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之行 在小吋候就听过陈三五娘的故事。陈三是泉州人,五娘是潮州人,地处两省,怎么会有那浪漫的爱情故事呢?后来才知道,广东的潮州与闽南的漳州,山连着山,水连着水(福建的汀江流入潮汕的韩江),人往物流,关系密切。潮汕虽近却长期无缘拜访。这次终于有了机会,随旅行团去参访这一近邻。旅程中我们坐的是大巴。大巴虽无飞机动车之速,却有沿途观景之利。车一路向西南飞驰,已是寒冬时期,原野依然是一片绿色的;当北方白雪纷飞时,这里的路花还在开放,大自然展示的是南国风光。离开厦门不久,很快就到了厦漳大桥。厦漳大桥长达十一千米,高227米的索塔矗立蓝天,大桥如巨龙横卧在九龙江口,气势恢宏。在福建境内,经过龙海,漳浦,云霄,诏安诸县,群山之下,大海之滨,分布着一片又一片的果园。高大的果林与远处山下的林木连接,让你分不清那里是果树哪里是森林。进入广东境就是潮汕平原。这里平畴百里,散布着民居村落,池塘河沟众多,地沃水美,一派田园风光。
南 澳 岛 我们旅游的第一站是号称广东省最美海岛——南澳岛。车由南澳大桥进岛。南澳大桥长达十一千米,呈“之”字形,位于风高浪急的南海中。南澳大桥曾是广东省第一长的跨海大桥,壮观而美丽。过桥时已是午后,海面上波光鳞鳞,呈绿黄蓝三色。原来在近处有莲阳河(韩江的一条支流)入海口,是咸水和淡水的交汇之处,因而影响了海面颜色,也使得这里成为良好的渔场。
一踏上南澳岛,我就被南澳岛的美景所吸引。南澳岛处于烟波浩淼的南海中,大浪拍岸,海鸥飞翔。岛上群山叠翠,峰峦相连,密林覆盖山头,偶有白石露出,鹰飞花红。环岛公路象一条带子系着这一百余平方千米的南澳岛。岛上少有耕地,多海湾。最著名的海湾是前江湾和青澳湾,二者成了南澳岛的旅游景点,是生财之湾。其他海湾有的成为停船的避风巷,有的建成盐场,更多的成了海洋养殖场。
大巴沿环岛路前行,一路观赏美景,较长的时间停留在青澳湾。青澳湾是绝美的海湾。南海一望无边,蔚蓝的海面连接着蓝色的天空。蓝天白云之下波涛滚滚,一人多高的蓝色海浪象一堵堵墙推向海岸,近岸时形成白色浪花,轰隆隆地扑来,涛声震耳。如此大浪我只在澳洲的邦迪海湾见过。海岸边是一大弧形的白色沙滩。天空中一群大鸟在高高翱翔,我仔细一看,那鸟的个头雄姿不就是我小时候在家乡见过的鹰吗?这不就是鹰击长空吗?我心中惊喜又疑惑,我问当地导游:这些鸟是鹰吗?她说:是的。遥想当年老鹰飞临头上时,大人们总叫:老鹰来了,老鹰来了,看好小鸡!稍不留神,老鹰扑了下来,把小鸡叼走(过去家家户户养鸡,母鸡带小鸡满地跑)。可怜的是,老鹰在我老家几十年不见了,似乎已经绝种。南澳岛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了老鹰少有的家园。人们若不加以保护,恐怕它会永远消失于无形。在海湾边有一小广场,广场上有一特别的雕塑,叫自然之门。两大柱子如同门柱在中间托着一个金属大球。这一建筑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位置,因为它恰好座落于北回归线上。每年的夏至正午,当你直立此处,不见影子。海湾边上不远处就是高山峻岭。在山顶上排列着高大白色的风车,远远望去,似如白衣仙子,亭亭玉立,因而所在山被称风车山。
