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9年校友文萃 >

埃及之旅------------------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9-04-23  【字体:

埃及之旅
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

    小时候读历史课,我就被灿烂的埃及古文明深深吸引。想不到在年逾古稀之时,能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近距离地观察它。我跟随旅行团从3月10日至3月19日,经埃及北部城市开罗,东去红海滨城洪嘎达,再到中部城市卢克索,沿着尼罗河南到阿斯旺,匆匆走过了大半个埃及。

    近日厦门连日春雨,潮湿阴晦。一到开罗,艳阳高照,晦气全无。开罗是现在埃及首都,近郊是埃及古都孟菲斯。在这里可以看到埃及的今天和远古,两全其美。现在的开罗,是一座有二千万人口的大都会。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流贯全市,一千余座的清真寺布满全城。登上187米高的开罗塔,大半个开罗一览无余。开罗城中楼房林立,街道纵横。灰黄色的楼房多为6-7层,少有高层。站立塔上,一览众楼小。群楼中不时露出清真寺的尖顶。蓝色的尼罗河或是分支或又合一,多座大桥横卧河上。远眺东西两侧,隐约可见沙漠。开罗被东西南三个方向的沙漠所包围,只有北面是绿色三角洲。下了开罗塔,前往市中心的汗哈利利集市。近看街道楼房显得有些老旧。路上行人年纪大的男性身穿灰色长袍,女性头包头巾,青年男女则穿现代服装。街道绿树很少,灰尘滚滚。在车行道,汽车如潮水一般,三、四个车道挤满了车,更有行人穿插路过,叫人捏了一把汗。不见大型超市,商店规模小,商品并不丰富,还有小摊点摆在街边。在汗哈利利集市前,有几处露天咖啡饮料小摊,摊主用生硬的汉语,叫着:你好!我爱你!以此招揽大群的中国游客。有儿童卖纸巾,一些身着破旧长袍的老年人坐在前面的石栏上看热闹。汗哈利利集市热闹喧嚣,商品玲珑满目,五光十色。商品主要是阿拉伯小商品,但实则百分之九十来自于中国的义乌。在市场不远处有一座不多见的基督教堂。埃及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其他宗教。开罗原有少量的犹太人,在五十多年前移居巴勒斯坦,但在开罗留下了犹太教堂。在开罗三种教堂并存。去酒店路过开罗市郊,市区的房舍更差,好些没有外装修,屋顶上安装着一个个圆盘无线电接收器(信号不好),大路上还有马车拉货,笃笃而行。

    在开罗,有一处充满珍宝价值不可估量的地方,那就是埃及历史博物馆。埃及历史博物馆展示了埃及历史的缩影。整座博物馆有二十五万件的文物,可以说埃及可移动的文物精品都收藏于此,其展品件件价值连城。一到博物馆门前广场,展现在你面前的就有多座埃及古代巨型石雕人像。广场前方有一个小水池,池里有两种水生植物,一是产自于下埃及古代制纸的纸沙草;一是产自于上埃及古代制作香水的莲花。二者共存象征着统一强大的古埃及。走进博物馆,密集陈列着几千年前的古埃及文物,让你眼花缭乱。繁多的种类,制作的精细,年代的旧远,令人惊叹,也让你无法一一欣赏。博物馆中的文物,大多是出自于几千年前法老的陵墓,具很高的工艺水平,有精美图案,有金银饰物。时至今日,有的物件还熠熠生辉。有法老的人身塑像,木乃伊雕像,巨大的石棺,装法老内脏的金属箱柜。有法老胡夫木乃伊的卧床,制作木乃伊的台子。有众多的大石雕,法老拉美西斯的雕像最为高大,还有小到七厘米的法老胡夫象牙雕像,有祭司的雕像,更奇怪的是还有奴隶工匠工作的石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纸沙草制的纸沙纸和拖鞋等物的展示,写在纸沙草纸上的象形文字已有五千年,还完好无损,色泽清楚。在博物馆另设一室,放置着十七具法老的木乃伊,入室观看要多交一百八十埃磅。我付钱入室,要看看这些想复活的神秘法老的真面目。所谓木乃伊,实则是干尸。这些法老并不象其雕像那么伟岸丰姿。人体内有百分之六十五的水分,木乃伊去除水分,又去除内脏,体积大大缩小,是真真实实的皮包骨。法老露出的头部眼眶和脸颊深深地凹陷,下巴突出,近似骷髅。瘦小的双手交叉于胸前(那是表示其身份是法老),骨节突出。整个身体和腿部用多层的亚麻布包裹,只露出尖细的脚趾,要不是有这一包裹,其形象会更难看。整个木乃伊颜色灰黑,总而言之,法老的木乃伊面目可怖。当初法老们想借木乃伊复活再世,想不到复活不达,其恶像成了展览品。在木乃伊展室不许照相,我想一是为显神秘敛财,二是免让法老丑像广示于众。

