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7年校友文萃 >

从新加坡到马來西亚--------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7-04-08  【字体:

从新加坡到马來西亚
戴明哲 (厦门) 高十二组、原副校长

    20lO年夏天,我们本來要参加新马泰一线旅游,时值泰国发生动乱,只去了新加坡和马來西亚。

    我们从厦门乘机飞行了四小时到达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临近新加坡时,在飞机下方的海面上,出现数不完的星点,闪闪烁烁,那不是星星,是什么呢?只能是船只的灯光,由于是在晚上,飞机又飞得太高,无法看到船的轮廓。由此推想,那是经由马六甲而来的船只,这片海域的海运是如此繁忙,日夜不息。樟宜机场是亚洲的重要枢纽,面积达13平方千米,每周的航班超过四千。在机场领托运行李时,没有见到管理人员,无须出示托运凭证,其文明程度,可见一斑。

    晚上,我们住在新加坡理工大学招待所。招待所位于一个小山坡下。山坡面积很大,到处都是高大的热带树,小路上有人在跑步,有几位年长者在散步,显得幽静空旷。住房整洁,窗明几净。但电视机非常小,大约只有九寸。这种电视机,在我国早已绝迹,扔在路上恐怕都没有人要。管理者鼠目寸光,太小看中国人了!

    我们先参观圣陶沙,圣陶沙是新加坡南部的一个小島。島上满目青翠,分布着许多的游乐场所和博物舘。我们由空中索道坐吊篮从新加坡岛到圣陶沙。圣陶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洋生物舘。在巨大的玻璃容器中,有着各种热带海洋魚类,从体形巨大的鲸鲨,到色彩斑斓的热带小魚,千奇百怪。或静如处子,一动不动,或穿梭如飞,使人眼花瞭乱。登上魚尾狮塔,远眺新加坡的高楼大厦,远处巨轮破浪而行,近处是白帆点点,沙滩上是倘佯的游人。

    我们来到新加坡河,坐上游艇观看岸边风光。在行进中的右侧,集中了新加坡的政府机关和国会大厦,左侧有著名的鱼尾狮身塑像,在热日下吐着水。不远处有珊顿道,珊顿道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大银行都集中于此,到处是高耸入云的大厦。我问一个新加坡人,新加坡只是一个小島,何来那么宽大的新加坡河?那人一脸茫然。我细一想,新加坡河是突入島内的海峡,习惯称之为河。烏节街是新加坡最重要的商业街,集中了各重要超市。我们进入超市闲逛。超市内商品琳琅满目,客人並不多,比起厦门,要少很多。奇怪的是,有的超市内还设有诊所等服务,这是我们国内所没有的。在公共汽车上乘客也很少。我们來到牛车水,牛车水是一个地名,是新加坡特定的保持华人传统特色的街区,类似于一些国家的唐人街。新加坡在开埠之初,缺乏淡水,有人用牛车拉水集中于此卖水,因而得名。牛车水的建筑,完全是中国特色,还有中国寺庙,不少信徒在庙里烧香,頂礼膜拜。街道上卖的商品全是中国货,连活的大闸蟹都有,与国内商店无异。我看到街边的一间小屋里,几位老者正用普通话聊天,谈论中国国事,比如最近胡锦涛的活动。他们是來自中国的移民,仍带着浓浓的乡思,断不了的中国情。我又见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年人,他知道我们是來自中国的游客,非常高兴,热心地为我们引路,並特别交代他來自广东汕头,他年高似此,乡愁仍在,他也想家呀!我还见到一个来自晋江卖小吃的老人。不少新加坡人年纪很大了还在干活,有在酒楼端盘子的,有当保安的等等。我到过的中国大大小小的城镇,有许多象这一年龄的人在跳广场舞,做操,打太极拳,下棋打牌,休闲娱乐,这一现象我在新加坡期间没有见过。

    新加坡自一九六五年独立以后,一直由人民行动党执政,其他政党无足轻重,精英治国。李光耀长期执政,国家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新加坡成了四小龙之首。新加坡政府高效廉洁,为许多所谓文明国家所不及。新加坡政治稳定,法律严明,一切井井有条。你敢违法,法律治你。新加坡有鞭刑,不管你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量刑一致。有一个美国少年在新加坡犯法,量刑应鞭打三下。美国总统为他求情都不放过。这鞭是特制的,执鞭的人是特别训练的。一鞭打下去,皮肉之苦不用说,除鲜血淋漓之外,终生留下长长的鞭痕。试问天下人,谁敢在新加坡胡來!新加坡的街道非常净洁,靠的是严厉的卫生纪律。厦门的卫生在全国有名,却需要众多的环卫工辛勤劳动。新加坡虽小,但很注意生态保护,还建立了森林自然保护区。在闹市区,你可以看到一小片的林地,保持着原始状态,形成一种強烈的对比。因此,新加坡被誉为花园式城市,无处不披绿,无处不见花。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居民主要有三部分人:华人,多为福建,广东移民的后裔,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三,其次是马來人和印度人,其他种族人口更少。为了民族的和谐,三大族群的人混居,不设单一族群的聚居区。国家领导人由不同种族的人担任。国家语言有四种,英语,中文,马来文和印度文,英文为政府语言。所有街道,公共场所都以英文标示。这一做法,使新加坡更快地融入世界,赶上时代潮流。从小学直至大学,教材几乎全为英文。老年人讲华语,年青人讲英语。如此下去,华语将逐渐边缘化。由于年青人受的是西方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慢慢丧失,孝道,亲情淡薄。近来随着我国的崛起,华文又有所被重视。新加坡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有钱人住别墅,经济较好的住高级的商品房,一般民众,大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的人住政府所建的租屋。新加坡推行优生政策。举个例子,新加坡吸收一些遗传素质好的学生到新加坡留学,並想办法使他们留下來。国光中学曾有十名初中毕业生被选送新加坡学习。条件有:学习成绩优秀,特别是数学英语两科,高个,五官端正等。住新加坡满五年可申请定居,当他们大学毕业后已达这一年限,一般都留在新加坡。一般人很难入籍新加坡,但高素质的抜尖人才却受欢迎。