南澳岛虽大,但耕地却极少,过去交通不便,落后闭塞。由于资源少,岛上居民冒险驾着小舟渡海外出谋生。当年小舟上必带两物,一是漳州片仔癀,以防受伤之用。一是大冬瓜,缺水时食用。若遇险不幸落海,可当救生圈。岛上遍植相思树,那是意表岛民对远出亲人的思念(有的永远不会回来)。外出的人实在多,只台湾的高雄就有十万南澳人,多于目前岛上八万多的居民。岛上居民中有三万多人是漳州六都人,那是当年郑成功占领该岛时所带来的漳州人的后裔。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南澳大桥建成之后,南澳岛上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现在南澳岛(县)有三大支柱产业。一是旅游业,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入岛。二是海洋养殖和捕捞,养殖的海产品以紫菜、鱿鱼和珍珠最为有名。三是风力发电。纵观南澳岛的经济,前景光明,会越来越好。 到 潮 州 潮州是一座与福建渊源颇深的名城,是黄五娘的家乡。潮州的人文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潮州位于广东东部,韩江中游。韩江横贯城中,并由此分为三支,奔流入海。潮州城里,韩江两岸,风光旖旎。站立江滨,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条几百米宽的蓝色江面。韩江水太蓝太美了,让人想起了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让我想起了九寨沟的美水,想起了海南万泉河清溪。更可贵的是,在如此宽广的江面上一片漂浮物都不见,没有一点浑浊,一尘不染的样子。我走过中国的许多名川大河,都没韩江这么净洁澄碧,我们不由得佩服潮州的环保工作。在韩江中横卧着广济桥、金山大桥、潮州大桥、如意大桥等多座大桥,它们以不同形态的美姿装点了潮州城。其中最有名的是古老的广济桥。广济桥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建桥风格独特,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广济桥由巨石建造,二十四座桥墩上方是二十四座亭廊,古风古色,别致优雅。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时,广济桥美如仙景。最奇特的是,桥的中段并不连接,让船只通行。但是,在空缺的两侧摆放渡船。每天按一定的时间安排,把渡船排列于空缺处,即形成相连接的浮桥。这样广济桥就是一座能开能合的桥梁,因此被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首座启闭式桥梁。在韩江的东边的山叫笔架山,又叫韩山。在韩山的密林中有座韩文公祠(纪念韩愈),有座金碧辉煌的泰佛寺(仿泰国庙宇而建)。山下是有名的韩山师范学院。再往下游,江边有座直立云天的龙湫宝塔,象卫士一样俯视守卫韩江。在韩江的西边有一条长长的青砖砌成的古城墙。这是一条特别的城墙,因为它不是用于御敌而是用于防水,是一道拦河堤。潮州人也够浪漫,把河堤建成城的样子,并且建造了四座城楼,使它更雄伟壮观,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四座城楼中最宏伟的是与广济桥相对的广济城楼。穿过广济楼城门,便是潮州繁华的街区。其中最为热闹的是十里长街牌坊街,街上牌坊一个接着一个,各种旗子招牌挂满街的两侧。街上到处是游客,人潮涌动。牌坊街街长物多,玲珑满目。各种潮州特产,如瓷器、中药、木雕、蜡石、海产品等。最吸引人的是潮州三宝:老药桔、佛手、老香黄。潮州是美食之城,街上摆满了各式小吃,聚集了旅游人群。在牌坊街不远处有开元寺,潮州的开元寺类似于泉州的开元寺。不知因何渊源而同名。潮州开元寺建筑宏伟,庄严肃穆。除古老的大雄宝殿外,还有新建的大慈悲殿。在捐建者的名单中,有香港李嘉诚和他的母亲庄碧琴女士。李嘉诚是汕头人,对家乡建设颇有贡献。
