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细菌包围中的人类 一提到细菌,许多人往往产生一种恐惧感,特别是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把整个世界搅个天翻地覆。人类被细菌包围了,这是危言耸听吗?这是真真实实的真言。人从出生的第一天就被满天飞舞的细菌所沾染,所包围,人与细菌相处的时间比任何亲友相处的时间都长。准确地说,人类是处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包围之中。为了叙述方便,这些微生物常只写细菌。人类与微生物中的病原体的斗争,从出生到死亡一直没有停息过,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试想,当人一旦死亡,人体的免疫功能丧失,身上的细菌就快速大量繁殖,人体很快就会腐烂。 细菌类微生物在几十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而人类在地球的出现只不过是区区的几百万年。细菌在地球上“菌丁”兴旺,其数量不知超过人类有多少倍,只是我们肉眼凡胎看不到。细菌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几乎无处不在,它们在空中飞舞,在土壤聚集,在水里游泳,当然了也布满你的身体。细菌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寒冷,高溫,干燥,隔绝空气等恶劣的环境中都能存活。当环境条件恶劣不利于生存时,它会休眠,一旦环境变好,它又活跃起来。细菌结构简单,容易变异,通过自然选择使其存活种类更适于生存。像其同类的感冒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就让人类很头痛。细菌可以通过空气在人的呼吸过程中进入人体,通过食物进入人的消化道,通过皮肤侵入人体,通过昆虫叮咬,注射等途径进入人的血液。这就造成了危害人体健康的多种传染病。 细菌分布在人的皮肤,衣服,头发,在大肠中更是大量存在。细菌是一个大家族,种类繁多,大都分是营寄生生活。其中有一部分对人体有害,若侵入人体就会使人体得病,危害人的健康。那么一般情况下人为什么不得病,人要用什么方法不得病(细菌等微生物导致的疾病)?原来人体有三道防御线来对付细菌(指致病有害细菌)。在人体的皮肤表皮有一层致密的上皮组织,让细菌难于侵入。人的皮肤分泌的皮脂,皮屑等的积累很适于细菌的聚集繁殖,所以要洗澡保持皮肤卫生以减少细菌的数量。细菌是彻底消灭不了的。人们应防止皮肤损伤以免细菌的侵入。若已损伤要进行消毒治疗,更严重的要进行手术缝合伤口甚至植皮。如果细菌已突破皮肤进入人体内,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的巨噬细胞会吞噬细菌。与此同时,吞噬细胞还会释放出多种活性物质,引发伤口的炎症反应,进一步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杀灭入侵的细菌。细菌,病毒还通过其他途径进入人体,比如新型冠状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並大量繁殖,人体就会进一步对此作出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主要由B淋巴细胞和丅淋巴细胞来完成。B淋巴细胞受到病原体(如新型冠状病毒)的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抗体与病原体结合,而后丅淋巴细胞识别参与杀灭病原体。如果这一过程顺利完成,人体就会自愈,不会出现病症。在检测时这类人被列为无症状感染者,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在这一阶段不能完全消灭病毒,就可能转化为有症状感染者。如果人的免疫力低下,病原体侵害了人体的器官,引发炎症,甚至导致人体死亡。人体被感染而发热,发热是人体与细菌,病毒斗争的表现。发热可提高人体免疫的功能。在一般情况下,当人体战胜了细菌,发热就会退去,恢复正常的体温。如果不能战胜细菌病毒,发热就不会退。现在检测新冠病人,开始就从发热发现。所以在公共场所入囗处?常常检测体温。人对这一类感染的抵抗力,不同的人有显著的差异。处于同样的环境中,有的人被感染得病,有的人不得病。这与人的免疫力相关。这一免疫力一方面来自于遗传,也就是从父母获得的;一方面与人的生理状况有关,所以人们应注重休息,合理营养,良好的心态,来增強自身的免疫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很难治疗的。这一类的传染病一般是可预防的。目前的预防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管理传染源。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是及时治疗病人。有的病人需要隔离,像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要建立传染病的报告制度,比如本次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数,发生的地点,行动的轨迹等进广泛及时的报告。二,切断传播途径。要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传染病主要有四大类型: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接触传染病)。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属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最主要的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要戴囗罩,保持社交距离一米以上,房子要通风。要减少人群的聚集。要进行空气环境的消毒。手可能被病毒沾染,所以要勤洗手。三,保护易感者。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易感者。本次抗疫易感者是全体人群,因为所有的人都可能被感染,感染后又可能传染他人。保护易感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免疫接种。当人们被病原体入侵后,人体在进行免疫反应时,B淋巴细细会形成一些记忆细胞留在体内。当同样的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分裂,形成大量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分泌出的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杀死病原体。根据这一原理,人们用减毒或低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注射到人体,这些减毒或低毒的病原体不会使人得病,但可发生免疫反应,並产生记忆细胞。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所以我们应及时接种。这里还要提及一下,制作疫苗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一些科技落后的国家无法制作,要靠他国支援。我们有幸生活于社会主义祖国,我国能制作疫苗,並让全体国民免费接种。目前,还有大量国家的国民无法接种。