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天边的巴厘岛 古时提到爪哇国,意为遥不可及的化外之地,带有一种神秘感。现在,我们知道爪哇不是国,是印度尼西亚首都所在的岛屿。在它的东面,隔海相望的地方,有一个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巴厘岛。巴厘岛久负盛名,游客如云,它的面积约563O平方公里。巴厘岛北面是太平洋,南面是印度洋。我们去年七月 份到达时,巴厘岛正是隆冬季节,但见全岛一片绿色,夏意浓浓。原来巴厘岛位于南纬8度,一年只有一个季节——夏季。巴厘岛山川俊秀,四季飘香,居民友善,使游者乐不思蜀。有三位荷兰人因遇险寓居于巴厘岛,几年后当他们有机会返乡时,却居然有二人不回乡,终老于此!巴厘岛的外形象一头乌龟下了一个蛋。它不知为印度尼西亚下了多少金蛋,而且还一直都在下。 我们乘机从厦门出发,飞了约一个小时到香港,再飞五个多小时才抵达巴厘岛,全程五千余公里。真可谓万里迢迢。我们旅游的住地,也是旅游的首站,是巴厘岛南部的努沙度瓦。努沙度瓦是巴厘岛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许多大酒店一字摆开,一座连着一座,从海湾的一角延伸到另一角。酒店建筑并不高,大屋顶,四周有大片的绿林环抱。酒店内的客房整洁明亮,装饰淡雅,使人感到舒适温馨。酒店的后面有大片热带花草树木,成群的小鸟在林间飞翔,松鼠在树上探头探脑。有路从林间穿过,但几乎没有行人。酒店后有高大雕刻的石柱,空地周边还有大型的石雕佛像。酒店旁边看不到民居和商店,非常静谧。身处此地,若不小心你还以为要进寺庙。在这里散步,神清气爽,有说不出的惬意。景区的设计者意在制造一种安静优雅的环境,让居者不受干扰,有飘然于世外的感觉。酒店的前面,即向海的一面,先是一个大大的游泳池,池水清澈见底。池的两侧有高大的棕榈树,树下有躺椅供游泳者休息。在努沙度瓦东边酒店的泳池,游泳者多为中国人,西边的泳池却多为白种人。泳池的前方有一条贯穿海湾的水泥路,路上偶尔有为酒店载货的汽车,有游客在路上跑步或骑自行车锻炼身体。过了大路就是著名的努沙度瓦沙滩,沙滩上沙白似雪,十分柔软,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难见边际。沙滩边摇曳着椰树林,高大的椰树像一把把绿色的巨扇,伸向蓝天。在椰树下散布着帐篷,排列着躺椅,临海有锥状的大草房,具原始风味。不少白人静静地躺在躺椅上,享受着日光浴。海风吹拂,涛声阵阵。沙滩上还有许多的沙滩排球场,赤脚青年在沙滩上摸爬滚打,腾跃击球,他们享受着脚下的快感和运动的愉悦。沙滩下方就是浩瀚的印度洋。近海,泳者挥臂击水,摩托艇斩波劈浪,海鸥吟唱而过;远处海天一色,横无际涯。海面上看不到一只船影,巴厘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来到巴厘岛的第二天,我们前往金塔玛尼火山,车程二到三小时,路远景美,眼忙心闲。一路风光无限,汽车如同开进了大公园。路上先要经过一个海湾,海湾的岸边和浅水地为一簇簇的红树林,红树林象绿色的大灯笼环绕着大海。一条蜿蜒起伏的大桥伏在海湾之上,远远望去就象一条巨龙。过桥以后汽车经过街道民居,紧接着便进入了辽阔的原野。目光所及皆为绿色。穿过森林,穿过果园,爬上山坡。眼下但见梯田层层,瓜果累累,白云绕山,涧水长流。马路上行人稀少,在烟雾迷漫的远方,村舍隐约可见。进入车内的清风带有淡淡的花香。金塔玛尼火山海拔l7l7米,高居于群山之中。我们站在瞭望台上,远远望去,火山口常被云雾笼罩,时隐时现,让人感到火山的神秘。金塔玛尼火山是一座活火山,19I7年曾经大爆发,造成了巨大灾难,但是落下的火山灰却散布在广阔的山川田园,形成了百里沃野,万亩良田,真所谓祸福相倚啊。