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游追记(上) 8月下旬,我与机7301班的几位校友到漳州市的风动石、关帝庙、赵家堡、火山岛和东南花都等景点游览。 “我们在动车上” 8月28日上午,我们乘坐从福州到龙岩的动车到漳州。途中,车厢视频显示,室内温度25℃,室外温度26℃。忽然,乌云密布,闪电雷鸣,下起滂沱大雨。李雪军校友说,今天夜宿东山岛,问我有没有带长袖衣和长裤,因我事先不知行程安排没有带。于是张照荣校友与漳州校友陈添寿联系,请他为我准备一套衣服备用。他回答说:“我与赵晓玲在动车上。”我听后百思不解,赵晓玲校友昨晚刚从永安到漳州,怎么可能在动车上呢?” 12点48分我们达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漳州车站。陈添寿和赵晓玲校友热情相迎。通过交谈方知通电话时他们已在动车站等候,而不是“在动车上”,闽南普通话把“站”说成“上”,一场误解终于解开了!
为了等候从闽东福鼎赶来闽南的唐招通校友,我们在车站对面的小酒家品尝闽南美食,席间师生推杯换盏,共抒情谊,气氛热烈融洽。唐招通校友与我们会合后,立即分乘三辆小车,沿着沈海高速公路向东山岛进发。
东山县下西坑村赏夜景尝海鲜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驰行,我们来到离东山县城15公里的下西坑渔村欣赏夜景和品尝海鲜。夜景流光溢彩,绚丽夺目;海鲜凤髓龙肝,鲜味十足,真是醉人。
游览风动石景区 8月29日上午,我们游览了驰名中外的风动石景区。景区规定,60岁以上(含60岁)游客一律免费游览。我们中年龄最小的林宪校友今年正好60岁,人生第一次享受免费游览,高兴得手足舞蹈地说:“我是老人了!”已当奶奶了还是那么活泼可爱。
(一)景区内公园 进入景区是个公园。公园的右边靠古城,左边濒临大海,我们在广阔的公园里漫步,交谈,拍照,观景,海风徐徐吹来,令人赏心悦目,非常惬意。
(二)风动石景点 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
风动石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极佳,大风吹来时,石体左右晃动,但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故称风动石。石为花岗岩石质,高4.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人力也能晃动风动石。如果找来瓦片置于石下,选择适当的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摇动起来。此时,瓦片“咯咯”作响,顷刻化为齑粉。 历史记载 1918年2月13日,东山岛发生7.5级地震,山石滚落,屋倒人亡,可风动石却安然无恙。“七七事变”后,日军企图搬走风动石,日舰“太和丸”用钢丝索系于风动石上,开足马力,可多条钢丝索被拉断了,风动石却纹丝未动,最后日军只得放弃这一企图。风动石历经沧桑,依然斜立如故。 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参观游览了这个景点,扩大眼界,增长知识,收获颇丰。
(三)关帝庙景点 东山县关帝庙位于铜山古城中岵嵝山下,依山临海,气派魏然,是一座闻名海内外的庙宇,且具有明古建筑艺术价值。
关帝庙主殿正中悬挂着关帝庙的镇殿之宝清朝咸丰皇帝御笔“万世人极”匾额,意为关帝的品格,是千秋万世为人的准则。这是对关帝最高的评价。牌匾下奉着两尊关帝神像。前面一尊称“镇庙神”,是按《三国演义》中关公的形象雕成。面如重枣,眉似卧蚕,红颜长,气宇轩昂,令人肃然起敬。在关帝两边塑立着四尊泥塑雕像人分别是关帝生前的四员大将:持大刀的是周仓,捧大印的是关平,以及王甫和赵累,这四员大将生前跟随关公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声名显赫,逝后忠心耿耿的护卫在关公的左右,足见他们的赤诚忠心。
关帝庙可以说是东山人民心目中的圣庙。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很多东山人会到关帝庙来拜关帝。不管遇到什么大事小事,更会到关帝庙来求签,求关帝指点迷津。据说当年郑成功出兵收复台湾之前就曾到此求得吉签,其后果然旗开得胜,把台湾收复到祖国版图。 关帝庙还是台湾诸多的关帝庙的根。它在海峡两岸架起一座桥梁,如一道彩虹,横贯海峡上空,祥云流彩,灵光普照。 历史以来,台湾同胞对东山关帝庙十分敬仰,经常前来朝圣捐资。近几年来,台湾宜兰、高雄、花莲、新竹、台北、台中、台东、桃园、基隆、彭湖等全省各地关帝庙信徒纷纷组团前来铜陵关帝庙朝圣谒祖,并进行关帝文化交流活动。
(四)回程走木栈道 观赏美景 离开关帝庙下来,我们经过巨大的放生池,穿越铜山古城楼,观赏了“古榕奇观”和东山古船陈列室,然后沿着木栈道往下走,观赏海景,心情特别舒畅!
