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1年校友文萃 >

新年话语(一)------------张时贤(福州)高四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1-01-22  【字体:

新年话语(一)
张时贤(福州)高四组2班

    虎年已过,兔年来临,辞旧迎新,展望未来。

    回顾一年走过的历程,感慨万千。

    看到祖国建设亊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看到人民万众一心,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看到我国科学技术在飞跃发展;看到我国的国防力量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看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怎么不让我这个古稀老人心潮澎湃,笑逐颜开呢!

    当然也有忧虑和愤慨之处。腐败、特权现象仍然严重存在;黑社会集团还在横行;通货膨胀,物价高涨;股市缩水,全球垫底;天灾人祸,席卷全球;穷兵黩武,战局紧张等等,不一而足!

    谈完了国亊,再谈家亊。

    我这里讲的“家事”是广义的,它包括与博友、同事、学生和亲友等交往的事。我感受最深的有:

在《芙蓉网》的大家庭里

    《芙蓉网》是国光中学学子之《网家》,我的网龄已有五年了。

    在这个《网家》里,我结识了许多才华出众的学友。他们中有文学家、作家、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和诗人;有企业家、律师和专家学者等等。有耄耋老人和古稀老人,有中、青年人;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我们之间,平等相处,不论资历,不分贫富和职务的差别,只署名就读时的姓名、年段和班级。

    学友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摄影作品;画卷、书法;诗文、游记和评论文章等精神产品,使我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受益匪浅。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并致以节日的问候!

    在这个《网家》里,我还有幸地结识了无私奉献的总监黄敏敏和协编余淘学友,是她们的辛劳,把《芙蓉网》办得红红火火,使校友有个园地发表文章,交流信息,了解母校最新动态等等。在此,对她们的辛劳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一年来,承蒙关照,我在《芙蓉网》发表了39篇文章,多为游记和评论,两件摄影作品,得到一些校友的鼓励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乘动车游厦门

    福建省原是全国铁路交通最落后的省份之一,时速平均不足70公里。继前年温(州)福(州)高铁开通后,去年四月底又开通了福州到厦门的高速铁路。

    去年“五一” 假日,应厦门校友之邀乘动车到厦门游,我与四位校友相伴而行。我们游了园博园、沙雕展和全国第一条海底隧道。这些都已在博文中展现,不再赘述。我这里重点谈坐动车到厦门的感受。

    从福州乘动车到厦门只耗时一小时四十五分钟,每天有两趟的直达车,仅需一小时二十分。每天有十几次班车,车费84元,比原来高速大巴90元还便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乘动车快速、便捷、舒适和省钱。

    回想过去,我常带学生到厦门的企业实习,路程远,耗时长,疲惫不堪。

    民国出版的《道路月刊》这样描述:闽省腹地,山脉绵亘,道里崎岖,鸟道盘纤,羊肠迫隘,陆行百里,动须旬日。这既是当时福建陆路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也是福州至厦门交通的真实写照。

    我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乘汽车从福州到厦门,在乌龙江要上渡轮,在二级公路上奔驰,最长一次耗时11小时。八十年代有了一级公路,耗时也要八个小时。到了九十年代末有了高速公路,路程缩短到三个半小时。而现在乘动车只需一个多小时,真是天差地别。新年伊始,福建省又动工新建六条高速铁路,不久的将来,高速铁路将遍布福建。  

    这不由得我想起八十年代初,日本曾与福建协商建福厦“子弹列车”亊项,他们提出极其苛刻的条件,就是铁路沿线240多公里长周边几公里地要给他们开发,这是丧权辱国的亊,遭到我们断然拒绝!可是,连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我国通过引进、吸收和创新,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发展了具有中国高铁技术专利的产品,最高时速486公里,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到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里数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有高速铁路总和的两倍。中国正在和17个国家协商高铁版“东方快车”,将中国时速超过350公里的高铁系统向境外延伸,最快希望今后十年内贯穿东南亚、中亚、俄罗斯和欧洲。依此理想,从伦敦上火车,两天就到北京。近日胡锦涛主席在访美其间,我国和美国又签定了帮助美国建设高速铁路网的协议,这样,中国的高铁将奔驰在世界各地,每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国铁路建设者选择的自主创新之路,是在综合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基础上大胆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之路。这既是以广阔视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从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科学、经济的最佳路径;同时又以探索和实践赋予党和政府历来倡导的自力更生以新的时代内涵。

    事实吿诉我们: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碍中国前进,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硬道理,祖国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强大,更美好!(待续)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