在火山的山腰有大片的森林,再往下则有许多的果园。向着瞭望台的一面,山坡上还留下了当年喷发时形成的大片熔岩。熔岩油黑光亮,上面寸草不生。一百年过去了,连一点风化的影子都没有,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成为尘土。山底下即是广阔的巴都鲁湖。巴都鲁湖水平如镜,清澈明净,在绿色的群山环抱之中,别有一番天地。有人骑马在湖边蹓跶,很是潇洒。湖面上水气蒙蒙,舟楫不现。湖水向周边延伸,看不到边际。在湖的远方岸上树林中隐约可见房舍。据导游介绍,那里有一村庄,还保留着古老的天葬习俗。 巴厘岛现为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省分,在印度尼西亚统一之前,有八个土著王国,其中之一为苏卡瓦提王族所统治。这一王国于二十世纪被荷兰统治者所废,但仍留下了乌布王宫。我们驱车前往艺术之镇乌布布里,参观位于此地的乌布王宫。乌布王宫建于十六世纪,至今已有五百年,但却保护良好,风貌依旧。乌布王宫气势恢宏,布满重叠式雕刻的高大大门更显雄浑华贵。王宫现存六十个房间,一部分供游客参观,一部分住着王族 的后裔。时过境迁,王族后裔已过着平民的生话,固守着先人的居所。王宫建筑雕 刻细致,有些还贴有金箔,显得华贵气派。但岁月已洗去它的光华,所有建筑物颜色灰黑,石头上布满地衣。宫内有一戏台,戏台上放着各种古老的乐器,每天下午进行歌舞表演。遗憾的是,我们是上午参观,无缘欣尝。 在巴厘岛的西南海岸有一座海神庙。海神庙的基座是一大突入海中的巨石,庙宇为大树所遮掩,不能近视。当涨潮时,海神庙即为孤悬于海上的岛屿,退潮时才与陆地相连。我们参观时正遇上一大群当地人在海神庙祭拜。与海神庙正对面海岸有块巨石,巨石之下的洞穴中有毒蛇,有一位身着印度服装的人正在耍蛇。在海神庙侧面,有一伸入海中的海岬,海岬上有一座小庙宇。海岬由一天然巨石桥与陆地相连,桥上行人信步,桥下海水滔滔。石桥雄奇壮丽,真乃天造地设。海神庙对面陆地,有不少游乐设施和观景台,游客较多,大多为本地人,外国游客较少。 在巴厘岛与海神庙齐名的是圣泉庙。圣泉庙位于两座大山之间的山谷中,山上是茫茫的原始森林,山林为圣泉庙提供了优质丰沛的泉水。圣泉庙前有一株参天大树,直插云霄,难以仰视。寺庙年代已久,规模很大,僧人众多。在进山门之前,每位游客必须穿(套)上裙子才能入内。我平生第一次套上了裙子,腰系黄带,别说有多滑稽可笑,入乡随俗呀。更为奇怪的是神泉庙内外的树也套上了裙子。圣泉庙内有各种雕刻的石柱和神像,庙堂上依然是有龛无像。这些雕刻,石像,屋顶,石地板都呈灰黑色,岁月改变了它们的容颜。圣泉庙周围是墨绿的大山,有树技入墙,有群鸟飞越。由于森林吸收噪音,庙内游人虽多,但不觉喧哗。后宫更是幽静。空气十分清新,呼吸很是舒畅。圣泉庙的前庭有一口大水池,池边有石雕护栏。池中有一股泉水喷涌而出,这泉就是圣泉。泉口有一些黑沙,黑沙随泉水不停地翻滚着,如同盛开的黑色花朵。池中又有许多水藻,一群彩色的小鱼穿梭于水草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案。水池中隐藏着一条彩色的鳗鱼,很少露面。真巧,我们去时它正好翩然而至,优雅地与群鱼共舞。泉水透明,一尘不染,从池边管道下流,分成多股进入下面的一排水槽。据导游介绍,不同水糟内的泉水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神功,或饮或浴,灵验无比。水槽边挤满了人。当地人从出生到老都要取用圣泉水,所以民安寿长。附近居民,游客慕名而来,亦步亦趋,取用泉水,满脸虔诚,求福延年。圣泉寺外的山坡上有一座总统别墅,用于招待高官巨贾,大人物对圣泉也崇拜有加。 巴厘岛上的住民多为混血,皮肤较黑,也不高大。