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访 在2000年的一天,我老家(南安市洪濑镇谯琉村)的邻居黄满来到我家。我们之间原来交往不多,不知何事上门。经她叙述,才知道她家的儿子和本村后新厝阿定家的儿子吵架,发生激烈冲突。黄满家的儿子理亏,阿定家的儿子得理不饶人,两家各有三个儿子。阿定家的儿子声言要拼个你死我活。黄满曾讬人摆平无效。她西林村的老父亲指点她找个阿定家信任的人,比如他家孩子的老师去调解或许有效。她不知从哪里打听我和我夫人黄婉仪曾是阿定家孩子的老师,请求我们去调解。 阿定是何许人?当年他家可能是他们小村落最穷的一家。村民都叫他菜篮定。我在1970年至1982年春曾是谯琉村注礼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1973年教四年级语文课,还当班主任。我工资微薄,还是负起责任,走遍全村做家访。阿定的大儿子戴锦星就在我这班。当我去阿定家时,阿定的妻子叫阿亮从地里匆匆赶来,她衣着破烂,面有饥色,她是家里家务的主持者。一进她家门,眼前的情景让我很吃惊。她家只有一间不大的房子,一张床。她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张床睡不下六个人。我问她怎么办?她介绍说:她家有几个木箱子,晚上睡觉时搬到房中央,然在上面放上一个竹编的板块当床板,早上起床后把它们放回原位。家里的稻谷放在墙边的缸里。地瓜就放在那张床的床底。晚上把鸡笼吊在屋梁上。小学有鸡兔同笼的题目。她家是人禽同屋。在房子外面,依墙搭个一人高小棚子作厨房,一到雨天脚踏泥水,烧火都难。其家庭的贫困程度不讲自明。她请我在墙边的一个小木凳坐下,没有茶桌,没有茶水。我向她简要地介绍了戴锦星在学校的情况:锦星是聪明的孩子,比较调皮,学习不很用功,需要家长帮助老师督促。阿亮说她家里困难,缺乏劳动力,需要锦星帮助劳动。话里似有让他辍学的意思。我说:家里困难是暂时的,再困难也得上完小学再上初中。贫困家的孩子更要努力,争取今后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一定不要误了孩子的前程。戴锦星太需要帮助,我力所不及,心里真难受。我也有三个孩子,也难吃饱饭,我胃痛常常发作,经济上帮不了忙。我只能加以劝慰。表示要减免锦星的学费。我迈着沉重的步子离开锦星家,送客时阿亮脸上是无奈和苦楚。因我心绪不好,停止当天的家访,径直回家。过后,我更加关心戴锦星的情况,落实我的承诺。戴锦星并没有辍学,学习有了进步,我为他高兴。 我是1966年高中毕业生。以后,我在恢复高考后上了大学,四年后到国光中学任教。因为太忙,再也没有和戴锦星家联系,对他家的情况一无所知。想不到二十七年之后,黄满因与戴锦星家的纠纷找上门来。我们答应了黄满的请求,决定调解这场冲突。因为我没有时间,由我夫人代我前往戴锦星家。此时,戴锦星家已住进新房,仍然是锦星母亲阿亮接待,处理这件事。阿亮看到过去孩子的老师到家,热情地端茶送水。真没想到她还记得我,记得我曾关心她的儿子。我当年做了我该做的一件小事,却让学生家长心存感激,铭记在心。我夫人对阿亮讲明了道理:打架必会伤人,不论输赢都不好,对方已承认错误,事非已经明了,不可打人出气。大家都是乡亲,以和为贵。阿亮终于收了怒气,代表她的家人说:以前你们关心我的孩子,现在还在关心我的孩了,看在老师的脸上,我们就接受他们的道歉,这件事就不再计较了。一场打斗的风波终于平息。 这件事看似小事,给我的感触却很深。黄满在困难之时,不去找村干部,不去找村里名人,而是找老师;别人调解不成,老师出面,学生家长能接受调解,和平解决问题。老师在学生家长,在村民心中有何等崇高的地位!这一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我今生无悔。 到了国光中学任教,再当班主任,我依然骑上自行车下乡家访。我依然得到学生家长的信任,得到在校老师的信任。我当1988届第四班班主任时,有子女在这年段的老师,全要求把孩子安排到我班(共七人)。我为此心里感到满足,感到幸福。