    埃及的金字塔,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陵墓,是远古年代最伟大的建筑。金字塔由巨石建造。巨石的采集切割加工,巨石的运输,把巨石砌成一百多米高度的金字塔,其工程量,施工难度都是极其艰难的。古埃及的人民做到了。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巅峰杰作。金字塔的建造,源于当年的法老认为,日出东方,日落西方,生死轮回,陵墓应建在西方,即尼罗河西岸。法老把尸体制成木乃伊,放置金字塔内,借此升天再世复活。在古埃及的三十个王朝中,从第一王朝到第五王朝,法老建金字塔。埃及现有金字塔有139个。我们参观其中最著名的五座金字塔。最早的金字塔叫左塞尔金字塔,又叫阶梯金字塔,其建筑特点是有六个台阶,至今已4800年,位于开罗西南的萨卡拉。在萨卡拉,另一个别具特色的金字塔叫弯曲金字塔,为埃及第四王朝萨夫罗所建。整座金字塔有两个角度,下方为52度,上方为43,5度,呈弯曲状,建于公元前2600年。最著名的金字塔是位于吉萨的法老胡夫、哈夫拉和盟卡拉祖孙三代的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最具代表性,是最高最宏伟的金字塔,距今有4660多年。胡夫金字塔塔高146米,底宽230米,呈四棱锥形,斜角为51度。胡夫金字塔用大小不一的巨石筑成,外侧石头最小的有2.5吨,墓室最大的有70吨。金字塔的建筑极其艰难,是怎样建成的?由于当年的象形文字没有找到相关的,埃及文明中断,如何建金字塔成了世界之谜。现在有多种解读,有的至今都无法解释。据推测,所用巨石有来自本地的石头,有来自尼罗河上游的石头。上游的巨石的运输是利用尼罗河每年4至8月的泛滥期,用船或木排下运。建金字塔工匠用堆沙的办法层层上建,采用象拉人推的办法移动巨石。金字塔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风吹日晒,岩石风化、地震损毁和人为破坏。眼前的胡夫金字塔不少地方石块脱落残缺,近看是参差不齐。但从远处看还是完好的四棱形,雄风仍存。我走到金字塔边,仔细观看,巨古间没有任何粘合物,也没有发现有小石块填石缝,巨石完全是堆砌成塔,历尽几千年地震不垮,真佩服埃及古人精湛的建筑艺术。如今金字塔表层多已不见,但哈夫拉(胡夫的儿子)金字塔上层仍有一光滑的外层,下方的不见了,因此人们戏称哈夫拉金字塔为戴帽金字塔。哈夫拉除了建金字塔外,还在金字塔前方不远处雕了一座人面狮身巨型石雕像。整座雕像是雕在一块大石上的,高20来,长73米。人面是哈夫拉的面,现已破损,模糊不清。哈夫拉想不到吧,人们现在看到他的是他的丑脸。