在解放前,中国科技落后,大量的国民因瘟疫而死亡。抗体和记忆细胞有一定的存活时间,两次的注射可以增多记忆细胞的数量,产生更大量的抗体。所以我们应按间隔的时间进行第二次接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经成功地通过注射疫苗,杜绝了天花等传染病。 人体除了有上述的三道防御线外,还有其他防止细菌入侵的手段。人体与外界相通的有两条通道,消化道和呼吸道。在消化道的口腔,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中有唾液溶菌酶,有一定的杀灭细菌的作用。在胃中的胃液具有较強的酸性,同样具杀菌作用。呼吸道中的鼻腔有鼻毛阻挡灰尘,灰尘附有细菌。鼻粘膜腺体分泌的粘液有助于粘住灰尘。在气管和支气管长满了纤毛,纤毛上有粘液(气管壁分泌的),粘液粘住灰尘细菌。当呼吸时会引起纤毛的逆向摆动,把粘有灰尘和细菌的粘液推到喉囗,形成痰,並排出体外。暴露于空气中的眼也容易使细菌附着,但眼球外有一层泪液,泪液中也具有溶菌酶,同样能杀灭细菌。 上面主要讲述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那么人又是如何主动地杀灭致病细菌呢?对于已经侵入人体的细菌的应对方法主要是用药物。自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毒霉素的杀菌作用,用青霉素治病以后,人们又发现了许多种的治病抗生素和其他种类药物。药物治疗在治疗病菌引发的疾病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从古代到现在,中国的中医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病方法。在体外,人们是如何杀灭细菌的呢?方法可概括为两大方面,物理的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 从古代到现在,人们用盐醃制食品,高浓度的盐和糖液使细菌失水不能存活。现在人们用煮沸,高压,高温,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等处理方式杀死细菌。用冰箱低温抑制细菌的活性来保存食品。化学消毒:其基本原理就是用化学药物使病菌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导致病菌死亡。在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用石灰灭菌。常用的消毒剂有氯化物和氧化消毒剂。 前面提到的病原体微生物,其实只占微生物种类中的少数,大部分的微生物对人体是无害的,有部分还是有益的。比如人体的皮肤上,人体消化道中的细菌有千种以上,重达1千克以上,多的可达2千多克。人体内有益菌可制造部分维生素,抑制有害细菌,帮助人体免疫,把大肠内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有人食用过多的抗生素,大量杀灭了大肠内的有益菌,导致便秘。 人类的生存环境有大量的细菌等微生物,人类的生存史的一个方面就是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史。但是人类是无法彻底消灭这些病原体。人类社会表面上是消灭了某一病原微生物,但是由于病原体可以存在于地球的不为人知的角落(包括寄生于某一动植物),还可能通过休眠等方式逃过人类的追杀。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人与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共存。这一共存与传染病仍在流行的所谓共存是不一样的。这种共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在人群中存在的细菌,病毒毒性不強,不会使人病情严重並导致人死亡。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还不是这种情况,所以还不能放弃预防与之共存,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对病毒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是正确有效的。而奉行与病毒共存的美国因疫情死亡人数已达九十几万。我国的防疫保护了中国国民的身体健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人的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保护人们的生命是我国维护人权的突出体现。 有人对细菌产生恐惧感,其实是对有害细菌对人类危害的恐惧。殊不知对人危害的细菌是少数,大量的细菌是对人有利的细菌。人们从古代开始就会利用对人有益菌造福人类。比如利用菌类发酵制醋,制酒,利用乳酸制作酸菜,利用细菌制食多种食品。到了现代,随着生物科技水平的提高,细菌等微生物的利用更上一层楼。比如用微生物在粪便中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烧火,用于发电。以普通的粮食为原料,用谷氨基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杆菌等细菌制作味精。到了1978年,科学家使用转基因技术,把人体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到大肠杆菌基粒的DNA分子上,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这一科学成果解决了糖尿病严重的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胰岛素不足的难题。现在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射大肠杆菌生产的胰岛素。这一科学成果挽救了无数生命。由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易于实验操作。细菌繁殖周期短暂,快速分裂,有利于工业生产。我参观青島的啤酒厂,生产的规模很大,每天装瓶几十万。生产的鲜啤质量很好,大量销售。山西大同的醋厂,同样是大规模。生产的高质量醋,每斤几十元,经济效益非常高。隨着生物科技水平的进步,细菌等微生物将更多地为人类服务。 这里还必须指出,细菌等微生物在保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大作用。细菌中有一类是腐生菌,能把动物遗体,残落物和粪便,把死亡的植物,枯枝烂叶分解为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又会被植物所吸收。如果没有腐生的细菌(称分解者)的作用,地球上的动植物遗体将堆积如山,植物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无机物,久而久之,植物也将消亡。现在社会上广泛地使用塑料材料,由于塑料是人工制作的,细菌无法分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人类被细菌微生物包围是不争的事实,有利有害,全在于人类的掌控。人类社会将更多地利用细菌的有利方面,化害为利。让细菌微生物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2022.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