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腾冲热海------------------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0-08-22  【字体:

腾冲热海
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

  腾冲多温泉,热海最有名。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市区西南8公里的山谷中。1639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旅游,称此地“一泓热海”,故得名热海。

  腾冲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冲撞带附近,地下岩浆活动强烈。至今在地下7至25公里深度内仍有两个直径10——30公里的岩浆囊,岩浆囊热能源源不断地在此释放,形成了腾冲地热。腾冲热海地热温度高,压力大,蒸汽盛,出露形式多,矿化度极高,为全国所罕见。热海温泉含有几十种离子,特别是含多种微量元素,因此,热海温泉还具有对人体康复的良好功效。

  在景区入门处,聚集了许多小摊子。其中引人注目的一样是用黑色火山石制作的器具,用手一拿很轻,不同于一般的石头制品。另一是妇女叫卖的一串串用稻草捆成的鸡蛋,这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的鸡蛋成串卖。每串4个鸡蛋,价五元。

  我们沿热海所在山谷慢慢下行。山谷两侧的山坡森林茂密,空气湿润清新。一踏进山谷,远远就可以看到温泉冒出的白色水雾,有的在山坡,有的在谷底,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温泉的水温很高,人不能靠得太近,以免被烫伤。根据温泉的形态,所处位置,这些温泉被取名为大滚锅,鼓鸣泉,怀胎井,眼镜泉,珍珠泉,蛤蟆嘴,狮子头等许多名字。有的还编出一些神奇的故事,愉悦客人。大概由于温泉含有特别的矿物质,有的温泉在水池里形成黄色的斑块,在流淌的岩壁上附着斑斓薄膜,这很可能是菌类形成的。大滚锅是这些温泉中最大的一个,距离也最远,位于另一个山谷的坡上。在去大滚锅的路上,我们先是沿山沟下行,突然发现另一大山拦住去路,滚滚下流的涧水哪里去了?抵近,才发现涧水急转弯从两山的夹缝中往左下方奔去,只闻水声,不见水影。转头一看在两山的交界处出现一个拐角,在山边还有另一条山路,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在此转了一个弯,向另一山沟的山坡上爬,行程远,路又陡,游客个个喘着粗气。在游客中,出现一群景颇族妇女,年纪应在五十岁以上。她们穿着鲜艳的长裙,头扎发髻,髻上插花,每人背一个小巧的绣花包,下角有垂子,彩色的带子。她们爬山好象很轻松,路上说说笑笑,竟然唱起了动听的山歌,真佩服她们的身体,也佩服她们不忘展现她们的民族风釆。终于到达大滚锅,这是热海最大的一个温泉。大滚锅泉水不断滚滚上涌,圈在一个直径好几米的大水池中,水池呈浅蓝色,水面上水雾腾腾,表面水温九十多度,底层水温超过一百度。大滚锅周边场地大,聚集着参观留影的人群。

  到了终点休息处,有几位上海游客正在享受温泉泡脚。木桶中装了温泉水,还加了药(放一包药袋子)。泡脚者有的手捧手机,有的半眯着眼睛,悠哉悠哉。

  腾冲地热,现在用于观赏,用于浸泡沐浴。我想,如能开发其他用途,比如地热发电,利用这清洁能源创造更大的效益。

特别的晚餐

  31日晚,我们到住地不远处云峰村一家农家饭店吃晚饭。饭店在山脚下,四周全是树,饭店前是一个泥地小广场。这是一家傈僳族农家饭店,两位身着民族服装的傈僳族姑娘在门口迎接我们。她们手捧自制白酒,向每位客人敬酒。稍后,按民族习俗,每位客人套上鲜艳的傈僳族马甲,而后热情的主人邀请客人合影留念。进入大厅,大厅中间放着一个火盆,点燃后作为篝火。饭店墙上挂满了串串玉米和傈僳族服饰等器物,大概用于表示傈僳族住居的风貌。在大厅的边缘和前面的阁楼上摆放着用餐的桌椅,所有用具都质朴无华,典型的农家器具。不久,饭菜上桌。这是傈僳族农家菜,与普通饭店果然不一样。食材都是村里自产的,比如鱼塘里养的鱼,自养的黑鸡,从后山森林里釆来的蘑菇等。菜有十几样,摆满了一桌。有炸黑鸡,两个竹筒菜(把蘑菇和排骨等装在竹简里蒸煮),煎鱼,有好几种菜我叫不出名,有的蔬菜也不认识。菜香味美,但其貌不扬,多呈灰黑色。大家边吃边聊,品味傈僳家美食。席间,两位傈僳族姑娘又前来敬酒,气氛热烈。饭菜丰盛量多,大家吃饱后还留下不少,实在有些浪费。