红海滨城洪嘎达

    3月11日,我们离开开罗,前往红海滨城洪嘎达,全程约500公里。车往东南方向快速行驶。一出开罗很快就进入了尼罗河东部大沙漠。荒漠千里,沙山低矮,寸草不生。没有飞鸟,没有人居。没有河流,不必过桥;设有高山,无须翻山越岭。只见沙面上有一层灰黑色,因而东部沙漠被称为黑沙漠。这灰黑色是由于千百年前火山爆发留下的火山灰形成的。有的沙山部分滑坡,露出了耀眼的白沙。车行几十公里后来到红海边,沿海边而行。有一段路的右侧(西边)是小山,山体表层是白沙和灰白色的泥块。全程只有一个服务区和加油站。服务区很大,人也多,多为中国和欧美游客。在这里人补水分车补油。在往后的行程中,海边出现几个小型度假村,方见人烟。这些小村大概以地下水供水。距开罗约一百多公里处的红海中,出现了一片油井,这是红海的产油区,产出的原油经露天输油管送到远处一个小山包上的储油罐。只见设施,依然不见人影。再往前,海边沙漠上立着一些风车,为死寂的沙海增加一点生气。风车并不高大,也不很多,有的静立不动(风小),有的缓慢转动。风力发电为埃及提供清洁能源。沙漠上阳光充裕(无云,不下雨),没见到太阳能发电设施,我不知为什么不用太阳能发电。距洪嘎达约一百公里时,地面呈现的是平坦的戈壁滩。在路旁临海边发现了星散的小簇草丛和非常矮的小灌木(不足三十厘米)。远方露出了红海边上洪嘎达的楼房,看到了稀少的绿树。精神为之一爽,终于摆脱了沙漠的荒凉寂寞。

    我们来到了洪嘎达。洪嘎达是一座典型的旅游城市,环绕在红海海湾绵延几十公里,面对红海背靠沙漠。街道两旁多为小型商店,或是售卖小商品,或是服务游客的咖啡店等场所。街上行人并不多。我们住所临海一侧的楼房几乎全是酒店,每家酒店管自家前面的沙滩,把诺大的海湾沙滩分割成一块块,互不连通。这对游客在海湾上的活动很不方便,不象印度尼西亚巴利岛那样,海湾沙滩是一整片的。旅游设施不全,更不用说沙滩排球场了。这些酒店有些正在建,似有过剩过度开发之嫌。

    红海的得名,据说是某一名人,在夏天早上看到红海海面上红光闪闪,因此把这海叫红海。其实,在一般情况下红海不红。红海通常呈美丽的蓝色,透明清澈。红海海面的颜色是绚丽多彩的,你在不同的距离和角度,在不同时间的阳光下,你可以看到海面的颜色变化不定,从远到近,有紫色、蓝色、淡黄色、绿色等颜色,闪闪发亮,美得让人窒息,这就是红海最吸引人的魅力。你时时可以在酒店住房临窗而坐或是在餐厅阳台上,眺望变化的红海美景,看群欧飞舞,游艇乘风破浪。欧美游客常常躺在海滩的躺椅上,享受日光浴。

    3月14日因风大封海,15日风和日丽,波澜不惊,我们终于乘船出海了。洪嘎达这片海域向北直通苏伊士运河,向南是浩瀚的阿拉伯海,东面是西奈半岛。船行约一小时,来到一个名叫天堂岛的岛屿。小岛名不符实,岛上全是白沙,赤裸而干燥,只有几处有零星小草丛。临海有一片草编顶盖的小屋,供游人遮阳歇息。海沙又细又白,游人有的玩沙,有的面背大海留影,年轻人则入海游泳,各寻其乐。近午,在天堂岛周边海域,已聚集了百十艘的白色游船,游船上成群的海鸥上下盘旋。午后我们的乘船再次出海,来到另一海域。这里有大片大片的海藻,海藻中有不同的海洋生物穿梭其间,在海面上飘浮着一群群紫红色的水母,一个个的水母象张开的紫色降落伞,在蓝色海上随波逐流,真美呀。这时,船停了下来,许多游客穿上了潜泳服,下海观景,与这些海洋生物亲近共舞。潜泳者观赏之余,捞上软软的紫水母,放在手心,与船上人分享,而后又轻轻放之海里。半小时后,船又前行,来到又一水域,再次停船。这次停船却是为了海钓。海钓的饵料是切成一块块的鱿鱼。游客在船工的指导下,放长线钓大鱼。片刻工夫几个游客居然钓到了两种不知名的海鱼,但并不是大鱼,还得意洋洋。游客的笑声,打破了宁静的海面。海上活动本是年青人的乐事,我等老人知难而退,坐在一边作观众,心乐其中,不也美哉。