后来,我参加了学校的行政工作,组织了一次家访,这次家访也使我终生难忘。在1993年,开学初遇到两个问题。一是个别贫困学生没有到校报到。一是对贫困生困难补助要落实,现在已不能只凭单位(比如村委会)的证明决定困难补助。解决这两个问题都需要通过家访。学校为此组织了一次专项家访,了解动员困难新生入学,落实贫困学生的补助。高一年级班主任和部分老师家访申请补助的学生家庭。我参加动员贫困生入学的小组。我们先去的是一位家住东田乡的姓魏新生家庭。我原以为很简单,开车就到。想不到这位学生家在东田乡的一个偏僻的山头,离东田乡街道很远,开车无法到达,只能骑摩托车才能上山。在向导的指引下我们才到这位同学家。这一家在山坡上,房子简陋,门前几乎没有空地。整个村子的住房东一座,西一座,星散在山坡。耕地极少,土地贫瘠,山上草木也很少,真是穷山恶水,这种地方怎么养活人?我从来没有想到南安有这种村庄。我们找来了魏姓家长,他原准备让孩子出去打工养家。我们劝他,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前途,要克刻困难让孩子上学,答应给予补助。后来这位学生终于到校,我如释重负,深深吐了一口气。 回校后组织参加家访的老师开会。老师们反映的情况令人震惊。不少贫困学生其家里困难程度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改革开放已经多年,但个别人还处于极贫状态。到诗山的老师反映,家访的其中一家位于山里,住房破落,连门都没有,摇摇欲坠。一位洪梅镇的学生,父亲外出打工,已经许多年,杳无音信,不知生死,母亲一人难于承受孩子上学费用。梅山镇鼎诚村的一位学生,父母竟然都得精神病,以前上学费用都是姑母支持。要上高中费用更多,姑母已力不从心。有的学生家长大病欠债,有的家长有残疾。幸福的家庭都相似,贫困的家庭各式各样。对于家访的所见的情况,老师们都很感慨,摇头叹息,世界竟然是这样子。这次家访也给老师们上了一课,让大家懂得了家访的重要意义,扶持贫困生的必要性,身为教师责任有多重大。后来一位家在向阳乡马迹村的女生,连上学的生活费都没有,准备辍学了。我请来了她的科任老师(已编班),提出一个倡议,大家伸出援手,先解决这名女生一个学期的生活费用。我和她的班主任每人每月支持这位学生20元,科任老师每人每月10元。这一倡议得到老师们的支持,钱交给班主任管理,当场兑现,把钱交到班主任手中。后来这名女生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学业。得知情况,我心中无比欣慰。(因为事隔多年,涉及的学生名字都已忘记) 我一生的教学生涯,工作繁多,也有许多体会。家访工作只是其中之一。对1973年和1993年的两次家访印象特别深刻。家访戴锦星家给我的刺激很大,时隔几十年了,很多事情都已忘记,但当时戴锦星家中情况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两次家访时隔20年,一次在小学,一次在高中。我认为无论小学和中学,时至今日,学校的家访工作还是必要的,有效的。虽然现在通讯工具发达,手机还是代替不了家访,家长座谈会也代替不了。通过家访,老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了解社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家访对于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家访工作对新教师的成长也有帮助。家访使老师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增强了家校对学生的责任感,也增强了学校与学生家庭的相互信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家访工作,对于学生家庭,不论贫富要一视同仁,保持家访的纯洁性,保持教师的尊严。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