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之旅 2018年4月19日,在我高中毕业52年之后,我与黄协力、蔡泉水两位同窗好友,有了一次再聚的机会。当年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现已白发苍苍,垂垂老矣。然而岁月没有减少我们深厚情谊,更似一杯老酒,更浓更香。我们相聚了三天,笑谈同窗趣事,天南海北,说古道今,痛快淋漓。此行前往蔡泉水的第二故乡――建宁县。建宁县是他当年移民之地,他在那里度过了青年时光。宽厚的建宁人民推荐他上了大学,他在建宁留下大量的学生,朋友,乡亲,留下了他永生难忘的记忆。我们陪他旧地重游,也借此领略一下闽北风情,欣赏闽北美景风光。 汽车自南安城区进入高速公路,经由永春、德化、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县到达建宁县里心镇,全程四百余公里,由南往北,穿越了福建省。时值暮春,天气又好,艳阳高照。汽车一路疾驰,头上是蓝天白云,前后左右是莽苍群山,森林沃野。汽车象一叶扁舟,奔驰在绿色海洋中。路上村舍少见,除了山还是山,除了绿色还是绿色。时见山花烂漫,时跨深沟巨壑。没有关中平原的一马平川,没有东北原野的空旷,却是别具特色的山川之美。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大自然真美好,人生真美好。 我们终于来到了建宁县里心镇,蔡泉水的哥哥蔡木水一家,以及从里心芦田村赶来的戴晓辉(他是我小学的同学,也移民到建宁)热情地招待我们。老乡见老乡,说不尽的家乡话,道不尽的家乡情。满桌的农家菜,浓郁的杯中酒,大家尽情地品尝了地道的闽北“盛宴”。里心镇位于闽北边陲,离江西省只有十公里,越界十公里就到江西的南丰县城。里心镇虽是山区,但山势低矮,土地肥沃,到处林丰树密。山地大片被开发为果园,种植有名的建宁梨。每家每户常有几千株的梨树,低地种植莲花。这里是正宗的建莲原产地。我们来的不巧,当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漫山遍白茫茫的一片,花香四溢,群蜂飞舞;碧绿莲叶铺满水面,红紫色的莲花高高挺立,好一幅乡村美景。建宁山美水美人心美,建宁人民在1965、1966年接纳了大量的南安县移民,蔡泉水一家即为其中之一家。移民在这里安居乐业,现已传至第四代,总人口有一万多人,这应感谢建宁人民! 晚上,我们到建宁县城住宿。建宁县城城区不小,街道整洁,虽不及沿海城镇繁华,但也热闹繁荣。建筑多为三、四层楼房,高楼不多。美丽的濉溪穿城而过,几座大搂把城区相连。河道正在改造,两岸岸边正在修建木栈道。溪边绿树排排,人们在河边悠闲地散步。在大桥不远处的溪畔,有一座古老的三层城楼,名叫朝阳门,那是当年毛泽东阅兵之所。在县城里有一座反围剿纪念馆,展示了当年苏区工农红军反围剿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在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时,红军打下了建宁县城。在展览馆的一侧有当年毛泽东和朱德的旧居,广场中有一红军战斗、群众拥军的大型雕塑。建宁县是红色苏区。建宁人民为红军,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的贡献。 20日早,我们前往建宁金铙山景区。在金饶山下,有一座寺庙名叫报国禅寺。报国禅寺规模不大,但环境极佳,叫人留连忘返。