中部古城卢克索

    3月16日,我们离开洪嗄达,前往埃及中部城市卢克索。一离开洪嗄达向西就是沙漠。汽车奔跑在荒漠上,道路两侧是低平的沙山,黄沙漫漫,草木不见,鸟虫无踪。一百公里后,终于见到一个小卖部。停车休息片刻,继续前行。又过了一小时,路边出现稀少绿草。很快的,前面露出了楼房,看到了绿树。我们已进入了尼罗河谷一个名叫基纳的城市。埃及的河谷绿洲与沙漠没有过渡地带。一边是绿洲城镇,一边就是地势较高的沙漠。由于风小,沙漠无甚移动,不象我国内蒙古风大,形成一个个的大沙包,并不断地移动扩散。一到基纳,眼前一片翠绿,摆脱了沙漠的窒息,心情豁然开朗。几分钟后,汽车向南沿着一条从尼罗河引来的宽大沟渠前往卢克索。水渠渠水丰沛而清澈。渠边长着茂密的芦苇,芦苇正扬花,白茫茫的一片,不断地向前延伸。有的路段两侧是三角梅,或开红花或开白花;有的路段两测绿树在公路上方形成一个穹顶,汽车行走在绿色走廊中,好不恰意。在道路两边是大片平坦的农田,田野苍翠欲滴。庄稼长势良好,以小麦最多,其次是甘蔗和三叶草(一种优质的牧草,埃及没有山地草场,必须种草养牲畜)。高大的椰枣点缀之间,远处边际和路旁是村舍。如不小心,还以为这是我国的江南。隔河的西面是一望无垠的平原,东边平原的远处可见高出平原的白色沙漠。在公路上,行走着马车和驮物的驴子,更有头包头巾的埃及妇女,骑在驴背上慢悠悠地行走。三轮机动车载客奔跑,没有看到载人的公交车。从基纳走了65公里,来到了卢克索。

    卢克索是古埃及千年帝都底比斯所在地,强大的埃及王帝使其盛其一时。辉煌宏伟的建筑是当年世界的顶峰。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公元前88年,底比斯毁于一旦。然而由于其规模极其庞大,石建筑坚实难摧,在二千多年后的卢克索,数量不菲的底比斯古建筑仍留存至今,供后人观瞻。卢克索因此成了世界顶级的旅游圣地。在街头,游客成群,高大的英式四轮马车载客扬鞭,伴随着的的马蹄声,雄赳赳地行走着,别有一番风情。蓝色宽大的尼罗河上停着巨大的白色游轮,小游艇在河面穿梭。河边不同肤色的游人在漫步,观赏两岸风光。高大的清真寺塔尖挺立空际,不时传来阵阵的颂经声。

    底比斯留存在卢克索的古文物,最著名当属城西帝王谷的陵墓和城内的神殿。帝王谷在尼罗河西面的沙漠中。法老选择这一地点为陵是出于三个原因。一是西方仍落日之方,人的归宿之所。二是沙漠干燥有利于尸体的保存。三是此地山形似如天然金字塔。帝王谷的陵墓是凿山而建的,在法老的王国灭亡几千年后已被风沙所掩盖,直至十九世纪后才为后人重新发现。帝王谷的陵墓是古埃及从第十七王朝到第二十王朝所建,现在发现了四十六座。这些陵墓多数关闭,只开放几个供游客参观。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三个(属拉美西斯王朝)。这些陵墓的共同特点是:陵墓先从外面往山体凿洞,形成一长长走廊墓道,有的长达一百多米,多倾斜向下。洞高数米,宽约4到5米。在墓道的两侧和顶上(石灰岩),刻满了各种彩色画像,配有象形文字。四千多年过去了,令人惊奇的是雕像彩色依然清晰,文字清楚。凿山工程浩大,雕画彩色技艺高超。而后进入墓室。墓室两侧和上方依然布满雕像。中部放置着花岗岩制作的巨型石棺,石棺长约3米5至4米,宽、高约3米,上有花纹图像。陵墓内的温度长年保持在22度左右。有的墓室已被盗,发掘出的法老木仍伊和石棺有的移至开罗的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在帝王谷的另一侧法老妻妄的陵墓山谷,叫女王谷,女王谷陵墓的规模较小。