    新加坡的南面对着印度尼西亚,海面上散布着一些小島,远远望去,島上有许多储油罐。原來新加坡利用这些小島建设炼油厂,现在新加坡已成了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新加坡的北面隔着窄窄的柔佛海峡就是马來西亚的新山。从新加坡看到的新山,房屋参差不齐,多为老房子,与新加坡楼群形成鲜明对比,难怪每天有大量的马来人乘摩托车到 新加坡打工,做的是粗重的力气话,晚上又骑车返回马來西亚。

    新加坡与马來西亚由新加坡大桥相连通。我们乘车经由新加坡大桥进入马来西亚的新山。我原以为新加坡大桥有多宏伟,与我们国内大桥相比乃小巫见大巫。新山並不新,其建筑比不上我们国内的一个镇区。由新山先到马六甲,马六甲是一个重要的港口,著名的马六甲海峽在此並由它得名。马六甲海峡处于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島之间,常年风平浪静,地理,气候都很适于航行,是由印度洋进入太平洋的捷径,每年过往船只达十万艘。马六甲给我的印象是,马六甲老了。我们停靠地大多是老房子,设备老化,海水也不干净。附近街道好多房子更旧,斑驳落离,应有百年以上。街上有一些小摊,其中有一位老华人,应有七十以上年纪,头发稀少而斑白,满脸皱纹,脸颊凹陷。他身系围兜,手持煎匙,汗流满面地操作,卖煎饼。他就是过去让人羡慕的番客,年高似此,操劳依旧。我们在马六甲只稍作停留,所以只见一斑,不能概全。我们又上路,由高速公路前往吉隆坡。所谓高速公路,就象我国普通的粕油路,路不是很平,也不是很宽,两边没有护栏,路上行车稀少。路的两旁全是山林,山並不高,树也不密,草木杂陈,多为原始状态。在长达4一5小时的途中,路边稀有房舍,无一农田。我问导游,马來西亚人吃什么?他说,马来西亚的农田都在北部,中南部的地主要种植油棕,橡胶,香蕉等经济价值更高的植物。我看到路边有大片的油棕林,橡胶和香蕉见得少。为了解除游客困意,导游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述我並不在意的明星八卦和他自身的家世。导游姓侯,他並不知道他的祖籍地,但由他的相关介绍,我以为是南安梅山的明新村。他曾去芵国多年,当过伴舞,•被父母追回后当导游。他认为马來西亚的官员很腐败,挖一条隧道,钱已经花了,却迟迟不能挖通。马来西亚车祸多,一帮交通官员去英国学习,旅游归來,只带來一个成果:白天行车要开灯。

    汽车到达吉隆坡。吉隆坡分两部,一部是老城,为经济首都:一部是新城,为政冶首都。老城最著名的建筑是双子星塔大楼,如鹤立鸡群,直插蓝天。它的周边有大大小小的楼房,但显得有些凌乱。马来西亚信伊斯兰教,妇女包头巾,男子戴小方帽,城里遍布清真寺,常见尖尖的塔顶。在城的边缘,我见到了商品楼房,墙壁似乎是用涂料涂的,虽为新房,並不光鲜。吉隆坡新城离老城並不远,环境优美,建筑全新,楼虽不高,错落有致,楼与楼之间,绿树婆娑。在两座小山之间,有一个湖泊,湖水清洁明亮,象一面大镜,倒映两岸美景。非政府部门任由参观。不见繁华的街区,不见喧哗的人群,宁静安详。我们下榻老城,一大清早,霞光微露,薄雾还未散去时,整个老城的上空传來了嗚嗚的祈祷声。

