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从尼安特烈人灭绝说开去----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0-01-22  【字体:

从尼安特烈人灭绝说开去
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

远古时期,在整个欧洲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从12万年前开始到2万4千年前的近十万年时间,统治这片大陆的是人类智人的一支——尼安特烈人,尼安特烈人盛极一时。然而,在约2万4千年前,尼安特烈人却消失了,灭绝了。为什么尼安特烈人会灭绝呢?这成了千古之迷。人类学家几经探索,现在终于有了可靠权威的解释。尼安特烈人的灭绝原因是——近亲繁殖+“时运不济”。近亲繁殖是内因,时运不济是外因。

近亲繁殖对物种不利,这在生物界是一条普遍规律。尼安特烈人犯了这一天条,终于走向不归路。为什么近亲繁殖不好呢?简单地说,人体及其他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人体的各种性状由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一对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每对基因只要有一个是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显性性状,而隐性性状必须两个都是隐性基因才会表现出来,比如用BB,Bb,bb表示基因组成,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人体的每对基因组成为以上三种,其中能表现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bb的比例低于BB和Bb。一般地说,显性基因表现的显性性状对人体有利,隐性基因表现的隐性性状对人体不利。例如人体肤色正常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控制的,而白化基因(可导致白化病发生)是隐性基因。子代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如果父母双方是近亲,他们的每对基因组成就相近,他们给子代的每对基因组成就容易造成都是隐性的不利基因(如致病基因bb),遗传学上叫隐性纯合体,致病基因组成bb导致子代遗传病的发生。所以,近亲繁殖容易造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使隐传病发生。第二,相比较于杂交繁殖后代,杂交有利于优良基因的组合,子代更优。所以近亲繁殖对子代不利。有人统计,近亲结婚婴儿死亡率是非近亲结婚的3倍,近亲结婚婴儿得遣传病的比例是非近亲结婚的150倍。一个种群,长期近亲结婚,子代的素质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不能适应生存环境。尼安特烈人正是这样子逐渐走向衰退,在自然环境恶化——“时运不济”时走向灭绝。

世界上的民族大都有姓,有名还有姓。姓名除了代表个体的符号之外,还有另一个意义,表示个体一定的亲缘关系,所以人们修了族谱表示宗族的衍繁和亲缘关系。在远古的氏族部落时代,那时人口稀少,部落间距离很远,交流不易,不同部落有时还会争斗,所以人们通常在部落内通婚。后来发现,那些在不同部落通婚的人,子代(子女)更优秀,而长期的部落内通婚的结果是,子代不繁。因此选择了不同部落间通婚的方式。但个人怎样表示来自不同的部落呢?人们就对不同的部落取个号,以示区别。来自不同部落的人在名的前面或后面就加上各自部落的号,这个号就成了姓。同姓(同部落)的人不能结婚,不同姓(部落)的人才能结婚。取姓一大意义是避免近亲结婚。可是时间一久,人们忘记了取姓的初衷。因为有的人虽为异姓,例如表兄妹却是近亲。不少表兄妹的婚姻生出有遣传病的子女,危害后代和自身。因此,现在婚姻法就明确界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能结婚。《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如果当时人们有了这个认识又有了这条法律,大概就不会爱得死去活来而酿成悲剧。从这个意义上讲,亲缘关系远的人通婚,子代会更优秀。在越南的华侨,与当地的越南人结婚,他们的子女在过去叫“十三点仔”,长得好,又聪明。我想说一点,在时下一些农村,常为某姓聚居。同姓的人虽在法规之外属“远”亲,但大量的普遍的长期盛行同姓结婚,毕竟亲缘关系较近,并无好处。

近亲繁殖对动物界和植物也都不利,远缘杂交对动物和植物是有利的。运缘杂交生物在产生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通过受精作用可让有利基因从两个个体组合在一个过体上,使子代个体更优越,更能适应环境,而不利的基因组合在一起的个体难于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这样,远缘生物个体的交配后代经自然选择,使基因重组后的优良个体更适应环境,种群更优秀,数量增多。这种重组被人类利用于杂交育种,在动物和植物都是如此。人们通过杂交育种来选择适合人类需要的动植物个体,培育出新品种。在目前人类所饲养的动物所载培的植物大都是人们经过长期选育而来的(有的是从自然突变的个体直接选育)。人们还通过人工诱变等其他方法培育新品种。水稻是很重要的农作物,但水稻是一种自花传粉的植物,要进行大面积的杂交育种很困难。多亏了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学生,找到了三系水稻杂交育种的科学方法,培育出杂交水稻,大大地提高了水稻产量,使干百万人脱离饥饿。袁隆平院士为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功在千秋万代。

上述谈到了在生物界近亲繁殖的害处,通过杂交实现基因重组使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获得杂种优势。在很长的时间内,人类通过杂交育种来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但这一育种方法有一前提条件,进行杂交育种时亲代个体必须是同种生物,而不同种生物因为不具有同源染色体,无法在杂交时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所以无法实现基因的重组。近年来出现的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转基因的生物,实现了远亲不同生物间的基因转移组合。这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把A物种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B物种,创造出新的物种。现在已经有了转基因大豆,棉花等生物物种,具高产,抗虫等优良性状。在转基因过程以及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可能出现不利甚至对人类有害的情况。因此转基因生物备受争议。但是,实验者可以对这些培育出的生物进行长时间的实践观察,防犯,淘汰不利于人类的转基因生物。任何新生事物一开始都会有不完美之处。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成果,仍然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检测,决不可因噎废食。转基因生物的培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物工程,需要许多前沿的生物技术支持。我们也不能知难而退。如果只看到这项技术的不足,或因为生物工程技术难度大而退出这一领域的科研,我们将会在世界竞争中落伍。

近亲繁殖有弊,远缘杂交有益。广而推之,在人类其他科学领域也有借鉴意义。比如对某项科学技术的研究,如果只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内——似如近亲繁殖,在研究成果上一定不如多国多个研究机构的交流和通力合作——似如杂交重组。所以,在大范围内进行科研人员交流,科研成果交流,将有力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世界上有人在进行科技封锁,阻碍科技交流,围堵象华为的先进技术的传播,这是反科学的行为,是对人类科技发展犯罪,这一卑劣做法,将会被世界人民唾斥,不管他们以何种嘴脸出现。

近亲繁殖不利,远缘杂交有益,这是一条自然规律,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