    在卢克索我们参观了最著名的两座神殿,即卡尔纳克神殿和卢克索神殿。埃及的神殿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神殿。神殿前方只有高大的门洞和前墙,没有屋盖,没有边墙,里面只有巨大圆石柱的露天建筑。以我们常人的看法,哪并不是房屋,更不是什么殿,除了巨柱,空空如也。原来古埃及信奉太阳神,认为神殿有盖有墙挡住光线,太阳神就进不了殿。即便如此,埃及神殿建筑不失其宏伟神奇,它的伟大之处,就在那巨大无朋的石柱。卡尔纳克神殿始建于埃及第十一王朝,前后续建两千年,最早距今已4000年,总面积达3平方公里。在神殿的右侧,有一个大型水池,用于人们祈祷前净手,至今有3000年。在神殿的前面,有两排各二十个狮身羊面大石雕,分列道路两侧。中间的道路叫公羊大道,直通两公里外的卢克索神殿。神殿大门外有三座高大的法老石雕(还有一座已损毁)。入门内是十根高达27米,柱子要五人合抱才可合拢的巨柱。这一区域是普通百姓的祈祷场所。往内有高达22米高的27根巨柱,这一场所叫小柱子厅,是贵族王亲国戚的祈祷场所。包括周围的石柱,共有134根。在部分石柱上方还有巨石压顶连接。建拄的石块是如此硕大,如何运输?如何上叠?如何把巨石上举二十几米压顶?这都是十分艰巨的工程,足见当年工匠的伟大。最后是神龛,神龛相对较小,由采自于阿斯旺的红色花岗岩建成,两侧有墙,上面有盖,前后贯通。神龛中部有一大石,石上是太阳神石雕(已不存在)。神龛是法老和祭司祈祷的地方。神殿还有多处其他的建筑。其庞大的规模和制作工艺让人惊叹。这是埃及古文明的又一杰作。卢克索神殿规模同样也很庞大,结构和卡尔纳克神殿相似,同样有大、小柱子厅和神龛。不同之处在于其建筑年代稍晚,由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始建,直至希腊统治时期才完成。卢克索神殿前方有四座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像,入门高墙后有一个广场,这一广场是拉美西斯二世用于三十年一度的斗兽场,其他神殿没有这一广场。小柱子厅是罗马人所建,石柱具罗马风格,上有条纹。在神庙中还有清真寺院。这说明了埃没不同宗教同存,和睦共处。在卢克索和开罗的尼罗河西岸,还有小规模的神殿,那是用于制作法老木乃伊的专用场所。制作木乃伊要花七十天的时间,这是一项复杂的高水平的工艺,制成的木乃伊可以保存几千年不腐。后来,罗马人制作的木乃伊就达不到这一水平。古埃及制作工艺已失传。

南部小城阿斯旺

    阿斯旺位于埃及卢克索以南,城市不大,却声名显赫,独具魅力,是埃及南部最重要的城市。3月17日早,我们乘火车由卢克索出发,往南驶往阿斯旺,全程二百公里。所乘火车速度不如我国动车快,但座位宽敞,一排三个座位。车沿尼罗河东岸,溯流而上。路边是良田沃野,椰枣婆娑。渐渐地河谷收窄,路旁不远处就是沙地。地势也变了,小山包多了起来,路边的农舍更加简陋,散布在沙漠边际。来到阿斯旺,房舍少有高层,但道路较为宽阔,街区安静。尼罗依然流贯全城,河面停靠着游轮。一到晚上,河面游船,两岸楼房灯光闪炼,夜景很美。

    在阿斯旺的纳赛尔湖湖畔,有一个神奇的神殿,这个神殿叫阿布辛贝神殿。阿布辛贝神殿有两大神奇特点。一是神殿凿在山洞里,耗费的工程量极大,别具一格。在神殿的前面有四座高达20来重达1200吨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洞穴内有一长达60米,宽高各36米和30米的大厅,由巨柱支顶。最里面是神堂,神堂内有四座雕像,分别是拉美西斯二世、阿蒙拉神(太阳神)、拉赫梯神、普塔赫神(又称冥界神或黑暗之神)。每年的2月22日(拉美西斯二世诞生日)和10月22日(神庙奠基日),朝阳的光辉会穿过大厅,直达神堂,照射在拉美西斯二世等三座雕像上,只有普塔赫神(黑暗之神)照不到。这是神殿的另一神奇之处。我们不禁惊叹在3300年前古埃及天文学家精确神算。以后神殿搬迁到新的地点(避免被上升的湖面淹没),这一照射日期竟然误差一天!

