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1年校友文萃 >

新年话语(二)------------张时贤(福州)高四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1-01-22  【字体:

新年话语(二)
张时贤(福州)高四组2班

我对农村发展的忧虑

    去年五月中旬和十月上旬我两次到邵武看望下放时农村乡亲和参加结拜四弟杨林昌老幺的婚礼,对农村的现状若有所知,对它的发展忧虑重重。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免除了农业税,给种粮者按亩数给予现金补贴,提高粮价,发灾害救济款,家电下乡,投巨资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村村通公路等有力措施,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的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农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有增无减,农民损失巨大;基层干部的腐败和无能,以势压人;更严重的是土地财政(去年北京、上海等20个城市卖地赚了1.24万亿元)延伸到农村,新的圈地运动方兴未艾。农民的土地被强征,房屋遭强拆,把农田变楼房,把农民赶上楼房在发展。岂不让人忧虑!

    先看我住地的周边环境吧。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还是郊区,现在已是城市中心了。农田没了,农民变成居民,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绿地少了,气温高了,人口拥挤,交通堵塞,这就是当今城市一瞥。

    福州市为了拓展其发展空间,把周边八个县(福清、平潭、长乐、闽候、闽清、永泰、连江和罗源)列为卫星城,土地财政延伸到各县,各县也效仿福州,向乡、镇、村征地,把农民赶上楼,新圈地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想,这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村是农民的家园,是他们祖辈耕耘、传宗接代的地方,几千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落叶归根,根深蒂固。

    现在的为官者,以地方利益为中心,推行土地财政,要摧毁他们的家园,要把他们赶上楼,改变他们的田园生活,损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受到农民的抵制和反抗,恶性事故频发,已引起中央的重视。

    我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并不是不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到过华西村,亲聆吴仁宝书记的报告,耳闻目睹江南第一村的新面貌。它是以农民利益为中心,立足于农村,为农民所支持和拥护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与土地财政相悖的。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不能强赶农民上楼后,前日,国土部召开会议称,将立即着手修改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相关文件,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我感到很高兴。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已是当前官场的潜规则和毒瘤,我将拭目以待!

铭记跨世纪、跨国的聚会  

    去年十月中下旬,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香港、澳门和内地的国光中学的学子,在海南省的跨国、跨世纪的大聚会,让我终生难忘!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都还是热情奔放,壮志满怀的年轻人。那时,我们一百多个海外赤子远离父母,在侨领陈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创立的南安国光中学就读,组成“归侨之家”,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度过了黄金时代。

    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波及到这个队伍,个别人因“特务”等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有的参加工作;五十年代后期,大部分上了中专、大学,有的转学,这个“家”逐步解体了。到六、七十年代,饱经沧桑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回到侨居国或到港、澳地区定居。但是凝结着的兄弟姐妹情谊是永恒的、牢固的。

    50年后,这个队伍中的60个人冒着狂风暴雨,从五湖四海汇聚在海南省海口市。当一个个双鬓飞白雪的古稀老人见面时,有许多人已是相见不相识了。风华正茂年代的纯真情谊,几十年梦牵魂绕的思念,使大家忘记了年龄,好似重回少年时!激动、感慨、兴奋交织;握手、拥抱、拍肩齐用,场面热烈感人!

    定居在美国的林玉英大姐,76岁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但却孤身一人乘了14小时的飞机,从美国到新加坡,再从新加坡乘4小时飞机赶到海口。真让人感动。

    这次聚会的发起者,79岁的海南红牛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南强大哥的一句话:“你们再不来看我,可能就看不到我了。”一直在震撼着每个海外赤子之心。他手持拐杖陪大家参观厂房,与大家拍照留念,设六桌丰盛晚宴给大家接风,表现了他对同学一颗赤诚的心!

    从日本赶来的大森健次(曾任日本日立公司驻新加坡、香港总经理)在《甲子情缘追忆游》的暂别晚会上,他动情地说:“我刚到国光中学,不懂中文,不会说普通话,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今天才能用流利的普通话发言。是中国给我知识,为我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暂别晚会上,大会宣布了张祥裕、巫庭光、叶明才、大森健次、张高贤和林玉英等校友共赞助了这次经费计28000元。

    跨国、跨世纪的大聚会期间,大家依据南山的“不二”精神,不分贫富、不分职务,平等相处,团结互助,克服困难,欢度过七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我将永远把它铭刻在心里。

    虽是暂别,但我们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这可能是诀别。但是我们却很淡定。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生不逢时,几十年在风风雨雨中磨炼,历尽沧桑,能活到今天,已经不容易了。面对夕阳无限好,可惜已黄昏,大家都无怨无悔。

    在宾馆宽敞的大厅里,分别的时刻到了,与见面时热烈情景根本不同。这时气氛似乎凝结了,几十个“老顽童”嘻嘻哈哈的笑声听不到了,同学中有的彼此握着手,眼睛凝视着对方,轻声地说:“再见!”;有的眼里噙着泪水说:“保重!”;有的女校友互相拥抱着,用手绢抹去泪水……

    顿时,我头脑一片空白,突然想起了这样的歌词:“再见吧!同学!别难过,莫悲伤,祝我们一路平安吧!”,并忍着泪水、轻声地啍起了“再见吧,妈妈”的曲调。这是发自肺腑之言。

    这时,领队周清泉校友走过来,紧握着我的手,重复沿途对我的嘱托:“时贤,把我们的活动记录下来,上《芙蓉网》发表。”我回答说:“你放心,我承诺的一定会办到!”为了实现承诺,回来后,我马不停蹄,用三天三夜时间,写了《风雨无阻真情在(1~4)》和《海南游小记》等五篇文章,很快就在香港国光中学校友会主办的《芙蓉网》上发表。

    不久便接到国内外校友发来的邮件,对我表示感谢和赞扬。我自知学浅才疏,学理工科的,文笔粗拙,是校友对我的鼓励。但我是用心写的,是真实的。用心,真实是我的人生哲理。

笑对黄昏 谱写余辉

    去年,我还探望了不少校友,参观他们的企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受益匪浅。

    蓦然回首,我已走过七十四年的漫漫人生路,在经历了“反右派斗争”、“拔白旗插红旗”、“高举三面红旗”、“三年自然灾害”、“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逆流的磨砺之后,欣喜地迎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灿烂阳光。

    我从事了43年的教学工作。一年年坚守在传承知识的黑板前,注视着不断变换的一张张年轻面孔,我不敢自夸“桃李满天下”,但是我能自豪地说:“桃李遍福建”。

    当我通过各种渠道获悉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在各行各业取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丰硕成果,感到自豪。

    当我利用各种机会走访人杰地灵的八闽大地,受到许许多多成为社会栋梁的校友们的热情接待和悉心关照,倍感欣慰。

    无论曾经多少风雨,面对默默的付出和累累的收获,我无怨无悔。

    虽然我早已告别了三尺讲台,每当回忆这一切,百感交集。尽管人生道路迂迴曲折,毕竟终于步上坦途。

    我怡然自得笑对黄昏,在欢乐祥和的悠闲时光中,继续谱写我生命的余晖。

    在兔年到来之际,我祝学友们春节快乐,身体健康,合家平安,万事如意!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