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3年校友文萃 >

回 念 国 光 中 学---------黄四川(北京)高十一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3-03-16  【字体:

回 念 国 光 中 学
黄 四 川 (北京) 高十一组三班

  福建南安国光中学风雨前行,已历八十载。国光中学是我的母校,是我心中的一座丰碑,是耸立于我们乡村中一座文化高地,是授导知识编织梦想的圣洁殿堂。千千万万农村学子在她哺育下,茁壮成长,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其功绩可载于南安山水之中,其名声可与日月同辉。


(1)国光中学大门


(2)新华楼


(3)遵毅楼


(4)公毅楼


(5)延平楼


(6)延安楼


(7)星洲楼


(8)梅山楼


(9)南侨楼


(9)芙蓉楼


(11)大操场


(12)大膳厅


(13)东西迴廊

  我于1962年夏秋,毕业于南安二中初中,並考入国光中学高中。1965年夏秋高中毕业,并从国光中学考入北京铁道学院(现为北京交通大学)。离开母校至今已近六十个春秋,回念当年三年学习光景,虽然不少人与事已多为忘却,但仍有一些趣事趣闻难于忘怀,虽不起眼,却敝帚自珍,乘着八十周年校庆之机,叙述一、二,为校庆添些快乐气氛。

  穷家孩子智不输人,却面怯畏人。记得1962年秋季入学报到,我穿着补丁衣服,因中考结束后天天到地里干农活,皮肤黝黑,手里拎着布袋里装的几件衣服,走到国光中学正门,只见大门口熙熙攘攘,一众侨生喜笑颜开,衣色花艳。伸头往里一望,花刚岩和红砖辅就的大道,一直延伸,尽头是红砖砌墙、屋顶琉璃瓦的巍峨高楼。见此,自渐形秽,顿时面怯,不敢入内。遂沿着平房围墙一体的边旁小路,见东北面一柴门半掩着,没有看门的,便径直跨入门内,沿着走廊找到报到处,寻到住宿房间,落脚停当以后,一颗心终于安下來了。开学以后,我被班主任潘秉贻老师宣布为三班班长,于此穷小子立于校园之中,才真正成为国光中学名符其实的学子和主人。

  国光中学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豪捐的倾心之作。当年在我眼里,学校是一座仙景式的校园。住宿区依坡并立,高低错落有致,最高处为新华楼,全部女生住于此处,俯视全部男生宿舍,彰显女生之尊贵。新华楼后一片山坡,绿树成荫,给住宿区摇风送爽。宿舍四周建有顶棚的彩绘回廊,用于遮阳避雨,所有道路皆有地砖或条石輔设。宿舍区内设有阅览室,乒乓球室,宿舍楼间空地辟有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宽阔的食堂座落在西边。学生生活区安排得井井有条,教师生活区布于其间,与学生区和谐相拥,整个区域显出优美、舒适、大气、和谐的国光气派。住宿区东北面座落着开阔的教学区。光前楼、芙蓉楼等多座教室楼挺立在缓坡上,供高中和初中生分开上课之用。楼前开阔地为三角洲,各式单扛、双扛等学生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三角洲下是一个硕大环形400米跑道的体育场,体育场半边设有观众台,为日常体育锻炼、举办学校运动会和大型活动提供舞台。李光前侨领心系祖国,情系桑梓,回馈家乡,捐巨资创办国光中学,为乡村子弟开辟了一条希望之路,为突遭磨难的华侨后代开辟了一条光明之途,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大批可用之才,功高至伟,泽善绵长。

  国光中学校景虽气派典雅,然可贵的是校风至为纯朴。校方领导身体力行,倡导清风淳气,招收学子,只看成绩,不论出身。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激励上進,褒奖品优,尤喜学习用功、考出好成绩的学生,而不欺贫穷,不观其貌。学校对贫困学生关爱有加,象我这样诸多特困学子,不仅免学杂费,每月还有6元钱助学金,尽量解决困难学生后顾之忧。学生之间团结互邦,我进校时因贫穷没有棉被,潘住强学子主动借我一床棉被,一直用到毕业。国内生和华侨生親蜜友爱,有一次我回家拿粮食,向侨生陈胜利借自行车,他爽快答应。因骑车不熟练,或许有些激动,在土公路下坡弯道处,控制不好,摔倒手脚破皮,自行车也碰坏了点,事后交还胜利同学,他竞无半点责怪之意。侨生们普遍活跃开朗,男女生之间嬉笑打闹习以为常,他们纯洁活泼敞放的性格,无疑起到了浸染软化国内男女生之间僵硬羞涩的惯性旧俗,升发了融融的友爱气氛。时至今日,当年校风学风之好仍让人啧啧称道,难以忘怀。三年学习毕业面临高考,虽农家子女居多,但大家都无一例外地牢固树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考上了大学,继续深造,为将来国家兴旺贡献力量;考不上,回农村务农,为乡村发展尽心尽力。大家紧张努力,百米冲刺,又心态平稳,品端不移,没有出现任何精神和行为上失序出轨的偏激状况。学校不设不靠高音喇叭,大轰大喊,而是立正师表,泽被施惠,以润物细无声树德育人,令我终身难忘。

  我的人生运行轨迹,第一次神奇改变,发生在国光中学求学期间。记得是1964年夏季暑假之时,南安县领导决定举办全县学生干部培训班,寄希望全县学生干部提高综合素质,为南安以至全国培养有用干才。以今天眼界观之,这也是颇有创意具有远见卓识之举。一天晚上,在住宿处大家坐在一起闲聊,无意间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坐下询问,方知他是刚收到唐山铁道学院录取通知,国光中学高十组同校学兄。他是到县里领取棉花票,以便买了棉花(注),作为到北方上学御寒之用。听县里人说,我们在县招待所培训,他便十分高兴过来见见我们。我们齐声祝贺他高考中榜,他则大谈唐山铁道学院如何之好,铁路如何重要。说实在,我出生在农村,此次到县城是最远的一次出门,既没有见过铁路,更没有看过火车,有限的梦想中从没有火车的概念。这一次突然飘来的偶见,从未有过的火车概念于此莫名地在心中悄然萌发。1965年夏,久盼的高考在期待中來了。高考前一个多月,敎室楼道里掛满了各个高校的简介。这时铁路的概念巳填满了我的全部心思,我把所有铁路院校的简介反复查看,终于立定决心,报考北京铁道学院,并最终梦想成真。从此我的命运与铁路紧紧相联,为铁路的发展耗费了毕生精力。是国光中学开启了我梦幻人生的第一道大门,是国光中学累植我勇往前行的根基。

  回念国光中学,祝福国光中学,期望国光中学!

附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贫穷,物质极端匮乏,买许多东西特别是衣食类都要凭票供应。到北方寒冷地区上大学,可发4斤棉花票,自己买好棉花,可做棉被,也可做棉衣棉裤。恐年轻人不明白,特此注明。

2023年3月15日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