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07年校友文萃 >

坎坷人生 真情回报---------张时贤(福州)高四组2班【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07-02-06  【字体:

坎坷人生  真情回报
一一读《一代人》有感之一

张时贤 (福州) 高四组2班

    作为胞兄,我是胞弟张高贤著的《一代人》最早的读者之一。那些与我息息相关的往事如在眼前滚滚,读后感概万分。

四点感受

    由于我们早年丧父,举家随母回国后,是处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长期颠波游漓,兄弟姐妹没有都生活在一起,相处时间较短。彼此交往极少,兄弟之间的了解远不及对知心朋友的了解。因此,对胞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诸多详细情况,我是从《一代人》中了解到的。读后有四点感受:

    一是想不到年仅十三岁回国,十五岁念初中的胞弟,共青团员、三好学生,仅仅因为归侨学生与国内学生之间的生活矛盾琐事,“背着”领导开了一个会,画了几幅漫画,讲了一些“过激”的话,就被国光中学的某些领导列入“黑名单”,在档案上留下了历史“污点”,为他后来被留团察看、开除团藉、隔离审查、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等等,留下了祸根。   

    二是想不到在那个年代,由于历史的祸根,导致他一个中专毕业生不仅不能享受干部待遇,而且当工人干苦活、脏活,还要受到种种的非议。他虽然有能力,有才华,但只能被利用,而不能被重用;要他做干部的事,但却不能享受干部的待遇;他不管干得怎么出色,只有挨批评的份,却没有表扬的份,甚至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在这种生活环境条件下,迫使他不得不离开祖国大陆,到香港另求谋生之路。这时,他忧心重重地说:“我,一个不受母亲疼爱的海外游子,留下万分的遗憾和依依不舍,带着爱过的伤痛,……告别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光辉的母亲,远去一个完全陌生无依的他乡。”他对祖国母亲眷念之情,催人落泪。

    三是没有想到在香港创业时生活的艰辛和在商场上“充满火药味”的曲折过程中,他却能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最终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四是没有想到他胸怀豁达,不顾前嫌,正确对待过去母校及工作单位领导的错误,在事业有成后,回报祖国、母校,做了捐资助学等许多的公益事业。作为胞兄,我想就我所了解的事,做一些补充,从另一个侧面充实《一代人》的内容。 

艰苦历程  商场搏杀

    胞弟到香港进入商界前,为了生存,经历了从当搬运工到钳工、送货工、职员、总经理助理、厂长的过程,在求职和打工中,受人白眼、排斥,是老板看不起的“大陆仔”、“打工仔”,他的确能熟练地使用普通话、白话、客家话、闽南话、潮州话和英语,但却被视为得了“神经病”。他憋了一口气,相信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能力,一定能够在香港站稳脚跟,并占有一席之地。他在打工的过程中,了解和观察社会,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增强自己的本领。他自豪地说:“在这漫长六年里,从狮子山下的木屋到安置区,从一个杂工到厂长。为建造自己的家和再造原来的自己,我与玉甘同甘共苦在香港这个自由的天地傲然自得,艰辛拼搏,我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我们播下了前程的种子,瞭望到一片灿烂夺目的成就之花在‘狮子山’下飘洒自如,它庆贺我们寻回了被践踏了的自尊,它讴歌我们寻回了失去的青春和开拓了人生的辉煌!”

    在有了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后,他就与友人合资办企业,几经周折,从皮包公司到有限公司,从香港发展到大陆,从经济特区延伸到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乃至内陆。他把握住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能力,从单品种经营到多品种经营,经历了商海里的排斥、打击、拆资、退股、逼债、挖墙脚等恶性竞争,以巨大的胆略,根据情况的变化,作了多次的策略调整,顶住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他终于成功了。他说
:“回顾我经商二十余年,从无到有,从‘大陆仔’、‘打工仔’到‘集团公司总裁’,回望自己走过的路,目睹本行业的发展兴衰,确实崎岖曲折,一步一个脚印。写下来不过是寥寥几千字的‹商海沉浮›,但字字有血有泪,行行有欢乐有悲伤,段段有经历过不停的奔波和千百个不眠之夜,惊心动魂,行之困难,成之不易。”