有一伟人千百年来为潮州所敬仰,他就是唐朝伟大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过去续韩愈诗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诗句。不知道原来的潮阳是今天的潮州,更不知韩愈到潮州后为潮州人民做了大好事。韩愈因想力挽狂澜写了《论佛骨表》而被贬到当年闭塞落后的蛮夷之地潮州。时值严寒,“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女儿因病冻而亡于途。遭受如此打击后的韩愈并不消沉,把悲痛埋于心底,把人民疾苦挂在心头。一到潮州,他做了四件大事。一,办学堂,开潮州一代文风。他所办的学堂以后成了今天的韩山师范学院。二,驱恶制魔。消灭了原来名为恶溪中的鳄鱼,为了纪念韩愈功绩,恶溪易名为韩江。三,释放奴隶。四,教潮州农民播种水稻。四件大事,件件都是不世之功,永载史册。于是笔架山改名韩山,山中建韩文公祠以永久祭祀。回想当下某些高官巨贾,拜神成风,请读一读《论佛骨表》!也请贪国害民者记取,不管你有多少钱财,终成腐肉一堆,遗臭万年。两袖清风为国为民的韩愈,永远与潮州,与潮州人民同在! 潮汕风情点滴 这次到潮汕地区,无论在南澳岛或潮州、汕头街头,我们在与当地居民交谈中发现,潮汕话与闽南语很相似。在购物时只用闽南语就可以沟通。比如男人,都叫“打捕”,意远古打猎捕鱼者为男姓。女人潮汕话叫“织娘”,意织布者为女性。过去闽南语也这样说,我父亲在世时就这么讲。人们碰面时打招呼的话是:你吃饭了吗?现在闽南农村也这样。农历初二、十五拜财神用三牲,两地类似。潮汕风情和闽南相似,闽南和潮州居民人员经贸往来密切,陈三五娘的爱情故事的发生就不足为奇了。回顾历史,从西汉到隋唐长达千年,福建的诏安、平和、漳浦、云霄和东山五县同属潮州管辖,而这五县划归福建时间并不太长。再看地理,闽南往北是武夷高山,往东是闽东大山阻挡,向西南要平坦得多,交流方便得多。只是因为我们在短短的几十年人生中观察的时间太短,以为潮汕与我们相距太远。其实福建临近潮州的闽南居民与潮州人的往来从古到今依然很密切,只怪自己孤陋寡闻。潮汕地区重视美食,潮汕菜是中国四大菜系粤菜的重要分支,声名远扬,风靡东南亚。这次旅游时间不长,花钱不多,但是我历次旅游中饮食最好的一次。在汕头我们吃了著名的牛肉火锅宴,每人一个小火锅,火锅食材全由不同部位的牛肉制成,多种多样,任你选择吃够,吃到不能再吃为止。有厦门人为了吃汕头牛肉火锅,特地开车到汕头,一快朵颐。在游程中各种小吃式样繁多而味美。我在潮州想买一张潮州地图,找了很多地方都买不到,但我却意外地得到了一张《潮州美食指南》地图。我终于可以看到潮州的经络了。图的一面是美食在各条街道更的分布地点,另一面是美食图像。你可知道,其中列出十五大类共一百一十五种美食。你想吃完这些种类美食,恐怕要花一周的时间。潮州的功夫茶也是潮州民俗的重要一项。潮州功夫茶十分讲究,有其严格的要求。首先,茶叶是乌龙茶,与我们泉州的安溪乌龙茶一样(这也是闽南与潮州民俗相似处,福州流行茉莉花茶)。精美,包括茶壶、茶盘、茶垫等共十多种,并按一定次序排列。但茶杯只能四个,一主三客所用。茶艺更加复杂,每一步骤还有美名,比如“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我们只是参观茶具,那有那么多功夫去品功夫茶呢?由潮汕的饮食和饮茶,可见潮汕人生活品质之高。历史上潮汕地区凭土地之富饶,凭山海之利,为一富庶地区,生活水准较高,并沿袭至 今。相信随着历史的进程,潮汕人民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2018年12月31日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