华人极少。这里民风纯朴,宽容友善,团结互助。谁家有事需要帮忙,邻居都会出手相助,为此常常停工请假。语言通行印度尼西亚语,文字主要为印度尼西亚文和英文。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巴厘岛上居民绝大都数信奉印度教。岛上宗教气氛浓厚。一年有二百多个节日,佛事活动成了他们生话的主要内容。人逢喜亊精神爽,巴厘人全年有多开心呀。许多人一生操劳所得,大多用于宗教活动。印度教徒家家都有庙宇,即所谓家庙。庙宇有厚厚的草编屋盖,四周是雕刻的柱子,中央有一神龛,神龛内空空的,并无佛像或塑像。但柱子有华丽的雕刻,周围的石头有佛雕。一个家族有较大的庙宇,称族庙;一个村庄有更大的庙宇,称村庙。整个巴厘岛到处都是庙,这在世界上应绝无仅有。岛上宗教活动极其频繁,经常见到一大群人在做佛事,而且程序复杂,从早上持续到晚上。供品是鲜花和水果。岛上通行火葬,火葬十分隆重,花费极大。在他们看来,火葬后人可以升天,难道世上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吗?人生是短暂的,升天成佛是永远的。火葬那天,逝者的家人,亲朋戚友,身着华丽服装,齐集一堂,喜气扬扬。目睹着高高柴堆上的熊熊烈火,恭送着亲人登上天堂。 巴厘岛有居民三百余万,多从事农业生产,其次是手艺制作,旅游等。由于土地肥沃,雨水丰富,庄稼(主要是水稻)长得很好。河谷山坡有大片的梯田。巴厘岛还盛产香蕉、榴梿等多种热带水果,果林片片。此外,还培育许多花卉。在巴厘岛手工艺制作很发达,有木雕村,石雕村,藤编村等专事手工艺制作的村庄。产品多为佛像和有关宗教活动的用品以及生活用品,摆满了商店和路旁。我看到他们合作编织时,动作慢条斯理,显得很安逸的样子。他们的生产活动比我们华人要慢半拍。我们去卡库参观,商场里手工艺品很多,但普通的商品种类不及我们国内的大超市。在一般的村镇超市并不多。卡库游客很多,不少是中国人,我遇见了一群来自浙江的游客,国强民富可见一斑。巴厘岛的公路很窄,两部车交汇都有困难。我们乘坐的中巴,除了驾驶员以外,还要配一位小伙子,在车出入车道或路况复杂时,他要跳下车,充当临时交警。驾车的位罝在车的右侧而不在左侧,与英国相同。居民少有小轿车,摩托车较多,且几乎全是日本制造,没有见到印度尼西亚的国产车。景区不见公交车,只有少量的士。 临离开努沙度瓦的那天下午,我们从贯穿景区的大路步行几公里,想找个商店买点当地的土特产回家,一直走到海湾的拐角。想不到这里别有洞天,商店没找到,却进入了一个名为《希望》的公园。园中游人众多,远处天空飘着长长的风筝。公园三面临海,景区宽广,中部有一大草坪,草坪中央有一白塔高高耸立。公园最美的景色在海边。举目望远,印度洋波涛滚滚,海浪拍打着海岸,发出阵阵的吼声。我们来到一处布满火山熔岩的海岸。熔岩又黑又亮,与我国黑龙江灰色的熔岩不同。黑色的熔岩连成一大片,有的露出地面,有的埋入土中。这里海岸高出海面有十多米,海边的熔岩在海浪无休止的冲击下,形成巨大的洞穴,面目狰狞恐怖。大浪冲击岩洞,发出如雷的吼声,水雾扑面,使人不敢逼近。时值黄昏,太阳已靠近海面,光线变弱,颜色变红。海面上红色波光鳞鳞,天空中的云朵也射出道道红光。远处开始变得灰蒙蒙,太阳已到海面,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唐代诗人王维赞美长河落日圆,而今出现在我眼前的是大海落日圆,一样的雄浑,一样的壮丽!红球慢慢沉入海里,海上一片苍茫。日暮乡关何处是?我心中萌生了一股淡淡的思乡之情。 巴厘印度尼西亚语的原意是:再回来。当我们挥手告别巴厘岛心中叨念巴厘时,巴厘岛回应着:再回来。 2014年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