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之旅 云南和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边睡,离我们有点遥远,有些神奇。在这片高原上,山河秀丽,民风奇特多样。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元谋人在此生活。现在这里则是生活着几十个民族。1999年11月我来到了彩云之南的云南。云南生态环境优越,生物种类繁多,被称为动植物王国。正因为此,它荣幸地被选为世界博览会会址。云南又称为春城,四季鲜花盛开,春意盎然。我们到达时,依然绿色满城,没有秋色冬意。由于低纬度高海拔,昆明一日温差很大,甚于冬夏温差。昆明市区到处是高楼大厦,街道上熙来攘往,一派繁荣景象。新建的大楼比比皆是,我想这不知是否与世博会有关。在我小时候看戏,无论是布袋戏还是高甲戏,戏中的犯罪人都是充军云南,云南是遥远落后的中国边关之所在,与眼前的景象真有天壤之别。 我到昆明的第一项活动是参观昆明世界园艺博会旧址。这时,世界博览会刚结束不久,参展场馆园艺基本保留了下来,供人参观。展期虽然已过,参观的人依然很多。一进入世博园区,是一大广场,那是一巨型的鲜花铺就的大地毯。百花怒放,花香袭人。不同颜色的花带有序布列,层层色彩又象彩虹落地。广场正面的中央,是一高大的圆柱,圆柱由红、黄、紫等多种的花环绕而成,高高站立,笑迎宾客。 昆明世博会的全名是: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世界园艺博览会。博览会有六十九个国家参展,规模宏大。展区位于昆明市北部,周边为森林所覆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整个展区分两大部分,室内展馆和室外展。室内馆有五个展馆,室外展有三个展区。室内馆我主要参观中国馆。中国馆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园林。园林具苏杭风味,黄墙红瓦,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展现了人们追随顺应自然的特点。中国的多个省份还有独立的展馆,尽显各自特色,摆放了各种奇花异草。各国馆展现不同国度花草,园林风情,许多花草我叫不出名。荷兰展馆更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室外三大展区我主要参观了甘肃敦煌园。展区内有崆峒山,月芽泉等景物,体现了黄河文化和丝路风情。 隔天,我们驱车八十多公里参观石林。石林景区方圆三百多平方公里,属路南彝族自治区。石林是一大自然的杰作。石林的石头为石灰石,显灰暗色。无数大大小小的石头或高或低,一大片一大片地散布在景区内。石头大多如同尖尖的竹笋,象下宽上尖的树木拔地而出,直立在蓝天之下,故称石林。石林的石头有的高达几十米,有的只有几米高,在形态上各有差异。最美的一块叫阿诗玛,以纪念追求自由抗拒强暴的撒尼姑娘阿诗玛。有一处在群石之上建了一个小亭,小亭有点象树尖上的空中楼阁,别有韵味。登上小亭,尽尝石林美景。参观那天,正好是星期天,在重要景区,人流如潮,难于插足,拍照都有困难。石林景区属喀斯特地貌,在远古的时候淹没在海水之中。大片的石灰岩并未连成一大块,呈分散状态。以后,海底地层慢慢上升,在千百万年上升的过程中,石头受到海浪长时间冲击雕剥。以后这区域露出水面,又是千百万年的风雨洗削,无数石头削尖了上头,形成了世界绝无仅有的石抹奇观。滇池在我读小学时就认识,是昆明的一个十分有名的地点,我本慕名准备去参观,然而人们告诉我,滇池面目已非,清纯全无,臭气熏天,垃圾布满池面。我们遗憾地放弃了。幸好,人们现在终于认识到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滇池已得到有效的清污保护,恢复了昔日的风貌,又成了景点。可惜我现在可能没有机会再去观赏了。但是广大的人民大众又可以见到风光无限的滇池,滇池周边的居民可以与滇池为伴,生活在优良的环境中,我真为此高兴。 我们旅行的第二站是贵州。贵州不贵,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的贵州是“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的三无世界。飞机在降落贵州机场时,我看到机场边有一个小山被削去了山头。我想这是因为小山影响了飞机的起降安全,为消除隐患而采取的办法,让我印证了地无三里平的说法。 我们入住贵阳的宾馆。宾馆是新建的,各种设施都不错。但我看到周边的街道建筑,要比昆明差很多,新楼很少,大片的街区呈灰黑色(大概因经常下雨所致),也不整齐,街道弯曲,行人不多。在市内我们没有参观景点,只见贵阳一斑,不能概全。 在贵州我们去的景点不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地方,黄果树瀑布和平埧的苗寨。黄果树瀑布位于安顺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我们去时所走的是省级公路,只有两车道,因为地势崎岖不平,山谷狭小,难于修成宽阔的道路。人说蜀道难,其实贵州路也难。汽车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行驶了一百多公里才到达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其实是白水河流到这一地点,地势突然断层降低,河水从空中跌落,直泄而下,才形成如此壮观的瀑布美景。瀑布宽有一百米,落差竞达七十米,有二十层的楼高。李白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从瀑布下方仰头上望,你会觉得瀑布之水天上来,真是江河倒挂。