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土楼—福建土楼的发源地--张时贤(福州)高四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9-05-18 【字体:
大 中 小】
华安土楼—福建土楼的发源地 华安县游记之一 张时贤 (福州) 福建工程学院(原国光中学高四组)
大地土楼群牌坊
一般人上了年岁就会喜静不喜动,而我却相反,热衷于到各地的风景名胜走走看看。
五一假日期间,我与财务处的20几个同志结伴而行,到距漳州市80公里的华安县旅游。先后参观了华安土楼,游览了华安贡鸭山,观赏了华安玉石,内容丰富,收获颇丰。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的杰作,福建土楼群是中国历史上村落环境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的产物。
在我的印象中,福建土楼指的是永定和南靖土楼,对华安有土楼且是滥觞却一无所知。这次到华安旅游,方知华安土楼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
历史上第一座福建土楼齐云楼就坐落在华安县上坪村,雄踞小山之上,平面呈椭园形,被称为“土楼之母” ,历经500多年的风雨剥蚀,虽沧桑巨变而不改质朴,慈爱的目光穿透时空,含笑遥望无数“后代”,享尽迟到的尊荣,平和宁静中依然彰显威严,傲然屹立于历史的起点。
而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和43座五凤楼组成的大地土楼群,则承土楼源头文化之精华,传世遗瑰宝之风貌,堪称福建土楼之典范,是我们这次出游的第一站。
5月1日下午,经过六小时的长途奔波,我们來到华安土楼群的所在地仙都镇大地村。
我们不顾旅途的疲劳,跟随着导游小姐,沿着茶园间的水泥路在遍野的绿色中穿行。我们发现这里的茶树与种植在山坡上的高杆茶树不同,它种植在农田里,因为矮杆,採茶时通常采用坐姿。我们正谈论这个小小的意外发现,不经意间来到一群建筑风格各异的五凤楼前。导游介绍说:五凤楼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名虽同,但有些许差距。以两厢房,一门楼等细部构造组成的该土楼类型,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凸,彷佛是中国古时的笔架 。
由于行程安排很紧,我们只好选择有代表性的土楼重点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东阳楼。
东阳楼:位于二宜楼的东侧,创建于嘉庆丁丑桂月(公元1817年8月),是二宜楼楼主蒋士熊的孙子蒋宗杞所建。因蒋宗杞当时有到过台湾、日本,取东洋的谐音,称东阳楼。
东阳楼
东阳楼,俗称狮子踏印。楼的附近有一小溪涧轻缓流淌,曲折迂回,形如玉带。该楼为方形,正面三间皆向东北,楼体面宽45.81 米,纵深26米,通高11米,为二层生土楼并设通廊,主楼有住房36间,厅四个;整个建筑呈前低后高,等级分明。二楼后厅置列祖牌位,木缘梁加枋,童柱雕兽,雀替刻凤,挑饰斗拱,见木则漆,隔层较高,窗户特大,空气极好,合宜居住。主楼外两厢各建护厝计15间,为厨房餐室,该建筑设计构思已由防卫为主向追求舒适转化。东阳楼比二宜楼晚建47年,比南阳楼迟八个月。三者既各自分开,又互为呼应,形成一个联系较为紧密的古建筑群体。
接着,我们來到了南阳楼。
南阳楼:位于二宜楼东南侧,创建于清嘉庆丁丑年(公元1817年),系二宜楼创建者蒋士熊之孙蒋经邦所建,因楼主曾到过印尼,取南洋的谐音,称南阳楼。
南阳楼
南阳楼高13.25米,直径51.6米,建筑模式与二宜楼相仿,是兼有通廊式与单元式特点的圆土楼。楼周围景色宜人,春风飘香,林鸟闹天,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该楼与二宜楼一大一小,相得益彰,故有“公孙楼”、“母子楼”的美称。
土楼的正门坐东南向西北,地理形胜为“狮子踢球”、“青狮戏绣球”。全楼分为内外两环,设四个单元,各有梯道,每个单元均为七开间,包括门厅通道在内全楼共有96间房,三层有内外通廊沟通全楼。南阳楼整体保存完好,装饰较为精细,斗拱雕花刻草,抱鼓石和举案灵桌,都是清时遗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古民居建筑的典例。
南阳楼还是福建土楼博物馆所在地。博物馆分土楼居民、土楼建筑、土楼民俗和关爱土楼四大部分,共有展室34间,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其中被确认为国家级文物的有260多件。因严禁拍照,无法让朋友们鉴赏这些宝贵的遗产,实为憾事。要想鉴赏,只好劳请大驾光临了。
随后我们來到二宜楼。
二宜楼:是福建省一千多座土楼的佼佼者,有“神州第一楼”、“民居瑰宝”、“土楼之王”等称号,1996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土楼中最早的国家重点保护土楼文物。
二宜楼
二宜楼远处层峦叠嶂,云蒸霞蔚;近处山丘逶迤,宛若蜈蚣缓缓爬行。楼前地势平缓、开阔,两条小溪交汇于楼前,奔西南而去。土楼与青山、绿水、田园融为一体,构成一道美丽而神奇的自然景观。
楼名“二宜”,即寓其“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之意。其选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的风水理念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双环圆形土楼,坐东南朝西北,占地9300平方米。外环高4层,内环单层,外径73.4米。整座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