    现在他已经事业有成了,家里有爱妻的关照,事业有爱女的继承,可以无忧无虑地欢度幸福的晚年了。当然,成就来之不易,他经历了人生曲折的过程,受尽了人间的种种磨难,尝到了人间的各种苦楚,但是,从来好事多磨炼,自古瓜儿苦后甜。身逢逆境勤锤炼,风雪孕得艳阳天。“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他事业成功之路。

坎坷历程  无怨无悔

    胞弟的人生道路的迂回曲折,根源于在极“左”路线下,国光中学母校某些领导的失误,使一个才华出众的幼苗过早地凋谢了。凭借他的智商和能力,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念高中、上大学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在国光中学留下的历史污点,迫使他放弃升高中的机会,到厦门报考中等专业学校,结果以总分第一的优秀成绩,被福建化工学校录取,并靠课外打工维持生活。

    但事情并未结束,受历史祸根的影响,他有一次下乡,看到农民养的猪很瘦,很瘦,就如实地说:“这只猪像猫一样。”当时,有人打了小报告,说他攻击“三面红旗”,说人民公社的猪像猫一样小,被厦门化工学校团委开除了团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被隔离审查八个月,被戴上“特务”、“反革命分子”等帽子,受尽皮肉之苦。虽经他几次要国光母校还其清白,却无果而返。

    尽管如此,当他事业有成后,并没有积怨。他说:“国光养育了我和兄妹,这一点我们永远忘不了。如果不是到了国光,不仅仅是读书不容易,就连生活都有困难,谁能养我们呀!”、“我的第一母校是国光,是李光前先生创办并不断资助的美丽的侨校国光。”(摘自《思源》书中‹国光与我›一文)。每次母校校庆,他都满怀激情地动员兄妹参加。他不仅积极参加国光中学香港校友会的活动,而且担任了第四、第五、两届的会长。

    在任职期间,他支持母校的“爱心助学工程”,带头并发动香港校友会会员捐资助学达四十万元,倡议、组织、出资、编写、出版了《思源》、《涌泉》两本书,为使此书能顺利出版,他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血,光是写信、打电话征稿,就不计其数。我在《思源》、《涌泉》撰写的‹悠悠岁月情未了›和‹校友情怀集大成›就是在他再三催促下写成的。前厦门人大主任李秀记在《思源》撰写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文,是他通过我,向李秀记同学征稿的。两书汇集了从四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师生对国光中学母校的回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得到李氏基金会、国内外校友、国内知名人士的赞扬,功不可没。

    他还组织香港校友会部分会员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进行访问,拜访了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并与新、马、泰的校友相聚,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团结。

    据我所知,他每年春节前还给经济上有困难的部分国光中学归侨校友,提供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多年来,他还帮助过厦门橡胶厂的工友、化工学校的同学,甚至远及马来西亚的学长、朋友。他现在荣膺香港校友会永远荣誉会长、国光中学校友会总会名誉会长、福建化工学校校友会的名誉会长。他还为三位妹妹在家乡的母校太宁小学捐资兴建体育运动场,为母校大麻中学捐助教学设备等等。正如他所说:“我认为钱要赚得干净,要用得得当。……有钱还要有心。”要“取诸社会,用之社会。”(摘自《思源》书中‹国光与我›一文)。饮水思源,涌泉相报,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

苦寻父墓  滴铸孝

    我家兄弟姐妹一共八人。高弟排行第五,又是个孺子。他聪明过人,最受父母宠爱。从小就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送到外文学校就读。父母每到一地,都把他带到身边,因此,他没有像其他兄妹一样,长期离开父母,在外祖母的呵护下,过着农村艰苦的生活。

    在共同生活的日子里,更体现父亲对他的疼爱。我们一起做错了事,挨打受骂的是我与雪兄,他总是不受任何的处罚;我们要承担劈柴和洗餐具的任务,他是从不动手的;我们要去看电影,要通过他向父亲“请示”,获准后由他传达执行,他是家里的“小皇帝”。当然,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在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特长得到弘扬和发展。因此,父亲病逝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他的人生征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是父亲早逝,他长大了,将会走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之路。

