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3年校友文萃 >

土 笋 冻------------------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3-12-10  【字体:

土 笋 冻
陈辉龙 (泉州) 高中87届

  土笋冻,是你来泉州至少要吃一次的美食。

  泉州的名小吃很多,但最具地方特色或代表性的,非土笋冻莫属。

  山怂不晓得海鲎。我老家在泉州的一个山旮旯,小时候,由于贫穷,加上交通不便,别说吃土笋冻了,就连它的名字听都没听说过。直到大学毕业后,在泉州市区工作,一次朋友宴请,才有幸结识它。

  在宴席开幕的关头,浑圆的它们就急不可耐地一颗颗闪亮登场了,象对剖的水晶球晶莹剔透,似三叶虫的化石岁月悠悠?它们是东海龙宫玲珑的花坛,还是灰白相间的考古对象?初次面对它,我眼睛睁得浑圆如同它生冷的外形,心里嘀咕着:这东西真的可以吃吗?

  “可以吃的,野好吃噢,你试一下。”主人满脸洋溢着见多识广的自豪与得意。在好奇心和主人盛情的驱使下,我诚惶诚恐地拿起筷子,夹住一个,不料,未及提起,已滑了出去,溜到一边。再夹,再溜……好不容易手筷并用高难度地夹起这圆滚滚滑溜溜的玩意儿,快至嘴边,手一哆嗦,又滑了出去,掉在地上,跳了几跳,引来了友人们的哄堂大笑。后头,在主人的示范下,拿了一根牙签,往中间一叉,颤颤巍巍,沾上蘸料,忐忑地放入嘴里。

  轻咬一小块,疑虑顿消。最先的感觉是冰冽爽口,滑嫩弹牙,果冻一般,胶质感十足。嘴一含,舌一压,霎时就融化成一汪丰美的鲜汁,从舌尖迅速传感到每一个味蕾,引得哈喇子直泛,不觉汲溜下肚。有吃有顺,干脆把剩下的一古脑儿塞进嘴里,我勒个去,那一大口饱鲜才叫舒坦过瘾,特别是那一条条土笋溜过舌尖,委身于齿间,咬之清脆,嚼之清香,余韵不歇,好吃到简直要哭。再加上秘制蘸料的衬托和升华,把鲜香推到极致,令人如痴如醉:不仅仅口腔、喉腔、鼻腔十分受用,甚至是心肺都可以感觉到那凉凉的鲜香劲,可谓人间臻品!这时,主人关切地问我:“怎样也?”我天地良心地说:“一档一!”……自此,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土笋冻,成为了它忠实的拥趸。

  “土笋冻”一名有很大的欺骗性或艺术性。“土笋”可不是山上的那种笋,它压根就不是什么植物,而是一条条环节软体动物,学名叫“星虫”,状似冬虫夏草,蠕动起来又似小蚯蚓,表相看起来非常瘆人,生长于海岸的滩涂地带。我认为,发明“土笋冻”的人,肯定是一个风趣而调皮的大海之子、天下第一个吃“土笋冻”的好汉。不难想象,第一个吃“土笋冻”的人,要经过多少探索和实践,无论是智勇,或者是韬略,肯定远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单单取名就极具创意和用心,您想想,当初如果老实巴交或傻乎乎地将其直呼为“星虫冻”,该有多么地不雅,该颠覆多少敏感人士的胃液:且不说“虫”字能引发鸡皮疙瘩,“星”与“腥”同音近型,不良感觉的混淆与穿插断断是在劫难逃的。其实很应该为发明“土笋冻”的人建一座牌坊,或把他的形象印成招贴画什么的,你看看人家“东坡肉”、“宫保鸡丁”等等,那才叫商业智慧。

  土笋冻形成的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十分精细,来不得半点马虎。将捉到手的“土笋”放在清水中养育一日,让其吐清沙粒,进而压破洗净熬煮,最后连同富有胶质的汤汁装入小酒盏,冷却冻结成半圆块。吃时,配上独家秘制蘸料即可。据查明朝屠本峻的《闽中海错疏》和清初周亮工的《闽小记》双双都有关于土笋冻的记载,前者用心素描:“其形如笋而小,生江中,形丑味甘,一名土笋”,后者津津乐道:“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在海滨,形似蚯蚓……”可见土笋冻成名久矣!更绝的是,土笋冻拒绝了现代工艺和电器,几乎只在传统的陶缸里用传统的方式手工制作,而最后成型时也不需要电冰箱之类的东西帮手,完全凭土笋那熬出阿胶一般的胶汁自然成“冻”,真要置入冰箱,反而会弄巧成拙。于是也就形成了土笋冻出不了远门的特性,惟有到产地才能一饱口福!

  至于闽南哪里产的土笋冻最好,坊间流传有“海沧说”、“龙海说”、“漳浦说”、“安海说”等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据古籍《闽杂记》记载:“涂笋生于海滩沙穴中,今泉州海崖有产”,以及众多“知食分子”实地考察,普遍认为,泉州安海才是土笋冻的鼻祖。如果你有空到安海走一走,你会发现: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土笋”肥硕皮厚、脆韧甜美,妥妥的“土笋王”;这里吃土笋冻论碗不论颗,大快朵颐,豪放又豪横,大气又霸气;这里三步一作坊,五步一老店,饕者如织,此味常不够,经时不思肉;这里还有许多关于土笋冻有趣的民谣和美丽的传说……上天的恩赐,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觉,食客的领悟,这里的土笋冻已然形成一种叫文化、叫非遗的东西!

  土笋冻不但味道浓厚甘美,而且还有非常独到的保健疗病功率,男女皆适,老少咸宜。民俗学家杨纪波先生在《星虫》一文曰:“性温热,产妇也可以吃,且有滋补”;美食家“龙二少爷”在《土笋冻》中写到:“性清凉,当喉咙疼痛时,吃了它立即止痛,胜似妙药”;而我老爷子则说:“不热不趁,查某补面,达埔补肾”。三者看似矛盾,其实未必,或许兼而有之,或许因人而异,是为美食药理之辨证;也可能三者均言过其实,但那恰恰是拜倒在土笋冻石榴裙下的胃口情不自禁的讴歌!好东西好感觉啊,而好感觉往往就是发自体内的灵丹!

  白岩松曾说:“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其实,他少说了一句,那就是:“土笋冻,是你来泉州至少要吃一次的美食。”

编辑:黄种鑫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