    在阿斯旺还有另一别出心裁的神庙,叫菲莱神殿。菲莱神殿建在尼罗河中的一座名叫艾格里卡的小岛上,必须乘船才能到达神殿。我们从阿斯旺城区乘游艇前行。途中河段与尼罗河中下游河段很不一样。在河中和两岸分布着许多花岗岩石(中下游没有花岗岩),岩石参差重叠,清澈河水绕石而过。河边大片芦苇密集,扬着白花。时时可见灰白色的鹭鸟站在岸边,瞪眼待鱼。河面游荡着黑色的小水鸟和较大个头的白色水鸟,这是尼罗河上少有的野趣。远远地就可以看到岛上神殿石柱,岸边有挺拔的绿树。上岛近观,菲莱神殿与一般神殿无异,有大量石柱构成的大石柱厅和小石柱厅。这是一座建于托勒密王朝的神殿,现存神殿损毁严重,到处满是残墙断石。在前墙上有精美的雕像,诉说了伊西斯的爱情神话故事。伊西斯因此被尊为古埃及掌生育繁衍的女神,菲莱神殿又被称为爱情神殿。庙处岛上,风景绝佳。很碰巧,工人们正忙着搭建会场,埃及总统赛西将于隔天在岛上举办一个国际会议。

    在阿斯旺地区,尼罗河西岸,生活着一支少部民族,叫努比亚族。我们乘船渡河,前往参观。船行不远就可以看到岸边的村落房舍。下船登岸,来到努比亚村。村子房屋不高,倚山而建,一面临河,背依沙漠。房子屋顶多呈圆形,屋外墙或涂彩色图画,有的门框上挂着小鳄鱼标本。努比亚人是黑人种族,和普通的埃及人不同,肤色黝黑,个子较高。他们也信奉伊斯兰教,长者多着阿拉伯传统服装,女姓清一色黑色,从头到脚。他们的衣着光鲜,看似生活水平比普通埃及人高。这一村子的努比亚人好象都从事商业活动,全村座落在沙漠边上,另一面就是河,不见农田。村里有长长的街道,卖着各种商品,行走着一群群驮客的高大骆驼。人群密集,满街游客。我们沿街参访,登门入室,许多村民的家里就是小商店,欢迎参观购物,上了屋顶可以观赏村景眺望尼罗河。我们还参观一所努比亚村学校。学校不大但校舍很好,有广场舞台等设施。努比亚人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他们学习努比亚语也学阿拉伯语。村子相对封闭,少与普通族及人通婚,保持其民族特色和生活习俗。虽然挨及的阿拉伯民族(浑血)占绝对多数,埃及的民族关系和谐,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阿斯旺最出名的是曾经位居世界第一的阿斯旺大坝,最近才被我国的长江大坝超越。我们乘车上了阿斯旺大坝,一览大坝雄姿。宏伟的阿斯旺大坝把世界第一长河拦腰截住。大坝建在一个小山谷中,底宽500来,坝高一百余米,上部长达3600米。大坝上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叫纳赛尔湖,以纪念开国元首纳赛尔。湖面一直延伸到二百公里外的苏丹,宽达几十公里。站在大坝上,只见湖面茫茫一片,一直伸展至天际,水天合一,湖的两侧却是绿野不见,黄沙无垠。往下(北)一望,坝水流出,再现尼罗河。不能看到出水口,水坝内部更是不能看见。在大坝西侧有一由五个高耸蓝天尖细如指的金属构体组成的纪念碑,以纪念前苏联援建大坝埃苏之间的深厚友谊。大坝建成后,彻底避免了埃及的洪患。尼罗河水引入两边河谷平原,灌溉万亩良田。大坝建成后还具有发电等其他功能。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千秋得失,留给后人思索。

