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小食 (五)蚝煎 泉南的蚝煎何处最佳?这是旅港乡亲精神聚餐时常有的话题 。 有说晋江,有说石狮,也有人说东石。 记忆是温馨的,也是缤纷的。 往往从小小的,十分柔软的,腥味浓烈的蚝仔说起。一位国画家说要蟳埔阿姨清晨入城即开的,带汁的,两侧有条黄线的。 蟳埔阿姨是旧泉州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来自城东海滨。头插鲜花,身穿蓝布短衫,黑色阔脚长裤,腰缠银带,赤脚挑担穿街过巷,用一把锃亮的鉄锥子剖开鲜蚝,将海的清新与丰盈带给城内人。此情此景是旅外乡亲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接下来是蕃薯粉的问题。无需争议,惠安第一。敝乡南安也不差。一位食家说,要新鲜,放久了,黏结度就低了,没有QQ的口感。 然后又回到何处最佳的话题。画家说自煎最佳,他坚持蟳埔阿姨即开的鲜货。 其实,馆子和小摊用的都是筐蚝。只要新鲜就是美味。 我曾在大磴岛住过三天,每餐都有一大盆蚝,儘管餍足也不免生腻。 这类常吃的东西,只有拉开距离,才成为永远挥之不去的苦恋。 我之“最佳”是六十年代,古城承天巷口,冬季,晚上十时之后的蚝仔煎。 远远望去,热焰腾腾,烟雾迷濛;近一点,香气扑鼻。锅铲声、呼喝声、油煎声交汇。食客仰望,迫不及待;看客一样踊跃,指指点点,配料多少?火候如何?意见多多,差一点就要撸起袖子参与掌勺 。说时迟,那时快,油热浆落,抓起等量的鲜蚝投入,移时,用铁铲分开,炒散,翻转,如是数次,铲子敲得噹噹响。然后,打一个大鸭蛋铺上,于是大功告成。案上自有各种酱料,趁热食用,风味极佳。这种做法与潮汕地区用油炸成为一片的“蚝烙”不同。“煎”与“烙”一字之差,厨艺与口感有别。蚝烙脆、香;蚝煎则温润适口,层次更丰富。 蚝鲜而多,粉新而略少,葱蒜适量配搭,火猛油温高,拿捏有道,成就了一种美食。那种热烈、满足、豪放,也酝酿出牵扯不断的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