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原理与卫生保健 人体对外界不良状况的忍受力是有限的。人7天不吃饭会死亡,3天不吃饭不喝水也会死亡,但人若5到6分钟不呼吸就会死亡。这说明了呼吸,说明了氧气对人体有多重要。呼吸使人体得到必不可少的氧气,並得到生命活动进行所必需的能量。呼吸要由呼吸系统来完成。在人体的内脏器官中,呼吸系统的肺是最脆弱最容易受伤害的。因为外界的有害气体,气体中的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容易直接进入肺,比如肆虐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所以呼吸系统肺的保健既重要且比较困难。 外 呼 吸 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构成。这些器官为呼吸分工完成其不同的功能。鼻腔有鼻腔粘膜和鼻毛,鼻毛有阻挡粘住进入鼻腔灰尘的作用。鼻腔粘膜内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进入鼻腔的冷空气。生活于寒温带的白人高鼻子,高鼻梁大鼻腔有利于温暖鼻腔内空气,适应寒冷的气候。鼻腔粘膜有丰富的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可湿润进入鼻腔的空气,可粘住灰尘,清洁气体。鼻腔粘膜还分布嗅觉细胞,能感受气体刺激。一般有害气体难闻,当感受到臭气等有害气体刺激时就可以避开。 咽,位于鼻腔后方,连接喉,与消化道口腔和食道相连通。当跑步要加快进行呼吸时可通过口大口呼吸,可由口吹气,由呼吸系统帮助吸水等。咽部常有细菌,病毒粘附,所以在这里取样检测新冠状病毒。 喉,主要由软骨构成,突出部称喉结,男性喉结突出。 喉部有声带,声带是发音器官。男性声带较长较宽,声音较粗,女性声带较细较短,发声较尖(频率较大)。应避免发声太大或长时间发音而造成声带损伤。 气管和支气管,前与喉后与肺连通。气管与支气管结构相似。前面是C型软骨,后为粘膜。C型软骨可保持气管和支气管畅通。粘膜层分布粘液腺和纤毛。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可湿润空气,粘液中有抗菌球蛋白,具抗病毒抑菌作用,是人体免疫的组成部分。粘液可粘住进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病原体,形成痰液。当呼吸时纤毛朝着喉的方向摆动,把痰推向咽喉,而后由口咳出。痰中常带有病原体,所以不能随便吐痰。要避免病原体的进入及寒冷空气的刺激,防止急性气管炎的发生。佩带口罩是防止病原体进入的简单有效方法。冬天系围巾保护气管,避免寒冷刺激。 总之,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为进入肺的空气起湿润,温暖,清洁及免疫功能,为肺起通道和保护作用。 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肺,肺部是实现气体交换的场所。从心脏发出的肺动脉里是含氧少的静脉血,到达肺后把静脉血转换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静脉进入心脏,然后由人体动脉传到人体的组织细胞,为组织细胞供氧。肺分左右两叶,肺泡是肺的结构功能单位,每个人肺部有3亿到4亿个肺泡,展开后总面积达60至100平方米,超过人体的表面积。如此大的面积有利于气体的交换。每个肺泡壁极薄,肺泡壁缠绕着毛细血管,这一结构特点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肺部肺泡的张缩使外部和肺进行气体交换,这一交换叫肺通气,由胸廓的张缩带动完成。胸廓包围着肺,胸廓由肋骨,肋骨间有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和相连的膈肌在肺外部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扩张,胸廓内气压下降带动肺部的肺泡气压下降,低于外界气压。此时,外界含氧丰富的新鲜空气经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到达肺泡内。肺泡内氧分压大于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的氧分压,肺泡内氧气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与此同时,毛细血管内血液内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这一过程使肺泡毛细血管内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的动脉血,称肺换气。隨后,胸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胸廓内容积缩小,压力升高,带动肺泡内气压上升,高于外界气压,肺泡内的部分空气排出体外,完成肺通气。肺换气和肺通气合称外呼吸。这是一次外呼吸的全过程,每一次经3至5秒。人体就是如此反复地进行呼吸。一般人体在平静时每分钟完成16至20次呼吸。在运动时呼吸加快加深以获得足够的氧气。人体一次完成最大的气体交换量叫肺活量,肺活量是衡量一个人呼吸水平的高低,肺活量越大,意味着肺的功能越强。 氧气的运输和利用 氧气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来运输的。由肺泡渗透进入血液的氧气与红细胞膜上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颜色鲜红,血红蛋白颜色暗红,所以含氧丰富的动脉血鲜红色,含氧少的静脉血暗红色。与此同时,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渗透进入血液。这一过程叫内呼吸。氧气在红细胞上通过血液循环(体循环)到达人体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氧分压较低,红细胞膜上的氧脱离红细胞渗透到达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能源物质(主要是葡萄糖)与氧气进行氧化分解作用。表示为:葡萄糖十氧气→水十二氧化碳十能量。能量中一部分是生物能利用的能量,这部分能量用于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比如神经活动,如果缺氧5到6分钟神经细胞得不到能量就会死亡,脑死亡就意味着人体死亡,若供氧不足,人就会头晕,功能不正常;这部分能量在骨胳肌细胞就转化为机械能使人体能进行各种活动;这部分能量在心脏的心肌细胞使心脏能收缩跳动,如心肌梗塞心脏得不到氧气,心肌细胞就会死亡,心脏停止跳动导致人体死亡。