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游小记(二) 清晨起来,我在宾馆七楼远眺安溪美景,只见晨雾蒙蒙,高楼大厦林立,路边林木郁郁葱葱,龙湖河水清澈,街道整洁,不愧有中国茶都的誉称。
游安溪文庙 早饭后,我们在林助成校友及其好友安溪贝瑞德国际集团(中国)黄经理的引领下,游览了著名的安溪文庙。 安溪文庙是中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文庙,为江南现存同类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群,它工程宏大,艺术精湛,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相当高,充分显示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反映当时安溪物质文化的高度成就。其建筑法式曾传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史的重要例证。2006年6月,安溪文庙被国务院核定、文化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在这里接受了丰富文化底蕴的熏陶。 文庙左侧有高47层的安溪最高层建筑,门前榕树郁郁葱葱,棕榈树亭享玉立,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游安溪城隍庙 从文庙出来,我们驱车前往安溪城隍庙游览。 安溪城隍庙是福建省最早兴建的城隍庙之一,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庙中供奉“清溪显佑伯主”(俗称“城隍伯主”),并祀“城隍夫人”(俗称“城隍妈”)。庙宇原建于县治东(城关富民街安溪县实验小学内),今有旧庙与新庙各一座。装饰富丽堂皇,香火四时鼎盛,在闽台及东南亚等地均有较大影响。
1990年1月16日,在旅居新加坡侨亲陈美英女士倡议及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择地于东岳寺东侧,依照原庙规制,兴建安溪城隍新庙,并由陈美英女士独资兴建一至三殿。新庙重建工程于1992年1月5日完工。此后,新加坡韭菜芭、杨桃园两地侨亲捐资续建四、五殿,建筑风格独特,继而又有诸多分炉及信众陆续捐建配套设施。
我们到安溪城隍庙时,正值次日“城隍伯主”春巡日,庇护全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一辆供伯主乘坐的彩车在门口装饰,来往的信徒涌动,非常热闹。黄经理说:“您们真有福气,今天连门票都免了。”
进入大门,有一块牌子写着“安溪城隍庙春巡报到处”,虔诚的信徒门自觉有序地排成长队报名,据说每人还可领到一袋米。
走进庙宇,摆满了海内外信徒奉送供品,目不睱接,虔诚之心,实在感人。
游安溪茶叶大观园 茶叶大观园位于铁观音之乡——安溪县城北郊的凤冠山上,1998年初兴建,1999年6月竣工,包括茶叶品种园和凤苑两部分,与东岳寺、城隍庙、凤山碑林等连成一片,构成安溪新的旅游景点——凤山风景区。 我们从城隍新庙的后门拾级而上,不远便见一石砌拱门,上书“茶叶大观园”,两侧书有“源产茗茶博览,旅游文化大观”的联对。入得门来,是陆羽雕像,见茶圣陆羽端坐在花团锦簇的台上,不知他什么时候先行来此探芳寻幽。
陆羽雕像背后就是依山势开垦的茶园层层叠叠,茶树株株吐绿。茶园的规模并不大,却汇集了铁观音、黄金桂、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凤凰水仙、台湾冻顶乌龙等来自祖国各地和日本国的50多个名优茶叶品种,弥足珍贵。这里所种植的茶叶品种,皆勒石为铭,上面标示品种、名称、原产地以及适制茶类等。
在茶园的高处是一个造型独特的大茶壶,一条巨龙盘于壶上,龙尾卷曲为壶柄,龙口高昂成壶嘴,清清泉水从龙口潺流而下,滋润着底下一片新绿。整个壶长14米,高6米,壶身直径6米多,颇为壮观。
我们从茶叶大观园返回城隍庙门前,有一处石雕的“茶圣甘泉”茶壶,在滴着清泉,它融朝圣文化和茶文化为一体,香客和游客可优先在此取水,并可“摸茶壶”,“洗洗手”,“结茶缘”,十分有趣。
离开城隍庙,我们又驱车前往参观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占地面积1200亩,总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学院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6.01万平方米,已在2013年5月底前竣工交付使用。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主体,向上招收研究生,向下延伸到高职教育,培养现代茶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院于2012年秋季正式招收第一届新生。 学院三面环山,环境优美,县城建茶学院,为全国闻名茶都增添了文化色彩。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新建的中国茶博汇会展中心。
午饭后,我们驱车到南安梅山会友。 摄影:张时贤 尹金喜 张继锋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