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中学首批部分侨生回国入学回忆 背景:
1953年底,新中国已经成立数年。南洋各地有不少华侨热心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祖国的发展进步,鼓动大家回国读书、参加建设。在一些地方,他们分片区到华侨家庭动员。 当年蔡梅团老师还是个小学生。梅团小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新加坡华侨中学。但该校学费昂贵。他学习成绩很好,因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十人),父母无法承担学费,只好辍学。初中一年级后,就跟着哥哥去建筑工地当学徒。一般学徒要当三年,他三个月就掌握了熟练的技术,开始拿师傅的工资。他把钱都自己存了起来,盼望能继续学业,却仍攒不够学费。他听到宣传中说国内实行免费教育,马上就动了心,决定回国圆读书梦。 始建的家庭有经济能力供孩子读书。父亲很爱国,希望他学中文,但当地没有学习中文的条件。于是决定先让伍始建回国读书,如果条件允许,将来准备全家回国。 王昌英老师当时是个十来岁的女孩子,就读于著名的南洋女子中学,很有爱国情怀。关于建设新中国的宣传、画报,让她印象深刻。加上姐妹伴招呼、鼓动,她便跟着潮流报名回国学习。 1954年2月上旬,梅团、昌英及始建三名互不认识的年轻人,与数百名侨生一样,满怀期待,按约定时间到新加坡河入海处的滨海湾红灯码头上船。轮船到达香港尖沙咀大码头附近,因船体较大,无法靠岸,改由小船接到香港尖沙咀火车站,再乘火车经深圳到达位于广州石牌的广州华侨学生接待站。 在广州接待处暂住多日后,工作人员表示,北京、广州等很多大城市开设了侨校,但都额满了。只有厦门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刚建成,招生未满,动员大家到厦门,特别是福建籍的学生。梅团是安溪人,当然没问题。始建人小却机灵,到处打听关于各种消息。他打听到集美补校是一位星加坡华侨捐建的,条件很好,而且厦门环境优美。于是,昌英、始建虽然是广东人,也都欣然报名到集美补校。 接待站安排学生乘汽车,于2月份从广州抵达集美补校报到。本批两百多名侨生,来自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缅甸、泰国等国,是当时到校人数最多的一批。 课程设置方面,集美补校按中学一般课程标准开设,各科课程都有。此时的校舍,除了南侨1-4栋于一年前完工外,其他还在建设之中,边建设边办学。他们印象很深的是,陈嘉庚老先生每天很早就拿着拐杖到处指导建设。很多侨生向校方表达希望有个游泳池,没多久真的在海边围了一座海水泳池,但整个海底仍然是一片蠔壳,侨生已迫不急待地跳进池里游泳。后来从这个泳池还游出过多位全国知名的游泳健将。例如: 傅翠美、傳翠玉,直接被调到省游泳队培训。 此时集美鳌园已经建好。同学们都好奇,陈嘉庚老先生还健在,怎么就营建了坟墓,而且是个乌龟形的。 在集美补校学习了半年左右,校方动员大家到南安国光中学就读。说这是陈嘉庚老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建的学校,虽然偏僻点,但教学环境、条件非常好。于是有六七十位同学报读国光中学。 集美补校派车把同学们送到泉州。从泉州到南安梅山国光中学,大部分同学跟随领队步行。梅团、昌英未见过三轮车,在好奇心驱使下,便各自雇了三轮车。始建较为活跃,觉得步行可以沿途欣赏风景,接触多些人,所以他选择跟大队步行。他们很兴奋,边唱革命歌曲,边走路边看风景,花了一天,徒步三十多公里从泉州到达国光中学。 到达国光中学门口时,学校已组织了很多人在迎接。郑明端校长向侨生们简要介绍了学校的情况。欢迎的人群中有几位的衣着打扮与侨生们很像,明显与当地人不同。老师说,他们也是侨生,去找他们吧。这些先期报到入学的侨生中,有李远荣、陈懋强等都是随父母回国的。 此时的国光中学新校区基本完工,校内部分小路还没有平整好。但校园开阔,建筑宏伟,设施齐全、先进,如水泥篮球场、400米跑道的大操场等,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红砖碧瓦的校舍,面积比新加坡著名的华侨中学还要大,让第一批抵达国光的侨生欢呼雀跃,认为选对了学校。入学不久学校就配备了大量显微镜等科学实验器材,全班一人一台进口的显微镜。在校园环境、设施、设备等方面,国光中学在整个晋江地区乃至福建全省都是最优越的中学之一。 这一大批侨生插班就读初二年,编入初中二十组(本组正常是1953年入学读初一)。后来大部分都考入国光中学高中部,就读高五组。学校在生活上对这些远离父母、亲人的侨生们给与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住宿方面,体现了“男女有别”。女生住新华楼,允许自由组合,自己选择房间。男生住延平楼,按事先分好的名单、房间入住。 开学不久,侨生对梅山充满好奇,星期日女生们经常结伴到处游玩。也不知谁第一次吃了农民烧烤的地瓜,便把这从未见过的东西形容为上上等的美食,于是,更多女侨生利用星期天到农民家里买地瓜回来,到食堂请厨师烧烤分给男侨生吃。 郑校长为了让活跃的侨生能安下心来读书,星期六晚便会在延安楼后面的水泥篮球场举办舞会。但跳完舞肚子会饿怎么办?郑校长得知侨生们把地瓜当作上上等的美食,便灵机一动,收购大量的地瓜作为舞会后的宵夜食物。有的同学不擅長跳舞,但为了吃地瓜也参加舞会。这就是当年国光著名的“地瓜晚会”的由来。 始建随身从马来西亚带回一个足球,周末及业余时间,在延平楼前摆几块石头当龙门,招呼小伙伴们踢起了足球。一开始是几个人玩,很快人多了,便分两队比赛,此事很快传到新华楼的女生宿舍里,结果每次比赛双方都有女侨生啦啦队,非常热闹。这事引起了郑校长的关注,他亲临观看后,认为这种运动非常好,一来强身健体,二来增加侨生的集体合作性,三来“栓”住男生们的心,不会在假期到处跑。于是,学校决定让这种运动发扬光大,在大操场上竖立了大小球门各一副,让他们尽情发挥。 1955年夏天,以有足球基础的侨生为主,学校组织成立校足球队。以国光足球队队员为主的南安县足球队,曾经代表南安县、晋江专区出征足球赛。侨生们的雄姿吸引了不少当地的女粉丝,为他们打气加油、索求签名。当时长得帅气的陈隆生,被一位女球迷追到国光校门外求见,引起轰动,还上了报纸。 侨生们以校为家,在老师们的关怀下,快速学习、成长。后来很多参加选调、高考,进一步深造,为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梅团、昌英夫妇及始建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桃李满门。始建于1972年举家移居香港。 1959年梅团、昌英同时高中毕业后,又一起考上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喜结良缘。1963年师大推荐三所中学由他们选择: 他们不加思索地选择国光中学。因为那里是他们的母校,那里有花园式的校舍,有一流教学的设备,还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他们是唯一一对侨生夫妇教师,也是校友眼中的模范老师夫妇,1977年举家移居香港。 --------------------------------- 60年前珍史:国光足球站在时代之巅---高五组校友伍始建专访(刘志荣、黄敏敏)【校友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