由此可见,氧气的供应,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的完成提供了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氧气一旦停止供给,生命活动就会停止,人就会快速死亡。氧化分解释放的另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人体体温。维持正常体温也是人体生存的条件。体温过低或过高,将使人体生命活动的催化物酶不能完成正常的催化作用,长时间的低温或高温同样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死亡。在野外天冷衣着不足时,人们通过运动产热来御寒。在剧烈运动时,如氧气不足,氧化分解不彻底,产能不够,而且会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提高呼吸系统功能的有效方法是适量的运动,从而增加肺活量,增强人体气体交换能力,获得更多的氧气。这也就可以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能量,提高人体的全面功能。前面已经述及,呼吸系统,特别是肺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容易被有害气体伤害。要如何加以保护呢? 首先是让人体获得优良新鲜的空气。平时常打开窗户,房间通风透气。常到室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有条件的话,住房的周围多种花草树木。常到林间活动,森林空气富含负氧离子,负氧离可提高人体的多项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持人体健康。 要防止,避免有害气体以及空气中的粉尘,病原体进入肺。常戴口罩是简单的有效方法,像目前要求在公共场合佩带口罩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在特殊场合,发生火灾时,被吸入有毒气体死亡人数多于直接烧死人数。火灾发生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努力避开烟雾。吸烟时,烟的有害物质如烟碱等危害支管和肺泡,甚至导致肺癌的发生,所以不要吸烟。 保护呼吸系统,提高免疫力是保健的基础。防寒保持正常的体温,避免受凉。冷天可用围巾保护好喉和气管,冷空气会对气管和肺造成不良刺激,甚至导致气管炎和感冒的发生。注射疫苗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如儿童注射卡介苗,肺炎疫苗,老年人注射流感疫苗。要多喝水,保持鼻腔粘膜湿润,减少病原体入肺,多喝水也有利于体内病毒的排出。感冒时尤其要多喝水。 由于不可能完全杜绝病原体微生物进入肺,因此,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是最具有意义的。如何提高免疫力呢?要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首先应进行适量的身体锻炼。锻炼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户外的步行活动是最简单的有效锻炼方式。长距离的暴走可能损害膝关节,过于剧烈的运动也不利于身体。要有充分而不过量的营养。注意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食物要多样,蔬菜水果也要充足。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嗜酒,不熬夜,要安排好合理的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开朗豁达,保持良好的家庭融洽和睦氛围,有交心的朋友。保持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老年人,不多作搬迁,因为改变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人体必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对身体造成压力。人们说安土重迁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老年人每年要进行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比如肺结核和肺癌,早期肺癌可进行有效的治疗,早期肺癌是可以治愈的。在需要时服用某些中药,中药有着增強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可以防止和治疗某些呼吸系统传染病,比如出现鼻塞咳嗽时服用九九感冒灵可防止感冒的发生。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气体。如果空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一氧化碳会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碳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不能充分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人体缺氧,产生中毒现象。中毒严重可导致人体死亡。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们不能察觉,如发生在夜间,会使人在睡梦中死亡。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生活中煤气泄漏,在工厂生产高炉等产生高浓度一氧化碳。所以要防止煤气泄漏。在生产中注意测量一氧化碳浓度,避免造成高浓度一氧化碳的工作环境。二是不当燃烧引起。在正常氧气充分时,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若氧气不足时就会形成一氧化碳。冬天北方夜间烧煤,房间过于密闭不注意通风将可能因缺氧形成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使人体在睡觉时不知不觉时一氧化碳中毒,有人因此死亡。在汽车内长时间开空调睡觉,曾发生过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案例。所以烧火时要适当通风;汽车内也要有适量通气,从而避免一氧化碳的产生,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