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2年校友文萃 >

冬 至 圆------------------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2-12-22  【字体:

冬 至 圆
陈辉龙 (泉州) 高中87届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冬至过后数九天,小寒大寒又一年”。当看到街头巷尾阿伯阿嬷们又开始在叫卖那或红或白的冬至圆,恍然才发觉又一个冬至日即将来临,这也意味一年又将过去了,心里头不禁有些且喜且戚焉。

  冬至圆,其实就是汤圆,我们闽南人习惯喊它糖粿。俗话说:“冬至小年兜”。一家人在这一天围在一起吃吃糖粿,寓意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真是一个好兆头;坊间说:“南风做的,凡间的规矩,冬至夜吃了糖粿,往后就冻不着了”;妈妈也说了:“冬至不端糖粿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再者,按照我们农村的算法,吃了冬至圆,就又长大了一岁,而对我们小孩子来说,长大一岁是件高兴的事。综上所述,冬至这一天,这冬至圆横竖是要吃的,这搁现在,当然无所谓,但在当年,那可是阿凡提种金子......难能可贵啊。就这样,盼望着冬至,盼望着糖粿,盼望着长大的童年。

  那些年,糖粿都是自个家做的,纯手工活,想买估计没地方买,也不舍得买。瓜菜年代,精打细算,亲力亲为,是农村主妇对待紧日子的好习惯。但不管怎么样,对于冬至这样有些象征意义的节日,她们还是蛮舍得的。挤一挤,粜个三五斤米,就可以让一家人痛快地打回牙祭。粗茶淡饭是苦闷的,但一碗糖粿,就好像是一碗开心粿,让人提前闻到年味,内心顿时温暖如春。再说,邻里邻居的都住一块,除了被子破别人不知道外,啥也捂不住,总不能让自己的娃儿巴巴看着别人家在大碗小碗的吃,输人不输阵,输人见笑面,这一贯是闽南人的作派。记得有一句老话叫“平时都要贴锅边,那会冬至无搓圆”,就是专门用来笑话那些平常馋得半死,到了冬至又不搓糖粿的家伙。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的前一天,妈妈照例会称上几斤粳米,按照比例掺些糯米,浸泡上一段时间,尔后带上屁颠屁颠的我,到磨坊去磨米。此时的磨坊,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早到的人家已开始磨上了。大人们一边磨着米,一边唠着嗑,家长里短的顺着磨盘絮絮叨叨。小孩们则围着磨盘嘻闹着,一会儿帮推推磨,一会儿帮加加水,也跟着忙得不亦乐乎,笨手笨脚的洋相不时引来大伙儿一阵阵欢笑......看着白花花的米浆一股股流进布袋里,我仿佛看见一粒粒白花花的糖粿在漂动,口水已然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磨完后,各家将自个的布袋扎紧,依次放在磨床上,用磨盘压着滤水。斑驳的磨坊,厚重的磨盘,见证了轮回的时光和岁月,还有生存的新年和希望,以及乡亲们的勤劳和坚守。

  到了第二天早上,妈妈才把用磨盘压实滤完水的粉团取回家,摊在簸箕上,一遍又一遍反复揉压,直至粉团发透,用手一捏,感觉有了弹性韧劲,才开始进入最后一道工序......搓糖粿。手法不算复杂,先掐一大块粉团,搓成条状,再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把一小块的粉团搓圆就行了。妈妈一双粗糙的大手同时可以搓四五个汤圆,而且大小均匀,滚圆光滑,很是利索,瞧着像看老奶奶吃鸡胗卡烂烂......其实不容易啊。我们也在一旁依葫芦画瓢,一次虽只搓一粒,但怎么搓都是歪歪扭扭,且大小不一,咋会事?妈妈笑着鼓励我们,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慢慢来,熟能生巧,急不得。搓不圆不打紧,我还会“不学师先学术”,像捏橡皮泥一样,做起鸡母狗仔等等,不伦不类的惹来妈妈佯嗔和家人的嬉笑。个把小时,终于搓完了,为了表明我的业绩,我搓的都会做个记号,其实本不用多做记号,单看那模样就八九不离十,只是因为还有一个比我还笨的家伙在瞎掺和,那就是妹妹,虽说是五十步笑百步,但咋说还是五十步比较强吧!还有就是,我觉得自己搓出来的肯定会更好吃,人都有这个鸟德性。

  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妈妈用大火烧开一锅水,把一排排糖粿慢慢地拨进开水中,补把柴继续烧开,再放瓢冷水,再烧开,如此三次。俗话说:“煮糖粿,一粒浮,一粒筛”。就是说,浮上来的就代表熟了,可以捞出来了。这时,妈妈总会先筛上两三海碗,加点红糖,撒点花生末,几样再平常不过的食材,陡然间变得楚楚动人,在洁白色的瓷碗中出落得活色生香。妈妈怜爱地递给守候灶边多时、直流哈喇水的我和妹妹,并特别嘱咐一声:“小心烫”。的确,刚出锅的糖粿既烫又滑,不小心呼溜吞下去,会让你从喉咙一直烧到肚子,以至热泪盈眶。我们猴急地端到一边,开始大口小口巴囵起来......米粿的软糯,红糖的甜蜜,花生的香脆,姜丝的辛辣,多变的味道,互相搭配,竞相出彩,在味蕾和神经之间电光火石般的碰撞,让我们是欲罢不能。不一会儿,一碗糖粿就见底了,几双眼珠子又骨碌碌地往锅里瞄,这时,妈妈对我们说:“不要嘴头紧,还没敬完土地公呢”。当时,我们心里就在犯嘀咕:“为什么每次都要先敬土地公?当官就是他娘的好”。

  记得,当年有这么一首《汤圆》儿歌:“妈妈说,那是一个圆,顺着它走,就可以摸到,家的门,可是,它们都被每一个孩子,甜甜黏黏地吃到肚子里,打出的饱嗝,全是家的味道”。的确,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碗小小的冬至圆,足以让出门在外的孩子心心念念,感慨万千,它不仅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味道,更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注定会让人留在一生的记忆里。

“衔泣想慈颜,感物更相思”。多年过去了,有次回家,特意去祖厝看一看,磨坊倒了,被围成了鸡圈;磨盘没了,听说是被一个家伙拿去当茶盘了;妈妈们也都老了,做不动了......我知道,再也没有人会到磨坊去磨米,再也吃不到妈妈牌纯手功糖粿了!但每到这冬至日,我都会央爱人去街上买点糖粿,吃上一小碗,慢慢品尝,细细品味,虽然没有了妈妈的味道,也没有了长大一岁的喜悦,但让一切思乡、怀旧、想家的情绪都能在这一碗冬至圆中得到一点慰藉。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