健将,李丽春是游泳高手,蒋建平是短跑猛人。有一回我和蒋建平打羽毛球,我刚把球发过去,他一猛扣,我不用说回球,说时迟,那时快,他的球直打到我身上,逃都来不及,我们的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因为我缺少运动天分,又不是学校的活跃分子,侨生中的相关信息知道很少。文革初期学校有一支很有名气的文宣队,由郭天助老师带队,活跃于梅山及周边乡镇。这支文宣队的主角依然是德香三姐妹和侨生。国光中学的侨生,带给学校歌声,带给学校活力,也带给学校荣耀。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了省仍至国家运动健儿,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给国光留下了永存的历史印迹。

    到了文革后期,学校停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侨生和全校学生一样,风吹云散。就我所知,有一部分侨生家在农场的就回家,如洪月娇姐妹、蒋建平、古政法、温凤兰、白添辉、廖明光等回雪峰华侨农场。另一部分侨生到长汀下乡,象我班的李富英、邱玉珍、梁钦元、等许多人。我有幸送别他们前往长汀落户。我目送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有不舍,有忧愁,他们的未来路在何方?我也一样,前途渺茫。十六年后,我又回到阔别的母校任教。历尽沧桑,心中别有一番滋味。这时,学校还剩一名过去的侨生――袁本希,他是学校图书馆的一名职员,经常和叶重青老师打羽毛球。有幸的是我又接触一些侨生,不对,那是下一代的侨生,他们是国光中学在雪峰华侨农场的下一代。见到他们,我心里很是高兴,我仿佛又见到了我过去的侨生同学、校友。有段时间校友黄国栋任南安教育局长,他也有许多侨生同学,他也热爱母校,关心侨生。那时招生不很严格,可以对侨生子女特别照顾。我们商定,对侨生子女不必全看成绩,能多招尽量多招,因此几乎全招了。直到后来严格划定分数线,我就爱莫能助了。但是雪峰华侨农场的黎顺平场长,黄书记(他的姓名我忘了),以及我们的校友,有事找上门,我都尽力关照。有一次我偶然到洪濑地税局,有一个年青人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一问才知道是校友(侨生)白添辉的儿子,一声问候,心中满是温暖,好象意外得了某一宝物。有一次,我们到马来西亚旅游,同行的有四个人的口音,我一听就知道是印度尼西亚侨生。他们家住泉州双阳华侨农场,两少带两老(两代的印度尼西亚归侨),他们目前生活好,有了良好的归宿,他们虽非国光侨生,我心里也很高兴,爱屋及乌呀。

    高中毕业后的三十九年,也就是2OO5年,我们班同学首次聚会。由于几十年天各一方,音信不通,四十名同学只来了二十三人。侨生中来了李富英、洪月娇、陈阿妹、邱玉珍四人(可惜,现在少了一人。)。来的四人现都生活幸福。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其他侨生的去向。林新友住莆田,其他侨生基本都在香港,生活也好。只有梁钦元仍在长汀,他由于受伤留有残疾,而且有病,虽国家每月都给生活费,生活还有困难。集会后我们请邱玉珍带上三千元给梁钦元,以后再筹五千元帮他。希望他晚年幸福(他现在由妻子照顾,女儿在广州工作)。在雪峰华侨农场的侨生,据我了解,他们都有退休金,老有所养,子女都参加工作,一代更比一代好。有一次蒋建平突然心血来潮,到我乡下故居找我,天南地北地聊了个大天。几天后我到南安县城回访他。他经营汽车维修,有大片场地,还雇了几名工人,算个小业主了。象他那样事业成功的侨生当不在少数,比如在泰国的国光侨生巫庭光等有大事业者更有其人。他们常结伴回母校,看望师长同学。他们有着深厚的母校情结。

    昔阳无限好,温馨又从容。国光侨生也都步入老年。他们象一群归雁,回到祖国,几经风霜,几经磨炼,成家立业,事业成功。国光中学留下了他们身影足迹,也留下了同学校友的不了情。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