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内蒙高原------------------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0-03-26  【字体:

内蒙高原
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

  我从小学的地理和自然课知道在我国的西北有个内蒙古。那里有广阔无垠的草原,有一望无际的沙漠,出现过一代枭雄——成吉思汉,古今多少事就发生在这里。前年夏天,我来到这片土地。

  内蒙古幅员辽阔,我只去了它的西部,首府呼尔浩特。内蒙古的东部比较湿润,水丰草长。畜牧业比西部更发达。内蒙的西部比较干旱,靠南的一面雨水稍多,为农耕区。农耕区很广阔,低缓的坡地也可种植,无需整平,一块连着一块,望不到边际。所种的庄稼多为玉米,乔麦,马铃薯和油菜花。路过武川县时,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壮观的农田。那天正值雨后,我目所能及的是连到天边的油菜花海。盛开的油菜花是那么黄那么艳。阵风吹过,好象是涌动的黄色海洋。空气清新,花香沁人心肺,使人昏昏欲醉。武川县虽小,古时却多出武将。过了武川县城,进入了更为辽阔的草原牧区。草原上青草矮小,而且不密,大概是超载发牧所致。再不加以保护,只怕若干年后这里将是黄沙一片。草原之上是湛蓝的天空,天空飘动着朵朵白云;一群群绵羊,又象是天上白云在绿地上身影。微风过后,偶尔还传来串串牧歌声。草原并不完全平坦,或稍有起伏,极目远眺,如大海渏涟。地上没有明显的地标,当年李广因此迷路,蒙羞于朝,抜刀自刎。呜呼,一代英雄!草原上散布着石头堆砌而成的敖包。敖包本是祭拜神灵的地方,有时却成了年青恋人月下相会的场所。神助人痴,月圆花好,不知成全了多少有情人。情歌敖包相会,天下谁人不曾闻?

  从南往北 进入大草原之门有一座大山拦路,这是阴山山脉蒙古段的大青山。大青山绵延千里,大而不青。山上植被稀少,山脚下才有小树和青草。当年大诗人王昌龄西行至此,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在呼尔浩特周边,没有什么大山,却有一座名闻遐尔的高只有几十米的土山,土山上有昭君墓。这真的是她的墓吗?我以为可能性很小。成吉思汉死后,虽然贵为天子,也遵草原民俗埋入地下,让万马踩平不留标记。难道会破例为一汉族女子建坟?如果不是,又为何在平坦大地上会突兀冒出这土山?王昭君本是一介宫女,不会象蔡文姬那样写出胡茄十八拍。但以后的文人却为她写出许多哀怨的悲歌。孤独的王昭君寄声欲问塞外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王昭君牺牲了自己,或为汉朝赢得了短暂的安宁,有功于国呀!斯人已去,留下青冢一座,成了旅游景点,造福一方,于民有利呀!昭君墓土山的顶上,有观景台,由于周边全为平原,绿色原野和庄稼地组成百里平涛,一览无余。站在山上,眼看美景,追古思今,感慨历史沧桑。

  呼尔浩特是内蒙古首府,与内地相似,崭新的高楼鳞次栉比,街道整洁,人群熙熙攘攘,但并没有看到身着蒙古民族服装的人群。居民多为汉族人,大约有百分之九十,其余则为蒙古族,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呼尔浩特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有一个回民街区,整个街区的建筑全为回族风格,有圆顶的清真寺,居民多为回民。回民对宗教很虔诚,妇女穿长袍,头包着头巾,男士戴圆顶小帽,成群结队到清真寺做祈祷。回民很团结,不能容忍对他们宗教的批评。呼和浩特留有清朝的将军府。将军府规模很大,黑色圆柱,金色对联,雕梁画栋,庭院幽深,古香古色。那是当年镇守边疆的军事中枢。吸引着大群的游客。

  沙漠旅游是内蒙旅游的一大特色。沙漠景点由千重大沙包相互连结的沙包群,从高空俯视真象是大海中的白色巨浪。沙漠的边上有农耕区,散布着大小村落和绿色田野,形成一幅强烈的对照图。我猜想这一沙漠是由别处沙漠吹过来堆积而成的。沙漠中的沙粒多为细沙,有的沙包的底部有少许青草。一道淸清的细水从沙漠的边沿流过。水边排列着大群的骆驼。我和其他游客一道乘上骆驼,我觉得骆驼由伏下而上负重站立实在艰辛。每一向导管理六峰骆驼,排成一大长队向沙漠远方缓缓而行,驼铃叮当叮当地响着,这是沙漠之歌啊。沙漠景点设有各种游乐设施,比如我坐的轨道车和特制的沙漠越野车。沙漠越野车的车辆子特别宽大,当它越过沙丘顶时车有如小船越过浪尖,真有点飘飘然。沙丘很高大,有的高几十米,其中之一设了空中索道,我们坐在挂篮里,凌空到达另一沙丘。沙漠中景点有一处叫响沙湾。游人壮着胆子从几十米高的沙丘顶端滑下,风在耳边呼呼叫,人飞速下滑,如同从天而降。人沙摩擦,发出阵阵响声,好象歌唱一般。