    埃及是一个颇具特点的国家。具有特殊的气候地理特点。埃及降雨稀少,从中部的卢克索到南部的阿斯旺,年降雨量只有5到1毫米,全年几乎没下雨。开罗地区一年只在4到8月下4到6场雨。因此沙漠掩盖了百分九十五的国土,只有尼罗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绿洲可以养活国人。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代和现代的埃及文明。可以说埃及命悬一河。幸好,埃及从古到今很好地保护了尼罗河这一命根子。传说中古代法老复活时要过多重关卡,其中之一被问:你有没有向尼罗河乱扔东西?可见古代埃及人就具有强烈保护尼罗河的意识,传承至今。现在尼罗还是那么清澈那么美,河面不见任何漂浮物,湛蓝如天。

    良田种草人骑驴,这是埃及一奇怪现象。埃及沙漠广大,耕地十分宝贵,但却把大片土地用来种草(牧草)。原来我认为埃及人信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不养猪,不喝酒,可以节省大量粮食,节约大量耕地。没想到他们把珍贵的土地种草。原来,埃及人不吃猪肉要吃牛肉,埃及没有山地草场(山地全为沙漠),只能在田里种草养牛。埃及农耕机械化程度很低,还要种草养马、驴和骆驼,埃及农民以畜力拉车耕田。更有甚者,以驴载人,悠然上路。

    走在埃及黄沙上,感慨良多。在这片土地上,几千年前这里有森林,这里有大象,有狼,有各种动物,天空中有鹰击长空,尼罗河有鳄鱼卧岸。现在这已不复存在。在这里,几千年前是古埃及王国,盛极一时,雄据世界一方。公元前344年,埃及王国灭亡了。辉煌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嘎然而止。埃及彻底改变了,文明中断了,连人种已改变了。从此以后二千多年埃及先后被多个外族入侵统治,其中以阿拉伯人统治时间最长(约一千年)。大量的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并与埃及人通婚,古埃及人被阿拉伯人同化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伊斯兰化)、风俗习惯全盘阿拉伯化。所以现在的埃及人应是埃及阿拉伯人(其他民族人数很少)。曾经如此强大的古埃及为什么会亡国呢?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不能作权威的论断。我们旅程中看到,当年的法老倾国家之力,建设如此宏伟的金字塔、神殿、地下陵墓,耗尽国财民力,使国衰民穷。如果把这些财力用于民生国计,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文明将会发展而更灿烂。愚蠢的法老的愚蠢之举把国力耗尽,导致国家灭亡,文明中断。真让人扼腕叹息!埃及的历史沧桑,前车之鉴,不可复辙。我想治国者和国民必须引以为戒!

    这次埃及之旅,所到之处深感埃及人民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这个近代饱受殖民统治之苦的人民,他们敌友分明。导游说,他们被某个大国骗了。他们的赛西总统欢迎习主席到访,签了五个协议。我们所到之处,被尊为贵宾。从阿斯旺乘机回开罗,恰好遇上赛西总统在阿斯旺的会议散会,机场无法承载较大量的乘客(机场很小)。我们是外国贵宾可以乘机,带领我们的阿拉伯导游(本国人)不能乘机,只能坐火车回开罗。

    这次到埃及旅游的导游名叫默罕默德哈立德,他因崇拜功夫大师李小龙,中文名叫小龙,平时大家都叫他小龙。小龙毕业于开罗大学中文系,他到过中国多个城市,对中国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是一个中埃兼通高素质的导游。我文中一些材料取自于小龙,应当比较可靠(他是开罗人)。我还接触到另外两名阿拉伯导游(都是男性,按阿拉伯习裕,女性多做家务,很少外出工作。在飞机上服务的也多为空哥少为空姐),毕业于中国的南开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导游们都热爱中国,倾佩中国的国体施政力,赞叹中国的飞速发展,愿为中埃友谊多作贡献。离开埃及时,我们从心里祝福埃及,祝愿埃及重振雄风,和平幸福。


(1)鸟瞰开罗市区


(2)近看胡夫金字塔


(3)人面狮身石雕像


(4)洪嘎达红海海面 
 


(5)卢克索的帝王谷


(6)沙漠落日圆


(7)卡尔纳克神殿 
 


(8)卢克索神殿<1>


(9)卢克索神殿<2> 


(10)阿斯旺夜景<1>


(11)阿斯旺夜景<2>


(12)努比亚村<1>


(13)努比亚村<2>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