瀑布如流动的白雪激流,象条条白色巨龙下扑,腾起了几十米的水雾,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巨大的彩虹。瀑布发出的吼声震耳欲聋,在近处人们必须高声说话才能听见。跌落的瀑布水进入了下方绿色的犀牛潭,然后才匆匆离去。整个瀑布四周,为绿色山脉所环抱。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大自然巨幅画卷。黄果树瀑布不愧是中国,是亚洲第一大瀑布。我们有的穿着雨衣,有的打着雨伞,从瀑布旁的石路走向瀑布后的山洞。瀑布腾起的水珠向四周冲撒,人们虽然做足了准备,还是被喷湿了衣服,我们擦去脸上水珠,钻进了瀑布后的水帘洞,行走在湿漉漉的路上。洞中有几处与外面的瀑布相通。从里往外看,有的地方是白茫茫的水屏,只能听到水声,外面影物一点也看不见;有的地方,水较少,才能通过水帘依稀看到前方景物,有如雾里看花,真是别有洞天。回到瀑布的上方,有几位少数民族的老平妇女在卖手工艺品,我买了一个织袋以作纪念。 我们去的第二个地方,是距贵阳不远平埧县的一个苗寨。在我的想象中,苗寨是在山里,有高高的山门,别具特色的村落。当我们到达时,却有些失望。这苗寨是在平地田野之上,低矮的所谓寨门就象我们平常的有盖顶的木门。我们一个一个地通过寨门。一入门,一个身着苗装的男子双手恭敬地递过牛角酒,请远道而来的客人喝进寨酒。入寨后,我环顾四周。近处有一小广场,广场后方有一个小台子,上面放着几排长凳。旁边全是低矮的灰黑色的平房,那就居民的住房。我们在小台子的长凳子上坐下,一个苗族青年致欢迎词,而后进行歌舞表演。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青年个个都是好手。即使一字不识,也能用普通话唱出许多歌曲。他们所唱的歌都是用普通话,咬词准确,歌声清亮动听,舞姿轻盈优美,赢得阵阵掌声。歌舞持续了几十分钟,而后是主客交流,同歌共舞,其乐融融。苗族舞者的服装并不鲜美,也不统一,所穿鞋子也是这样,他们的经济状况不佳。这次的导游是一名侗族女青年,她向我们表示,当地的苗族兄弟经济不好,希望我们能予支持。大家出于民族情谊,纷纷出资捐助。临走时,苗族男女老少集拢过来,为我们送行。他们送给我们每人一个用红绳子绑着的鸡蛋(那种绑法要有技巧,我们一般人绑不来)。但是大家并没有吃,在送行的人中,有几个瘦小黑黑光脚的孩子,我们都把鸡蛋送给这些孩子,依依惜别。此时,我心中有几分惆怅,那些孩子的形象,至今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这次云贵旅行,让我感受到贵州仍然比较贫穷落后。长征时红军路过贵州,毛泽东曾把自己的大衣披在路边一个瑟瑟发抖的老人身上。在贵州的旅途中,我见到身着黑衣的老人,背着箩筐在细雨中打草(可能是用于喂猪)。耕地一小块一小块的。在散布着许多石头的山坡上,农民在坡地上没有石头的地方,一棵一棵地种下向日葵和马铃薯,这种收获能有多少?而且会造成水土流失。在所谓的贵州八怪中,有一怪叫石头当瓦盖。在贵州有的地方的石灰石成片状结构,有的可以分离成片,把这些石片作为瓦片盖在房子上。虽然勉强可用,但避雨不严,屋盖很沉重,如果垮塌就很危险。山上植被稀少,难见大树,村落的房屋大多灰黑矮小,新房很少。遇见的村民,也大多清瘦矮小。在云南也有八怪,其中一怪叫铁路不通国内通国外。原来是云南向内地的地方是高山峻岭,大河深谷,向越南方向比较平坦。解放前的铁路只能修到越南。云贵的交通非常不便。云贵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民族矛盾,统治者虐待少数民族,加上地理方面的原因,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战争不断。三国时就有诸葛亮六擒猛获,明朝的航海家郑和是战争俘虏,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也是俘虏,是云南一个土司的女儿;清朝的吴三桂曾想在此独立为国;民国的龙云也搞独立王国。只有到了新中国,云贵才真正统一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 我在云贵旅游行中遇到许多不同民族的人,但你从他们的衣饰语言各方面已无法分出他们是哪个民族了。我们没有去偏远地区,他们已高度融合,看不到各民族的风情特色,几十个民族亲如一家。很多少族民族青年连本民族的话都不会说,而这一过程是在自然进行中。有一学者以方言为例。他说几个人在卖东西,如果只会说方言不会说普通话,他卖的东西一定比较少,会说普话的人一定卖得比较多。交流和生活的需要使方言自然慢慢消失。就以我家为例,我的两个孙子已经不会说闽南话了。并不是谁在强制谁,西方世界唯恐中国不乱,捏造事实,搧风点火,胡说中国迫害少数民族,要灭绝少数民族文化。许多少数民族也取王,张,李等姓。我在几年旅游过程中,见到东北的满族,内蒙古的蒙古族,四川的藏族,回族,羌族,湖南的土家族,苗族,以及本省的畲族也都高度融合,此乃人民之福,国家之福。 当我写这次游程时,近二十年已经过去。现在云贵怎样呢?我一亲戚曾在云南的蒙自当兵,去年重游旧地。他说蒙自已变得让他认不出来了,沿途所见,到处是一片繁荣景象。我老家一个邻居,二十多年前从贵州农村远嫁到我们村。她告诉我,她几次回娘家,发现老家一次比一次好,现在已经有了许多新房子。前天我在厦门的钟宅遇到一个卖水果的苗族女子,她家住在贵阳火车站附近。她说贵阳已不是象我过去看到的贵阳,到处也都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且,机场也换了新地方。斗转星移,事过景迁。祖国各地都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云南贵州也是这样。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