  饭罢,音乐声响起,傈僳族姑娘在大厅围着篝火起舞。舞步欢快,并不复杂,大概适于多人共舞。而后,她们邀请客人同舞,主客同乐。大厅充满了音乐声,歌声,欢笑声。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这座饭店是村政府为了帮助村里傈僳族村民建的。管理者是一名傈僳族姑娘。有趣的是她的父亲曾经是党支书,爷爷是当年的土司,世道变更,她们家世依然“显赫”。看来,他们更能顺应历史变化,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少数民族大多缺乏现代意识。饭店主人走在时代前头。云峰村村民以汉族为主,还有83户回族家庭,几十户(具体不详)傈僳族家庭。汉族村民信奉道教和佛教,在腾冲市道教盛行。回族村民信奉伊斯兰教,在村中有清真寺。傈僳族村民信奉基督教。在明朝年间,有位传教士帮助傈僳族以罗马字母为符号创造了傈僳文字,在饭店大门上就有傈僳文对联。为感谢这一善举,傈僳族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在村里有基督教堂。在腾冲市,有汉,回,景颇,苗,傈僳,白,阿昌等25个民族,组成一个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扶持,共同发展,腾冲市欣欣向荣。

云峰山,云峰寺

  云峰山是腾冲十二景之一的名山,位于腾冲市区北面50公里处,在连绵的群山中鹤立鸡群,拔剑倚天。在云峰山山顶有座云峰寺,高高矗立山巅,凌空独立。当你距云峰山十多公里遥望云峰山时,你首先看到的是山尖I的云峰寺。云峰寺是腾冲名寺,信徒众多,每年春节期间,络绎不绝的来自各地的香客以及缅甸东南亚信徒前来进香,盛况空前。腾冲道教协会会所就位于云峰寺内。

  云峰山海拔2450米,相对高度650米,经常云遮雾绕难见云峰山真面目。上山有石径,石阶2685级,称为天梯。径窄(只有一尺宽),路既陡又险。石径有的地段在悬崖上。

  我们定于8月1日登云峰山。但31日一晚夜雨,到早上九时才停息,我们九点半开始上山。这时,整座云峰山大半处于云雾之中。我等年老体衰,难爬全程。幸好有索道可乘吊篮上到半山腰的王母娘宫。云峰山是一座被森林严严实实包被的大山。坐在吊篮内,你所看到的前后左右和下方,只有一种颜色,只有一景物,绿色和树,不见一寸裸地,不见一块岩石。行进时有云雾飘过。

  费时25分钟到达云峰山山腰的王母娘宫(又称引殿),王母娘宫是座规模颇大的道观,金碧辉煌,正殿灯火明亮。一群道士正在做功课,击鼓摇铃,颂经声阵阵,焚香烟袅袅。在天井的两侧有厢房,宽大的走廊前方是高大的山门。我们在这里遇到了一群腾冲当地青年,他们是爬天梯(5千多级)上来的,真羡慕他们的青春活力。我与他们聊了一阵子,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

