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1年校友文萃 >

“哈院”换新颜 不忘博友情--张时贤(福州)高四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1-09-05  【字体:

“哈院”换新颜 不忘博友情
张时贤(福州)高四组2班

    老人喜欢怀旧。因此,每当我看到博友“老玩童”拍摄的哈尔滨美丽的风光时,总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我毕竟在当时号称为“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念过书。

    我的母校是哈尔滨电工学院(现已合并易名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岁月不饶人,年已古稀的我,怀念母校的心情与日俱增,于是在评论博友“老玩童”兄的文章中,冒味地写下几句话:“能否麻烦您到我母校——哈尔滨理工大学拍些照片,以解远念!几十年过去了,母校(原哈尔滨电工学院)现已改名变迁,不知啥模样,真想看看!拜托了!”他立即热情地回复说:“这几天我有点事,过两天就去的!”

    8月11日,在榕校友与移居到澳大利亚回榕探亲的校友黄宗超相聚时,我把此事告之,大家高兴地鼓掌,表示赞许,并留下Email,托我转发给他们。


(1)


(2)从左到右:王学贵、林锦枝、作者、叶章建、陈守澄、黄宗超


(3)作者与黄宗超


(4)左:李赞舜    右:尹金喜

    次日晨,当我看到“老玩童”兄发来的母校组图时,迫不及待地翻看,高兴地喊道:“变!变了!全変了!母校换新颜。”当我看到他写的诗句:

 两电黄埔誉益远*,三校组合基尤坚*;
践约新园寻旧貌, 聊慰老兄忆华年。

    *上世纪50年代初建于哈尔滨的哈电工学院,在国内电气领域享有盛名,被誉为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

    *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哈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

    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随即写下数言,感谢博友的辛劳。

老友:您辛苦了!

    清晨起来,细看母校照片,老泪纵横。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母校旧貌变新颜,虽然易名,但昔日往事仍历历在目。昨天上午我们与在澳大利亚定居回来探亲的校友相聚,我把拜托您办的亊告诉他们,他们高兴得直鼓掌,要我把照片传给他们。我今天下午携家到南平、顺昌走走。我会抽空撰写感受文章,鄙人不才,但对母校一往情深。我真的感谢您这个真诚、实在和有才的博友,认识您三生有幸,更多的话,以后博文细谈。敬礼!

    他回复说:“无须客气,力所能及;举手之劳;不承敬意。”

    我把照片发给诸校友后,反响强烈。在内蒙包头的校友林曼文说:“这是谁办的好事?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母校的风采!”在榕的校友王学贵说:“我已把它珍藏起来!”叶章建校友更是赋诗一首,以谢母校的恩泽:“喜观景照记犹鲜,颂我母校大变迁。而今校景美如画,桃李芬芳春满园。历经沧桑半世纪,全赖改革换新天。北国南疆情切切,育才恩泽永铭心。”


(5)博友老玩童摄


(6)博友老玩童摄


(7)博友老玩童摄

    一组母校旧貌换新颜的照片,引起我的回忆:

    忘不了南方青年初来乍到的新奇:当我们经过五昼夜的辛劳,乘火车抵达被誉为“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时,是多么的兴奋和自豪;当我们就读的哈尔滨电工学院的院长用带着湖南腔的普通话问我们:“你们有上‘该’(街)去买‘孩子’(鞋子)吗?”我们开怀大笑;当我们第一次看到鹅毛雪花从空中飘落,窗外一片银装素裹时,不断地鼓掌、雀跃,简直就像个过年的小孩子!

    忘不了特殊年代的艰苦劳动:隆冬酷寒,我们在大炼钢铁的热潮中通宵达旦地炼焦炭;在零下四十度的低温下参加兴建黑龙江大厦的劳动;春暖花开,我们举着铁镐在公厕里刨粪,浇灌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磨砺了我们刚毅的意志,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忘不了年轻无知的遗憾和内疚:第一次浇灌冰场时,因没有经验也没有人指导监督,我们在嬉戏中推着浇冰车走走停停,导致冰场坑坑洼洼,第二天冰上健儿一个个摔得人仰马翻;第一次过春节包水饺,我们两手笨拙,包了一锅锅露馅的“烂饺”,以后过节被善意取消包饺子的资格。

    忘不了引发美好憧憬的跨国友情:在哈尔滨电机厂实习时苏联专家对我们的关爱,听他们讲述克里姆林宫、列宁格勒和伏尔加河的故事,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欢乐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特别是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犹记得我们一次次地游览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太阳岛的情景。夏天,这里碧水环抱,花红草青,绿叶成荫,风光旎旖,环境幽雅。我们在沙滩浴场嬉戏,享受日光浴的快乐;冬天,这里白雪皑皑,遍地晶莹的雪花犹如一幅巨大的白绸,将冰随意包裹着。阳光下,一根根悬垂的冰凌,晶莹剔透,凝聚处,梅花映雪生辉,与雪花相伴竞开,使她变得比夏日更为冷艳高洁,含蓄内敛却散发出无穷魅力,显得格外动人。哈尔滨这一颗亮丽明珠——太阳岛的冬、夏景色,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增进了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感情,祖国的大好河山大大增强我们的自豪感。

    忘不了在母校接受恩师们如何做人的教育,知识的传授和劳动技能的训练,让我们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他们中有省劳模、省归侨优秀知识分子、高级工程师、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有的古稀之年还在担任技术顾问等等。

    唉!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从年轻走向年老,而母校正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规模越来越大,学子越来越多,校园越来越美!

    我祝愿母校广育人才,越来越兴旺发达!

    再次感谢“老玩童”兄博客传真情的辛劳!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