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2年校友文萃 >

三 毛 钱------------------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2-10-24  【字体:

三 毛 钱
戴明哲 (厦门) 高十二组、原副校长

  2021年年底,我家来了一位客人。一见面,来客便说:我找您找得好苦啊。他说他已寻找我多年,后来经由黄金炼老师才知道我的住处。他六十来岁,个头不高,很精干的样子,两只大眼炯炯有神。他的到访让我们回忆起遥远的五十年前的往事。来访客人叫戴亚来,是我教过的学生。大约是1972年,我在洪濑镇谯琉村注礼小学当民办教师。那是一个艰困的年代。我当民办教师每个月的工资是16元。我假期到生产队劳动,每天记工分6分,每个工分值是7分钱,一天工分值4毛2分钱。社员从生产队每年只能分到一百多斤的稻谷。粮食不够吃,高价粮每斤一到二元钱。无钱买粮,大家过着忍饥挨锇的生活,孩子们都瘦瘦小小的,而且许多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戴亚来是我所教的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个子矮小机灵,一双大大的眼睛,这也成了我记得起他的最重要的面部特征。戴亚来住在谯琉村的一个叫西塘尾的贫穷小村落,他家又是村落中特别穷的一家。他父亲有病,又有弟妹,房子又破又小,泥墙,墙上连石灰都没涂。戴亚来穷到买不起书,读书学费是免了,但书费不能免。书费是五毛钱,怎么办?而且交不起书费的不止他一人。我有两个孩子,穷得也吃不饱饭。无奈之下,我只能为买不起课本的孩子们每人出三毛钱,不足的二毛钱由他们自己解决。戴亚来也因此少交三毛钱没有辍学。会面时他特别提起那三毛钱,我几乎已忘记这件事。后来亚来终于坚持读完小学,又读了几年初中,虽然他很聪明还是辍学了。他从此走向社会谋生。长话短说,戴亚来几经辗转最后落脚广西南宁,做起了文化用品的生意。他的妻子是广西人,女儿成了南安市的公务员,一家人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几十年我们各自奔波,从无联系。戴亚来近年来生活安定之后回忆往事,他一直记得当年我对他的关心帮助,使得他能读完小学上初中,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走出家门,才能做目前的生意。他见我身体健康尚可生活安定,很欣慰。

  在我退休之后的某一天,那时我住在老家,家中来了一位三十来岁的青年。他上门的目的是要感谢我。我不认识他,觉得有些奇怪。原来,有一年我处理高一年新生入学时,有一位来自洪濑镇四都的姓王学生(他的姓名我忘了,来访时我又不便问他,也没必要问他)。他没钱交学费。我了解到他生母早逝,值得同情,需要帮助。因此我破例让他的学杂费全额缓交,后来是不用交。他因此读完高中。后来他上了大学,又读完了研究生课程。他说当年要不是我帮助他,他不能上高中(后来家景改善),就没有他的今天。所以他完成研究生课程后正要走上工作岗位时,要当面对我道谢,才能了结他多年的心愿。

  前年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她说她叫红芳,问我住址。她说要来拜访我,电话听不很清楚。我怎么想都想不起这个人,一个晚上都没睡好,老年痴呆快了。隔天她来了,面对面,终于再认识她了,她叫何红芳。她现在是厦门的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原来,在二十年前吧,我们学校缺乏英语教师。有人告诉我,在南安城关,有一位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她虽然不是教育专业毕业,其能力足够当一名英语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可慢慢培养。为此,我骑上摩托车从梅山到南安,找到了何红芳,动员她和她的母亲,请她到国光中学任教。何红芳终于到了国光中学,在初中部上课。后来何红芳离开国光中学到厦门任教,现在何红芳工作好,家庭好。教师生涯让她生活幸福和精神满足。她认为,作为学校领导,登门请师的人不多,要不是我脚皮便宜,没有架子,她今天不会是教师,生活恐怕是别的样子了。她上门看看我,也是了结一个心愿。

  以上几件事,我所做的都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本分工作,都是区区小事,但却让师生记怀,让他们感念。我想要表示的是,教师过去被人们称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教师把毕生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身上,让孩子们成长成才,求得桃李满天下。现在这种情况有些变味,粘上了铜臭。社会上出现了辅导收费等恶象。过去的教育优良传统不能丢弃,要继承,要发扬光大。在我的一生中就深深感受到前辈老师的爱生等可贵精神。其中有林惠教,黄衍嘉,郑明端,庄淑妆等多位师长让我终生难忘。林惠教老师在1958年时买不起高价烟,以树汁混充烟丝,仍资助贫困学生。庄淑妆老师,永春人,是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党副书记,她非常关爱学生。她能记住系里二百多个学生的名字。有一天,她叫了我的名字,我吃了一惊,她怎么会认识我?她嘘寒问暖,让我很感动。有一位同学病了,我们一群同学去看望他。我发现了人群中有庄老师,她还带了水果(自已掏钱买的)。真让我感动震惊。为此,以后我有意地引导老师们向老前辈学习。有一年在录取的高一年级新生中,有一名是来自向阳乡(旧称八都山)马迹的女生,因家贫准备辍学。她家在山区,求学发展,是她走出山里的重要途径,不要让她丧失这一机会。在编班的会议上,我请老师们用实际行动帮助这位女生。我提议,给这位女生先解决一学期的生活费。我每月帮她20元,班主任姚承加每月出20元,科任老师每月出10元(那时生活费用较低),並且当场兑现。老师们全都赞同,后来这位女生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业。

  我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无怨无悔。当我总结工作时,我以为爱生是首条,是灵魂,並由此派生其他工作要点。退休多年后,本如野鶴闲云,门“虽设而常关”,却时有师生到来聊天叙旧,让我感到工作所值,生命所值。

  三毛钱,让学生铭记终生。

  爱生,让教师践行毕生。这大概是为师之道吧。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