  我们在王母娘宫稍作休息后,从后门上云峰山顶峰。抬头上望,隐约可见云峰山顶的云峰寺。从这里到山顶,直线距离虽只有一公里,但要爬682级台阶,相当于爬60层大楼。但路太陡太险,爬行十分艰难。我们慢慢上爬。由于台阶太高,每爬一级都困难。开始还好,后来越爬越难,气喘嘘嘘,汗流满面,心跳不止。每登几级就得停一停。路旁无平地可休息,陡坡路窄也不能坐。还好,路边有粗大铁链,用手握牢喘气。走了几百米才发现有一三个翘角的亭子,赶快停下休息。继续再爬,路更险了,有一段几乎是垂直的,只能拉紧铁链艰难上升。旁边是悬崖,不敢旁视。膝盖已经触到岩壁了,真正的爬。这时,我好象要坚持不住了,怕心脏要从胸膛跳出来(我从来没爬得如此狼狈)。还好,有其他游客鼓励,我咬牙继续上行。糟糕的是云峰寺有多座殿宇,倚山而建,一层上面是另一层,层层叠叠。当你爬到一殿,以为爬完了。错了,上方另一殿还要爬,还是陡,让你空欢喜。我们先到吕祖殿,吕祖殿供奉的是八仙过海之一的吕洞宾,他是道教派系中其中一重要派系的首领。再爬,上了观音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再上去是玉皇阁,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最上面的是三清殿,又称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道德天尊。三者在道教中级别最高,高于玉皇大帝。这表明了道是至高无上的。所有的殿堂都是雕梁画栋,熠熠生辉。唯有三清殿前多了两样,门前左(大)钟右(大)鼓,更显威严。参观时,我遇到一个管理香火,抽箴的老道士,我请问她几个问题。想不到回答完后她突然问了我一句:你是记者吗?我一楞,窍喜了一阵子,我成了记者?大概是一般游客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只有记者才深入了解求真。老道士见多识广,所以误以为我是记者。她不知道我是一个遇事较真的特殊游客。记者?非也。

  云峰寺建在山的峰顶,三面悬崖,高高独立。试想当年工匠施工是何等艰辛危险,真令人敬佩。我也敬佩云峰山的挑山工,在如此险径把寺院所需物资挑上山。看罢寺庙,来到观景台。居高临下,峰下群山布列,然而白雾茫茫,难见四野。幸好,此时雾开一面,在前方云雾中露出一片蓝天,这蓝是如此纯正,如此迷人。山下远处是一碧绿的田野,墨绿的山岭森林,平川低矮的房舍。一会儿,山风吹过,一阵白云飘来,嵌入寺庙,穿过人群,一切变得影影绰绰,这是仙景吗?在云峰寺大门,有一副对联:峰中仙境看诸山环拱翠璧俨然方丈蓬莱,云里帝城到此地隔断红尘显是人间天上。这正是云峰山的写照。

宜居腾冲

  腾冲属热带季风气候,又地处云贵高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森林密布山山岭,终年绿野鲜花盛开。每年的4—8月份是雨季,几乎天天下雨,到处涧水长流,河沟水满。密林中有多种菌类,釆摘季节一到,村民上山。采得菌类除自食外,多数售卖。在腾冲的商店里,摆满了各种野生菌。林中有多种野生动物,活动其间,松鼠在山边房前屋后乱闯。我早起走到房外,满耳是悦耳的鸟叫声,那鸣叫声多样又密集,好象是鸟类的大合唱。有时有一特别高亢的叫声响起,又似领唱。我来这里时值雨季,天天下雨。在田野,在山间,呼吸的全是新鲜湿润空气,身处此地,你会觉身心如此舒畅,精神是那样放松。在我走过的地方,树木上的树皮都长满了浅绿色的地衣。地衣只能生长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这说明了腾冲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在很多地方,青蛙和老鹰已经灭绝。据我了解,至少在云峰山区,山里有青蛙和树蛙,在深山沟还有石蛙。当天气晴朗时,老鹰会翱翔在蓝天。如有可能,退休时你可住在腾冲的山脚下小屋里,门前鱼塘养鱼,屋后林中放鸡,在园子里种菜,在田间散步。骑上自行车或电动车,随心所欲,走街串巷。晚上泡上温泉,夜雨潇潇,催人入梦。在这里,你在白天,你在夜里梦中,所见都是美景。


(1)鸡蛋成串卖


(2)景颇族妇女


(3)腾冲火山石制作的器具


(4)腾冲的茶园


(5)腾冲热海温泉


(6)和顺古镇图书馆


(7)野鸭湖


(8)艾思奇故居


(9)滇西抗日战争纪念舘


(10)云峰山王母娘宫


(11)傈僳族姑娘迎客


(12)三清殿


(13)从云峰山顶下瞰


(14)和顺莲花池


(15)腾冲原野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