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活 随 笔 前言 五十二年前,我的父亲曾写过《聋公随笔》的文章,在马来亚摈城市的《光华日报》连载,为的是获取稿费,养家糊口。我当时是随笔的剪贴者,也是兄妹中的第一个读者。现在,我退休了,闲来无事,受父亲的影响,也信手写起《生活随笔》来了。不是为了稻粱之谋,也不是为了流芳后世,而是作为晚年生活的一个内容,增添生活的情趣。 一、读《农民对城里人的抱怨》有感 妻子从网络上摘抄了一首农民歌谣放在我的计算机桌上。歌谣的题目是《农民对城里人的抱怨》,内容写的是:「俺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俺刚娶上媳妇,你们又独身了;俺们刚吃上糖,你们又尿糖了;俺们刚能歇会儿、不用擦汗,你们又去健身房、桑拿房流汗了;俺们刚装上电话,你们又改网上聊天了;俺们刚在电影院约会,你们又改为网恋了;俺们刚吃饱穿暖,你们又减肥露肚脐了;俺们刚要到城里去开开眼界,你们又往乡下跑了。……」看后颇有感触。因为这首歌谣虽然不是现实生活的全面写照,但却从侧面上反映了城乡的差别和农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应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准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部分农民进城打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一部分农民通过在城里打工,学了一些劳动技能,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便回乡开办维修店、诊所和小商店等等,对活跃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就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常言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曾到江苏省江阴市调查了全国第一富村—―华西村,它的发展,给人们深刻的启示是:农民要富起来,农村各乡、村政权需要建立一个不图名、不为利,一心一意为农民服务的坚强领导班子;要不断地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准;要因地制宜,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发展多种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然,城里人也应该善待农民工,企业不能拖欠他们的工资;企业家应到农村投资;要科技下乡等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当然,城乡差别是历史形成的,要想短期内就得到根本解决是不现实的,它是长期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只有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才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过激情绪和短视行为。 二、要善于待人 去年夏天,在香港期间,传妹夫妻请我到元朗区喝茶,由妹夫驾车前往。途中,我方知他们一家人中,除传妹外,两个外甥(女)也会驾车。中午,妹夫在修车,也许太累了,生气地对传妹说:「你什么都不会!」我听了,感到很惊讶!心想,怎么能这么说呢?!我知道,妹夫是个多面手,养猪、驾车、修车、电焊、机修等无所不能。但是,传妹也有其所长嘛,她会养猪、管理、对外联系等也做得有声有色啊!更令我感到费解的是,传妹听后却一笑置之。回榕城后,听春妹说,妹夫不是第一次说这句话了。她在香港期间,有一次妹夫说这句话时,传妹笑着说:「怎么能说我什么都不会呢?我不是给你生了两个孩子吗!」妹夫听后,笑了,脾气也消了。 这虽是一件小事,况且夫妻之间产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但这过程涉及到如何看人和善待人的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才,都各自有自己的特长。绝对不能陷入全盘肯定自己,一味否定别人的形而上学的泥坑。而对别人的抱怨,要能善待,那就要宽容。古语言:「有容乃大。」我认为传妹具备这种品质。她充分理解丈夫的抱怨是对过度疲劳的发泄,因此,从不计较,这是值得学习的。总之,天下没有万能的人,人贵有自知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