    马來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马来族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五十多,华人占不到百分之二十四,其余为印度裔和其他土著民族。马来族主导政冶,华人在经济上扮主角。在法律上人人平等,马來西亚的法律不平等,总之,马来人得益,华人吃亏。马來人多,选出的是他们的官员,保护的是他们的利益,华人人少,少数服从多数,这就叫民主。马来西亚的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又加上政策上的庇护,马来人的生活基本过得去。他们的日常食物是飯团,饭团由大米,小鱼等原料制成,饭虽简单,却营养丰富。进食时用右手捏飯,送入口中,不用汤匙。据说左手用于洗屁股,马來人便后用水洗净,並不用卫生纸擦。在旅社卫生间,放一水管用于冲洗。在路边饭店放着一包包的饭团,上插一小勺,小勺供非马来人使用。大的飯店多为华人所开。马来人不吃猪肉,印度人不吃牛肉,华人两种肉都吃。马来人一般不如华人勤快,举个例子,一个马来人卖东西遇到无零钱可找,就往旁边华人的摊子一指,你向他买。他们信伊斯兰教,很团结,互相帮助,城乡都没有乞丐。一个马來人可以娶四个妻子。我们常看到一个男人,带两三个女人和一群孩子上街,那就是一个大家庭。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工资並不高,却有两个妻子。按男女自然比例为一比一,应有不少马族男人打光棍。侯导游有个姨妈不听她母亲的话嫁给一位马來人,后来那个人又娶了其他老婆。侯导游的外婆至死不与他那位阿姨见面,断绝母女关系。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不过在马来西亚,华人可以保留自已的文化 传统。李成枫先生还办了华文中学,后来连有的马来族 孩子也到华文学校学习。在 马来西亚有华人的寺庙,闽南的高甲戏,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风俗,与国内相似。又举一例,除夕晚,爷爷奶奶端坐于大厅座椅,儿子把红包双手送给两老人,爷爷奶奶又把自已的红包送给孙子,此所谓尊老爱幼也。马來人每天在一定的时间都要虔诚地祈祷。导游介绍说,当过海关时,祈祷时间一到,马来族海关人员就停下工作,等祈祷后再继续办理出入关手续。还好,我们过关时没有碰上。在明朝,中国与马來亚关系密切,一明朝公主嫁给马來西亚国王,隨嫁的有五百宫女和五百男童服侍。五百宫女成年后不能出嫁,她们没有青春,没有家庭,没有子女,她们的墓地就散布在一个山坡上。野草萋萋,荒山寂寂,几百年了,谁來扫墓?谁人记取?我们远远望去,斜阳下,只有一堆堆的土丘。五百男童的命运就完全不同,由于明朝的強盛,他们有较高的地位。他们在当地娶亲,延续后代至今。他们的后裔在现在仍是当地的上等人。

    我们驱车由吉隆坡前往云顶的途中,停在一个印度人聚居的地方。公路旁有一座大山,山上有密不透风的树林。远远望去,一群猴子在树丛中上窜下跳,逍遥自在,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好些野生动物在马来西亚的山中得以留存。在山 的一侧有一大如同宫殿的建筑群,那是印度教庙,气势非凡。一群印度人正在做佛事,佛龛前供奉着鲜花。小商店里卖的是印度商品。我们买了一些牙粉。印度牙粉很有名气,有洁牙消炎的 功效,印度人牙齿都很白,不用花钱做广告。我们旅游最后一站是云顶高原。云顶高原距吉隆坡只有五十公里,海拔20OO米。在炎热的马來西亚,这里的温度只有22度,凉爽宜人。云顶高原山峦重叠,森林密布,常常云雾缭绕,风景优美。云顶高原于一九七一年开始被华人林梧桐逐步建成集旅游,避暑,赌博为一体的圣地。现有建筑群规模宏大。分布 于群山中。仅酒店房间就有一万间,各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适合各年龄段和各类人群。工作人员达一万人。 我们乘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而上。两边的高树象巨大的扇子遮盖在上方 ,进入窗内的是清爽润湿的空气。我们入住的酒楼房间,楼层是封闭的,由于空气 不流通,房里有股霉味。流水不腐,通气不污。晚上有呼呼响声,不知何故。居住质量与宣传相去甚远。导游 引导我们到了赌场门口,每人给十五元马币的赌券,供遊客玩。此乃诱饵,我没有这份雅兴,一生从不赌博,送还了赌券。但也失去了了解赌场的机会。在许多娱乐场所,人声嘈杂,振耳欲聋,此地不可久留。我到了山 腰观看周边景观。云顶建筑群,有的在山脚,有的在山腰,更多的在山顶上,挺拔优美。由于地势高,森林湿气重,常有云雾飘浮其间,似仙景天宫,又似海市蜃楼。在两山之间有一人工大湖,湖水明净,有人泛舟,有人游泳,更多的人在湖边漫步,享受湖光山色。湖的上方索道横空,高悬的吊篮如移动轻舟,飘然而过。入夜,云顶高原上的灯光,从山下到山上,从这山连到 那山,一片又一片。从黄昏到清早,灯光迎接阳光。不夜的云顶。

    云顶的建设者林梧桐,祖藉泉州安溪,本为木匠,二十岁到马來西亚,几经奋斗终成大富,建了云顶,成了巨富。金钱可造就了物质大厦,金钱也可离间宝贵亲情。林梧桐寂寞离世。他对马來西亚的贡献,对家乡人民的回报,长久留在人们的心里。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