二宜楼外环楼通高18米。一至三层不开窗,四层只开小窗洞,且密布枪眼,底墙厚2.5米。
圆拱形大门用花岗岩条石砌筑,设两重门板。内层铆上铁板,门后有双闩,门顶有泄水漏沙装置,可防火攻。
二宜楼在建楼之初砌筑墙基时,就有意识地在每个单元的地段内,预设一个传声洞,它的构造是外面小,里面宽,且成“之”字形弯曲的,箭射不入,而声音却能传进去。其用途是,深夜打探敌情回来,可以通过传声洞及时通报敌情,传递信息,以避免因等候开启双重大门而贻误备战时机。在平时,当楼内有人外出夜归,而楼门又已关闭,便可以通过自家的传声洞喊家人开门,而不至于由于大院幽深叫不开门,或者因为高声喊叫而影响了别人休息。
当我们走进“二宜楼”,便有古色古香、古朴雄浑、幽深宁静之感,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神秘而华丽的世界。
进入大门,即是宽敞的过道,过道中央有一天井。再往内,一个圆形的巨大内院出现在眼前,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院落占地600平方米,地上铺以鹅卵石,中间左右各有一口圆井,犹如太极图中的两个鱼眼。内院的四围是排水沟,沟旁为内环楼的屋檐。环形屋檐下,每隔数米,就在墙角下陈设两个方型石墩,石墩上,放置一块长条厚木板,就成了一张长凳。大人们坐在长凳上憩息、聊天,孩子们在院落中玩耍、嬉闹,好一派祥和、恬静的景象。
左:二宜楼响鼓石 右:作者站在响鼓石上击掌
大厅中央有一块“响鼓石”,它是整座楼的轴心,具有良好的扩音效果。楼内居民要集中或进行集体活动,只要站在这块“响鼓石”上高声喊叫,整座楼内的人就可听得清清楚楚,因此可以说是不耗能的绿色扩音设备,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轮流踏上“响鼓石”击掌,看谁的击掌力大,回声强,就像一群痴迷于简单游戏的孩童,互不相让,兴奋不已。
在楼內12扇单元门上都有一对木雕,但各不相同,有寿桃、龙、凤、雄狮以及各种花朵,这不仅是一种表示吉祥的装饰物,实际上起到了一种相当于现代门牌号的识别作用。
二宜楼的建筑格局,设计科学、功能齐全,可谓家居生活、防御工事的完美结合。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二宜楼的原住民并非是客家人。
后来我们才了解到,福建有一半的土楼并非客家人而是闽南人居住的。闽南的单元式土楼与客家的内通廊式土楼,外观一样,平面布局却截然不同。
福建圆楼的平面布局有内通廊式与单元式之分。绝大部分单元式土楼,是单个开间为一个独立单元。
而二宜楼环周共有十二个单元,却没有一个单元是单开间。其中四开间的单元最多,竟然有十个。余下的是五开间和三开间的单元各占其一。每个单元各自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天井和独用的楼梯,构成户内私密性的空间。环楼围合出中心内院,作为楼内多户合用的公共空间。按现代的观念分析,这种设计具有最好的空间私密性层次,适宜居住。
二宜楼内还设有一条地下排水沟,直通楼外的小溪畔,上面以花岗岩条石铺盖,遇有紧急情况,可掀开几块石板,从排水沟迅速撤离。据导游说在1934年,一群土匪曾经攻打二宜楼,把二宜楼围得水泄不通,封锁了好几个月都没有办法得逞。最后,楼里的居民因为存粮断绝忍痛撤离,就是利用这个地下秘密通道逃生的。
二宜楼文化内涵丰富,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在福建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珍品。
在3、6、10单元的墙上、天花板上张贴许多1931年美国《纽约时报》、1932年美国《纽约晚报》。墙面上还绘有洋钟、马來亚美女,并标注译文的壁画,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参观完“中华瑰宝,世界奇葩” 的二宜楼,我非常佩服200多年前我们祖先的高智商,并为他们的创造能力感到骄傲!
同时也令我不安地深思:土楼就像缩微的长城,只能有效抵挡比它低级的组织短暂而又无力的进攻,面对承载现代理念的《纽约时报》和洋钟等外来先进文明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消化力,徒然成为主人显阔的摆设和后人凭吊的旧物,在防御土匪入侵的同时也限制自身发展,未能融入新世界,开创新格局,但对历史不可苛求,它毕竟是特定历史和地域催生的一朵民居奇葩。
带着夹杂些许惆怅的满足,我们來到茶香街品尝华安茶。店主热情地为我们表演茶艺,并不失时机地通过向我们介绍华安茶淳香、清淡和入味的特点,巧妙地向我们推销高价茶。我们边品茶,边向店主了解华安铁观音茶与安溪铁观音茶的区别。为了照顾导游的情绪,临走时免不了带些价位适中的茶。
虽然已近黄昏,街道旁仍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制作、评鉴和买卖茶叶的繁华景象,茶香四溢,茶韵醉人。不远处斜阳土楼,古意悠然。
在落日的余晖中,我们带着香茶的回甘,更带着历史的启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仙都鎮大地村,满载着无穷的回味直奔华安县城。
2009年5月3日于福州
土楼
二宜楼
作者夫妇与女婿在二宜楼前留影
二宜楼传声洞
二宜楼楼主蒋世熊夫妇像
马來亚美女
二宜楼壁画
二宜楼(中) 南阳楼(左) 东阳楼(右)
五凤楼
茶 园
落日余晖
旅游团全家福
|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