    出自他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当他事业有成后,便把寻找父亲的墓地作为一件大事来办。由于历史的原因,马来西亚政府不允许在马来西亚出生、50年代返回中国大陆的华人返回马来西亚,因此,他的愿望长期没有得到实现。虽然如此,他还是积极地与父亲生前友好及他们的后辈联系,极力寻找父亲墓地。当有了结果后,他很高兴。当他取得英藉护照后,便与妻子、女儿、雪兄乘机从香港飞到马来西亚,在杂草丛中找到了父亲的旧墓地。

    随后,他出资重建父亲的墓地。这个墓地设计新颖,庄重美观。新墓地的建成,为兄妹赴马来西亚拜祭父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的一片孝心,在家族成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至今,兄弟姐妹7人中已有5人返马来西亚拜祭了父亲。1996年,在他的建议下,把母亲的骨灰由福州迁移到深圳安放。他说:“我永远铭记父母留给我的真爱。”父母亲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宽慰:他们没有看错有才气的爱子张高贤。

出资建立基金会  为家族办实

    在办了许多社会公益的事后,高弟又把如何为家族、家乡办实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我们兄弟姐妹八人中,大哥、二哥五十年代就工作了,但收入低微,经济拮据,自顾不暇,没有能力为家族办实事 。其余兄妹处境一般,各自维持生计。家族成员自扫门前雪,彼此间很少沟通。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弟提出:由他出资建立并以父亲名字命名的“张高友(公达)福利基金会”,基金会除了为家乡的建设提供资金外,还要为祖屋的修建、张氏家族成员团聚、省亲、祭祖等活动提供经费。“基金会”于2001年1月在深圳成立。高弟担任基金会主席,昌兄和堂嫂胡新娣任顾问,雪兄为主任,我为副主任兼秘书,委员共13人,由老、中、青三代人组成。

    “基金会”成立后即组织在各地的家族成员回乡祭祖。我们先后拜祭了张家祖先“开居公太”、祖父、祖母。拜会了镇、村领导,设宴招待村里乡亲,参观了高弟母校大麻小学、大麻中学。在这次祭祖活动中,决定在镇政府文化广场,以基金会的名义捐资兴建“张高友长廊”、为大麻中学捐助教学设备。大家还参观了“三河坝烈士纪念碑”、“三河坝朱德纪念大桥”,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这次祭祖活动还决定,为使祖屋重显昔日光辉,以“基金会”拨款为主,家族成员集资重修“北城楼”。

    同年10月,“北城楼”落成,我们兄妹七人(大兄已故)结队回家省亲,参加“北城楼”重修落成庆典。这是自一九五四年在家乡离别后七兄弟妹重在家乡的团聚,大家激动万分,不禁热泪盈眶。这次省亲决定由“基金会”捐建以父母亲名字命名的“达明”乡间水泥路,以纪念革命先烈所走过的路和方便村民的出入。为了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基金会”捐款为太宁小学兴建体育场,将于今年五月落成。今年六月,张氏家族的成员又将再次相聚在家乡,参加“达明路”和“张高贤体育场”的落成典礼,这将又是一次团结的聚会。

    通过一系列的省亲、祭祖活动,增进了乡情、亲情,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解除了许多误解,促进了团结,增强了张氏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在这些方面,高弟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他却说:“我永远铭记乡亲们赐予我的真情和华厦对我的孕育,我能为家族、为亲人;为家乡、为乡亲做些有益的事,我深感荣幸和应该,因为我们同是炎黄子孙,我们同是故乡人。”这是多么真挚、动人的亲情、乡情的表露呀!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说过:“爱故乡,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这句已被广为传诵的话,也是高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结束语

    当《一代人》初稿完成后,高弟打电话问我,读此书后你感到最遗憾的是什么?我反问他说“你呢?!”他很沉重地说:“母亲不在了,看不到这本书了!”我想用母亲日记中对他的评述作为我本文的结束语。母亲在逝世前一年,即一九六九年六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高贤,我一想到他就会流泪。也许太爱他了。……我深信,他不会出卖灵魂的。”是的,“他不会出卖灵魂的”,这是母亲对爱子的深刻了解和人品的评价,是对爱子曲折人生的概括。这个评价和概括,应该使高弟感到母亲虽然没能看此书的出版,也不再有遗憾了。最后,我祝愿高弟晚年生活过得更快乐、更平衡、更宁静,因而获得一个真正完美成功的人生。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