报国禅寺的广场很宽大,前方有一高大的石牌坊,上面有赵朴初“报国禅寺”金色题字,牌坊后面寺庙前是观音菩萨的大型塑像。广场两侧是青石雕成的五百罗汉,形态各导,栩栩如生,他们象是守护着报国禅寺,欢迎信徒贵宾的到来。寺庙有白色护栏,金黄色的屋顶,金碧辉煌的殿堂,长长的经幡摇曳着。寺庙很宁静。在寺后和两侧是茂密的森林,一道清泉从左边深沟淙淙下流。站在广场上,极目远眺,前方是开阔的绿色原野,杂有农田,不见村舍。呼吸着新鲜空气,任由山风吹拂,如处尘世之外。离开报国禅寺,乘大巴进入金饶山,先从山底向上爬行,路窄林深,蜿蜒曲折,翻过一座山,来到另一山下。下车后改由索道上金铙山顶峰白石顶。索道长达2100米,坐在吊篮里,遍赏山上美景。周边全是密林,杂有竹林,越往上升,高树越少,灌木占优。最为耀眼的是盛开的杜鹃花,这里的杜鹃花多为白色,少为红色,在阳光下绿丛中闪着白光,一簇簇一团团,与其他山花争艳。接近山顶,树越来越矮,越来越少。下了索道,海拔1858米的白石顶就矗立在眼前。白石顶名副其实,整个主峰就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体,灰白光亮,高耸壁立,颇似华山。我们先沿登峰云梯往上爬,石板路既陡又长,我们一伙老人吃力慢行。还好,我们相互鼓励,说说笑笑,边观看山景来减轻疲劳。累得实在不行就在途中小亭里或坐在石头上休息。最后经由悬空栈道从山腰上山。站在白石顶顶峰,一览众山小。放眼四望,绿色群峰绵延天际,几无间隙,远处山腰有白云漂浮,山隙中偶见河谷溪流。头上风卷薄云,山风吹拂,太阳高照。由于风冷,我们稍作停留后继续前行,走过“时光隧道”,来到山上小火车站,游客不多,没有乘车。我们从山的另一侧下山。山上还有瀑布和其他景点,腿力所限无法前往。金铙山是闽江源头,山上涓涓清泉汇成濉溪,一路下行,进入闽江,奔流入海。 三月二十一日告别建宁,来到泰宁大金湖。大金湖象一巨大的树头,伸出长短不一的树根,深深扎进绿色群山之中。宽大的主体湖面蓝光闪闪,白色的游船破浪而行,船后留下长长的浪花。右侧远处,一道白色瀑布悬挂在湖上。湖的四周是森林,时值晚春山花盛开,各种花草争奇斗艳。高大的白柯树挺立在密林中,白色花朵布满技头,似如华盖。片片竹林穿插在林木中,编织成绿色巨毯,铺展在湖边。大金湖的地质为丹霞地貌,在湖岸不时伸出红褐色的崖壁。千百万年的风雨雕剥,崖壁呈各种形态,构成了大金湖别具特色的景观。我们的游船沿湖边行进,不时下船登岸参观景点。我们上的第一站是观看天迹水帘瀑布。天迹水帘瀑布临近大金湖,从林间冲出,倾泄而下,高达二十来米,真如白帘,故得名。哗哗水声悦耳,细细水珠如雾,洒落在下方绿谭中。船继续前行,观看多处丹霞石壁。印象最深的是钟鼓山的赤壁,红褐色的石壁陡立,高达几十米,非常壮观,周边绿林相拥,下临深潭。当月明星稀时,是一幅绝美山水画。途中还有几次登岸,最值得观赏的是甘露寺。甘露寺处于密林幽谷之中。寺的前方林木高大,隐天闭日,杂以花草藤蔓。甘露寺位于巨大央穴内,洞穴呈倒三角形,高达八十米,上宽(30米)下窄(10米),在这里建寺是极其艰难的。但是当年的工匠技艺高超,采用插拱式,在中部安放一大横梁,横梁中部再立一大木柱,呈“丫”字形,巧妙地解决了难题。甘露寺建寺已有八百六十年,历经风雨今犹在,令人叹服。甘露寺的中部是大雄宝殿,两侧是其他殿堂。整个建筑呈红色,小巧而堂皇。太金湖正处枯水期,大大缩短了游程,甚为可惜。 在泰宁县我们没有多停留,不能了解当地民情。午后我们告别闽北,驱车返回。三位老同学互嘱珍重,又各奔西东。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