  探访蒙古包,是到内蒙古派游的不二项目。有的派客还特地在蒙古包住下,真切地感受一下其中的味道。一般的蒙古包并不大,只够一家人住,所有家俱都放在里面。给游人住的蒙古包是固定的,设有卫生间。我进去看了一下,有股氨的气味。牧民们住的蒙古包是容易装拆可移动的,卫生间我想是天然的野外草地。牧民的蒙古包没有床,在地上铺上毯子即是。冬天很冷,十分难熬。现在条件改善了,牧民在冬天住进了定居房。房子低矮,不大,有大大的烟囱,以便于冬天烧坑取暖。有定居房也便于孩子上学。其他季节放牧时住蒙古包。景点安排了游客骑马和坐马车。我等老年人坐马车,由一牧民驾驭。我问那位驾车的蒙古同胞生话怎样,他说不错,每拉一趟车,有五十元的收入。一个旅游旺季收入就很可观了。中午吃烤全羊,每头三千八百八十八元。烤全羊肉质鲜嫩,色香味具全,没有腥味。其间有歌舞表演。游人一边品尝烤全羊,一边欣尝歌舞。歌曲高亢悠扬,舞蹈粗犷奔放,游客们报以热烈掌声。餐后还给每位客人献上哈达,献上祝福。接着进行蒙古式的摔跤,这是壮士力与智的比赛。两个年青的壮汉身着蒙古式的服装,双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脚绊肩推,借力使力,左右旋动,直至把对方掀倒而取胜。观众高喊助威,场上场下,都在使劲!

  蒙古高原的住民古时主要为游牧民族。从春秋战国到东汉,匈奴人盛极一时,明火执仗抢掠中原。千百年烽火不断,修了长城,送了珍宝,送了公主,战争仍不停息。直至东汉匈奴大败,其主体西遁欧洲。匈奴在欧洲先胜后败,终于瓦解。以后蒙古人崛起,成吉思汉统一了蒙古,征战四方。蒙古骑兵每人配备两匹战马,轮流骑坐,进攻神速,皮囊中装了干牛肉和饮水。每占一地,农田为牧场,财物归已有。他们用血腥的屠城战术,所向披靡,建立了庞大的元帝国。元帝国人分四等,苛政如虎。由于其残暴统治,不到百年终于亡国。斗转星移,世道巨变,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今的蒙古高原一分为二,北部为蒙古国,南部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居民现在大致是城镇为汉族人居多,草原牧场以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主。民族和睦,草原祥和。蒙古族人剽悍勇武,热情好客。家中来了客人,迎送有礼,敬茶敬酒,对尊贵客人还送哈达。蒙古人能歌善舞,每到节日,家庭喜庆日子,必有歌舞助兴。著名歌手左手握话筒的德德玛和偷老师鸡腿的滕格尔是他们的优秀代表。有一次滕格尔帮老师买烤鸡,那香味直让他把持不住,他把鸡腿拔出吃了,疼爱学生的老师也拿他没办法。骑马放牧,挤奶做奶茶,剪羊毛是蒙古族人的日常生话常亊。现在有的时尚年青人骑着摩托车赶牛马。闲暇时,拉起马头琴,放歌草原。孩子出生后还要对他们进行寒冷锻炼,以增强体魄。谁家娶了媳妇,婆婆要对她进行长时间的多方考核,各项指标合格后,婆婆就集中全家人,郑重其事地把饭勺交给儿媳。从这一刻开始,家中的经济大权就交给儿媳了。这饭勺是家庭权杖啊!

  内蒙古的经济已不单一。以鄂尔多斯包头为代表的工业生产已走在前头。据导游介绍,按居民经济收入比较,鄂尔多斯排在第一,包头第二,呼和浩特排在第三。牧产品生产已大为发展,牛肉,皮革牛奶羊奶加工,羊毛织品生产都已齐全,蒙牛集团为其佼佼者。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贸易,旅游等行业也发展迅速。内蒙的经济水平要远超邻里蒙古国,不少蒙古国姑娘嫁到内蒙,孔雀东南飞。

  内蒙古地处高原,纬度又高,气温较低,所谓胡天八月即飞雪。我们去时正值盛夏,早晚温度也低,我不得已到商店买长袖衣御寒。冬天天寒地冻,当年忠贞的苏武要不抱着公羊取暖,就得冻死在雪地。内蒙古水很冷,不宜喝生水,免得坏了肚子。蒙古高原远离大海,云稀雨少,常年万里晴空,地又平坦,成了我国载人飞船理想的着陆地。

  游罢内蒙西部,心犹不甘,有朝一日,再去它的东部。看遍祖国这块宝地。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