张发林、赵晓玲和林宪三校友虽然已是花甲之年,却脱了鞋子,卷起裤脚到海边戏水,玩得真欢!真可谓60岁的年龄,30岁的心脏。
游赵家堡 29日中午,我们来到漳州赵家堡游览。 地处福建漳浦的赵家堡是宋代赵氏皇族后裔于明朝万历年间,仿照北宋故都汴京城的立意布局建造而成的古城,绵延四百年至今仍保留着相当完整的原型风貌,素有“宋城”、“闽南小汴京”之称。
这个质朴小村平静的背后,有一段沉重凄楚的历史。他们的祖先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创大宋王朝。这个王朝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富庶最发达的国家。然而,少数民族的铁蹄渐渐踏碎了宋朝的骄傲。三百多年后,繁华落尽,两宋宗室一路南逃,赵氏遗孤一个个殒命,唯有年仅十三岁的闽冲王赵若和在蒙古人的追杀和台风的侵袭下逃出生天。这仅存的赵氏遗孤几经辗转,在漳浦更名换姓,成了一介黄姓(谐音皇)平民,默默耕织,繁衍生息。直到元朝灭亡,明朝建立,赵氏才得复原姓。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为了躲避倭寇侵扰,赵范在今天的这片土地上大兴土木,建起一座坚实的城堡,也就是赵家堡。 这个旅游点凡姓赵的都免游览,赵晓玲校友以赵氏皇族后代的身份,神气地说:“我不用买票!”,拿着身份证骄傲自豪地踏入赵家城堡。哈哈!我这个古稀老人虽不姓赵,也免费观赏啊! 我们游览了“完壁楼”、赵氏宗祠、读书处、五落官厅、石彻广场和“汴派桥”等景点。 (一)完壁楼 进了城门,入眼的是内城完璧楼,这是一座四合式的建筑,名曰完璧楼以寓完璧归赵之意。楼高20米,周长88米,占地400平方米,墙厚达1米,每层有16个房间,每个房间设有射击(观察)孔,楼中间是天井,并挖有地道,可通城外。古时为了防海盗强匪,倚险筑城,同族人聚居于城内,一旦有急,共同抵御外侵。
(二)赵氏宗祠 宗祠的中央挂着赵氏祖宗宋闽冲郡王赵若和造像。祠堂上高悬着“光我赵族”的匾额,提醒着赵氏子孙们骨子里流淌着祖先高贵的血液,寄寓着他们希图恢复昔日荣光的骄傲梦想。在这里还展示了台湾桃园赵家堡赠送的横匾和照片,真是两岸一家亲啊!
(三)读书处 赵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的教育,设有多处学堂,让适龄青少年有受教育的地方。“读书处”石刻,是赵范之子赵义所刻,读书处内有讲学堂及供学子们休息游玩之处“辑卿小院”。
(四)五落官厅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6)为四座同式的府第和三组厢房组成的建筑群。这座厅堂的门槛非常高,也许是标榜赵宋黄族的身份。据说跨过这道门槛,用左脚升官,右脚发财,如果同时跳过,那就二者兼有了。左右两边有龙凤雕刻的龙鼓。
(五)“汴派桥” 汴派桥,是赵家堡府第前与城北墙之间的莲花池上的一座小桥,桥是梁拱结合的石沟桥,以一券顶拱桥与一平板桥组成,一拱4梁5孔,长22.3米,宽1.3米,高3.2米。桥名寓意“汴派流芳”,表明其家族“派出于赵宋,其为帝王正传,不于诸赵溷也”。
(未完 待续)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