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7年校友文萃 >

达明路 光明之道-----------张时贤(福州)高四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6-16  【字体:


题记:
    为了便利北坎村交通,缅懐先辈,教育后人;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以胞弟张高贤为主席的「张高友(公达)福利基金会」于2003年出资修建了一条连结国道与祖屋的混泥土路。路名择用父亲张公达和母亲梁一明姓名的最后一个字加以组合,谓为「达明」路。

    2004年6月23 日「达明路」竣工剪彩仪式上,我受“张高友福利基金会”的委托,代表张氏家族于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北坎村作了简短的发言。今年的母亲节已过,父亲节即将到来,我将讲话稿略加修改,以纪念父亲节和母亲节,缅怀哺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幷勉励后辈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沿着先辈开拓的的道路前进。

2007年6月12日于福州   

达明路  光明之道
――在「达明路」剪彩仪式上的讲话
张高友(公达)福利基金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张时贤


作者在「达明路」剪彩仪式上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友和同学们:

    由张高友(公达)福利基金会为主出资修建的「达明路」,在镇、村领导和乡亲们的支持和帮助下顺利竣工了。今天,各级领导和乡亲们,在百忙之中,满怀激情地参加竣工剪彩仪式,我们深感荣幸。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张高友(公达)福利基金会和来自香港、深圳、湖北、福建及祖家的亲人,向参加「达明路」竣工典礼的各级领导和乡亲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达明路」的前身是一条狭小、泥泞的乡间土路。近一个世纪以来,它见证过无数革命英雄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刻录下无数革命志士为革命奔走、为事业献身的足迹!这条路是我的父亲张公高友(公达)青年时代光辉历史的见证人。上世纪20年代,他就是沿着这条路奔赴广州中山大学求学,从而接受革命的洗礼,并于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后再从这条路回乡宣传马列主义,领导农民搞土地革命,先后接待、支持了北伐战争,参加南昌起义的队伍,是当时大埔县附城区工农政府区长。

    这条路是我的堂兄、共产党员张球贤烈士为革命献身的碑志。十七岁的他当年在突围中因弹尽而壮烈牺牲,一腔青春热血洒在他无比挚爱的土地上;这条路是我的伯母罗随几十年坚持革命斗争艰难跋涉走过的路。在它身边至今仍似乎回荡着她那「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屈膝投降,贪生怕死,决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铿铿有力的吼声。

    这条路还是我的母亲梁一明遵照夫君临终嘱托,携儿带女,飘洋过海,把七个子女带回祖家走过的寻根之路,是她一个弱女子归国后顶着烈日、迎着寒风,艰苦务农走过的荡气回肠自强不息之路,是她一个知识分子因义务扫盲成绩显著,到广州参加1960年广东省文教群英会走过的升华精神境界,提升自我价值之路。

    当然,这条路也是我们兄弟姐妹八人,走出家门,在外升学、工作和回乡省亲、祭祖走过的路。

    这条泥泞小路现在虽然已被水泥大道所代替,但是,它所承载的太宁人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业绩和前仆后继、生生不息的革命传统是永存的,是应当并能够彪炳千秋、传承万代的。

    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已是一条宽阔平坦的乡间水泥路。它使北坎头「北成楼」国道相通,从家门口可乘车直达祖国的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可谓是条条道路通北京、幽幽故里连世界啊!

    张高友(公达)福利基金会出资修建「达明路」的目的有三:一是缅怀革命先烈和革命志士,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达明路」,顾名思义,是抵「达」光「明」之路。修建「达明路」,表明我们对光明的无限向往和追求,表明我们将自己奉献给革命先烈和革命志士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奉献给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以便我们在他们光辉形象和献身精神激励下,为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为使人民永远自由幸福,奋斗和奉献终生。二是纪念含辛茹苦养育我们成长的严父张高友(公达)、慈母梁一明。取名「达明路」就是为了表示子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让子孙后代一踏上这条路就会铭记先辈的养育之恩。三是为了方便乡亲们的出入往来,密切乡亲之间的关系。「达明路」的修建和竣工凝结了我们兄妹爱家乡、爱亲人的真挚感情。

    人民政府与人民心连心!茶阳镇人民政府专门为「达明路」勒立碑记,显现出国家公权机关遵重历史、纪念先辈和教育后人的良苦用心。父母在天之灵一定会非常宽慰的。在此,特向镇人民政府的领导表示我们的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达明路碑记

    北坎头北城楼,张氏一家,为光荣之家。

    张公高友,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当选为中共大埔县委委员。南昌起义失败后,国民党下令对其通缉,因与组织失去联系,无奈避渡南洋。其后,张公高友长期在马来西亚从事华文教育事业。

    一九三一年五月初八国民党围攻北坎头,共产党员张球贤在突围中英勇牺牲。其父张高榕悲痛而逝,其母共产党员罗随则坚持地下工作。解放后,张氏一家被人民政府授予「光荣烈属」称号。

    一九五四年张公高友之妻梁一明遵循张公之遗嘱带领四男三女回国。自此,一明在北坎定居,一直自食其力,含辛茹苦。一九六0年,她被评为广东育扫盲积极分子,出席广东省文教群英会。

    在大寜村北坎领导及众乡亲支持下,张高友﹙公达﹚梁一明膝下四男(昌贤、雪贤、时贤、高贤),三女(超贤、传贤、春贤)以及后辈在张高友(公达)福利基金会的支持下集资建成「达明路」,藉以便利北坎交通,缅懐先辈,教育后人尔。

    是为记。

广东省大埔县茶阳人民政府立
二00三年吉月吉日

 
大埔县茶阳镇党委书记在「达明路」剪彩仪式上致词


作者伉俪偕全家三代人在「达明路」碑前合影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