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5年校友文萃 >

燕山黄氏十房七世祖 黄天晹------国光高十组黄印尧 /吴瑞生【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5-04-07  【字体:

燕山黄氏十房七世祖 黄天晹
作者:国光高十组黄印尧 /吴瑞生

人物简介:

  燕山黄氏十房七世祖讳天晹(1472--1514),字子和,号梅涧,今南安洪濑西林村人,明弘历戊午年(1498)乡试中举,先后授浙江台州府天台县教谕和广东英德知县。他刚正严明,不畏强势,多次婉拒上司索取英德石英石为私用。他用心为民办事,深得民爱,离任时,民攀辕不让公行,乡民筑祠奉祀。返乡后,致力于教书育人,著有《梅涧传》一书,83岁时病逝,葬于洪濑西林村冬至圆山,称为《清时名宦墓》,并建《梅涧堂》供后人奉祀。 他的生平事迹载入《泉州府志》,入《名宦传》。

  天晹公少年时父母早亡,三餐不保,经常到河边钓鱼充饥。有一天,饥肠辘辘的小天暘正在小河边垂钓,族中堂哥天保刚好从河边经过,堂哥怜之,便将天暘接到家中抚养。堂哥见天晹生得眉清目秀,聪明灵巧,是块读书的料子,便把他送到私塾学习。公本早慧,知道只有读书将来才有出头之日。他发奋努力,刻苦用功,读遍四书五经、正史传记,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府试即获廪生资格,得以享受官府食廩膳补贴。

  弘治戊午(1948年)公科考中举,然而赴礼部会试却落第了。弘治十八年(1505),公获任浙江台州府天台县教谕。任期内,公勤于职守,清正廉明,严拒贿赂,正德九年(1514),陞任广东英德县令。英德任上,公勤政爱民,大兴学堂,体恤民众疾苦,爱民如子,政绩显著。

(一)婉拒上司索奇石

  英德县域内储有大量的石英矿,盛产具有“皱、瘦、透、特”的石英石,是我国著名的石英石之乡,也是我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英德石英石被人们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早在宋代就名扬四海。

  英德石英石具有淡青、灰黒、浅绿、墨黒、白色等多种颜色,以黒者为贵,正背面明显,正面多洼孔、石眼,玲珑剔透,晶莹多姿,而背面平滑,莹润细腻。石英石质坚而润,叩之有清脆鸣声,历来为奇石收藏者所珍视喜爱。

  公在英德任上时,时值广东上司高官到英德巡视,知悉英德盛产名石,多次有意索取。天晹公深知,开采石英石是一项艰苦工作,耗工大,珍品 少。上司索取奇石,无非是要巧取豪夺,据为私有。若逢迎上司,让匠人采石以献,固然会增加上司对自己的好感,对今后升迁有好处,但这势必加重百姓负担。况且欲壑难填,上司得了奇石,赏玩之后必会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前来索取,英德百姓将不堪此扰。思虑再三,公婉拒上司索石之求,他坦然告诉上司,“英德石英石并没有旁人描述的那么奇特珍贵,也无实际用途,既不能建造房屋,也不能修筑城墙,无非是一些文人闲时玩一把而已,况且此石开采不易,珍品不多,而普通石英石值不了几个钱,何必为了区区几块石头劳民伤财,惹得百姓怨声载道,此举也有损大人官声啊”。“大人如果真的喜欢奇石,还不如到九嶷山去找,那里出产的石头多,奇美瑰丽,光彩照人”。上司听公言词恳切 ,虽有推辞之意,但说得也在理,也就放弃索要英德奇石的念头。正德明武宗时,宦官弄权,欲派人来英德开采石英石,公不留情面,直接拒之。

  这件事在英德坊间广为流传,英德百姓万分感激,诸如此事甚多,公都能以民为本,排除干扰,保护百姓安居乐业,公也由此深得民爱。正德十二(1517)年,公调任广西融县。离任时,百姓难舍难分,有的在衙门前堵门,高呼“老爷莫走”,送行的人纷纷攀扶车辕,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离去。当地名宦祠张挂公的画像,百姓祭祀,天晹被此感动。

  感念英德民众的厚爱,公从广西融县离任后,又前往英德任教三年。他教学严谨,培育英才,深受乡民拥戴。期间,英德人悄悄来到公的家乡南安洪濑西林村,为他建造了数间平房,以供公将来返乡后居住。此事公一直蒙在鼓里,直到1520年,他辞职返乡后才得知。

(二)偶听鬼话义救人

  人说三岁看老,公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廉吏,并非偶然。公年少时即聪慧过人,胸怀济世之志,读书十分刻苦。他不仅秀外慧中,才华出众,更兼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好作善事,深得乡人称誉。关于公广施善行救人于危难的传奇故事屡见不鲜,在洪濑坊间更是广为流传。以下便是一则关于公勘破鬼话救人免死的故事。

  据说有一天夜里,公挑灯夜读,不觉有些困倦,便起身走出室外,漫步来到东溪岸边。只见月明星稀,树影婆娑,流水哗啦。公刚于溪边石头上坐定,便听得似有交谈之声传来,更深夜阑,四周并无人影,何来此声?公正疑惑,悄然抬眼望去,却是溪中两个溺死鬼互相密谈。只听见一鬼对另一鬼说道:“明天当有二个头戴铁斗笠的人前来代替我们溺死为鬼,你我可以投胎超生了”。

  公听了这话,大吃一惊,深感此事怪异。第二天,他一早便来到溪边守候。从早到晚,虽然戴着斗笠过溪的人不少,但就是没有看见有头戴铁斗笠的人前来涉水过溪。眼看天色渐晚,公正欲离去,远远望见两人匆忙赶来过河。公一看,他们头上戴的斗笠与众不同,四周圈着铁皮,笠顶镶有铜头。这不正是昨晚两鬼所说的戴铁斗笠的人吗?眼看两人正要涉水过河,公赶忙上前阻止,并告知前因,劝他们隔日再行过河,以躲过此劫。两人见公一表人才,言之凿凿,不似有虚,便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公当即邀其到自己家中暂住一夜,以便次日再归。

  当晚,公又潜至溪边偷听鬼话。只听见一鬼叹了口气,对另一鬼说:“我们被英德知县梅涧公耽误了啊!”其时,公尚未发迹,犹在苦读,而鬼已预知公将来就是英德的知县了。

(三) 著书立说传后世

  公返乡后,乡人纷纷上门探望,一时间来客络绎不绝,门庭若巿。公毫无架子,无论贫贱,不分穷富,一律平等对待,热情有加,高风亮节,倍受乡亲们爱戴敬仰。

  公本就学养深厚,知识渊博,能诗擅文。几十年的宦海沉浮历练,更使他心有所得。致仕归乡后,他潜心著述,立德立言,有《梅涧传》一书传世。

  公的大恩人天保堂哥病逝时,他按照本地风俗为堂哥举办隆重的葬礼,修建陵墓,极尽哀荣。

  泉州御史敬慕公的清廉正直,官声卓著,拟将其载入《泉州府志》,公一再谦辞。然而地方官民呼声高涨,众人依然将他的名字载入史册,列入“名宦传“,“乡贤”。公83岁去世,葬于洪濑礁琉牛尾垅,后因部队驻军用地,现搬至西林村冬至圆山。为永久纪念这位明朝名宦,百姓好官,族中翘楚,后人在其居住地西林小路建造了“梅涧堂”,供子孙后裔世代奉祀。


梅涧堂


天晹公墓

主要参考资料:“燕山黄氏族谱概要”和黄荣周主编的“洪濑志”。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