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2年校友文萃 >

国光大膳厅礼赞——追寻国光记忆中渐已失落的碎片(五)----黄朝胜(南安)初32组4班【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2-07-25  【字体:

国 光 大 膳 厅 礼 赞
追寻国光记忆中渐已失落的碎片(五)
黄朝胜 (南安) 初32组4班

  那年那月那日,闲云野鹤乡间凫游,母校国光再也回不到那个可以随意进出的舒适畅然年代了,既使不是疫情防控。老叟茫然街头,喔!既熟悉而又陌生……

  闭目遐思,听光阴如流潺潺而过,想岁月冬去春来云霭飘缈,任时空转换吾爱心中永驻 一一 幻象中一栋老物件跃然眼前,这里就是原国光中学食堂通称大膳厅旧址。

  大膳厅在整个国光中学校园的建筑中并非最亮丽,但却是独具风格的厐然大物。

  大膳厅南北走向,南头是正厅大门,中式架构,大屋架下山花墙面一枚五角红星点缀,稍下,三个小拱形通风天窗依次站列,左右两头又是三角斜坡出水,后来紧挨梅山小街边沿又砌起一道围墙,加设一道双扇木门,通称“国光柴门”。北头紧邻师村小路通称“马路巷”,与师村别墅两相守望互为点缀。


▲国光大膳厅南头(柴门)


▲国光大膳厅北头(马路巷)

  大膳厅盖得着实奇特,不中不西或者中西合流亦可。大堂即大厅进深(长度)应有6~70米长,堂宽应有近30米。由南至北中堂大厅两侧各有20多个两丈来高的水泥四方台柱,承托着一长排主三角形屋架,高不可攀。左右又各派生出一个小三角屋架,顺势延展为两侧边厅。屋架顶部用木条板遮断,水泥瓦复盖,鳞次栉比,壮观气派。从大膳厅堂内举目四望,中堂大厅空间至少有十二米宽,中堂外侧左右延展边厅各也有五六米宽,整个大膳厅的屋架均是由大大小小的三角木架,排列组合而成,铁枝交叉螺栓锁定,所谓“架床迭屋”大体如此这般,中堂大厅的最高顶点高度足有十几米,“高屋仰止”亦不算夸张!

  既然是食堂餐厅免不了桌椅炉灶。看大膳厅内有几十张六七十公分宽,3米来长的六腿长方形大餐桌,几十条二十几公分宽,3米来长的六条腿大板凳,很显然这个作派就是双向对坐的西式餐桌,那个木料啊又沉重又结实,两人抬都有点费劲。两边紧靠窗台边墙又有几排多层开放式立柜,那是给学生们摆放碗筷菜罐用的,侧门外水槽龙头一应俱全。

  大膳厅西侧是厨房,进大伙房真是见大世面。瞧那蒸饭大锅象池象潭深不可测,那蒸饭的四方形木笼屉,层层叠叠牛高马大,师傅灶台踱步行走,气定神闲,从容不迫。那炉膛里不是煤饼柴块却是用那秕谷粗糠,一畚箕粗糠投入那火苗呼呼气势如虹,难怪都说公家做的馒头米饭就是好吃!那个年代梅山有军供粮站配套大型碾米厂,所以粗糠燃料可以源源不断输送,废物利用相得益彰。

  总之整个大膳厅深可比肩赛道,阔可骑车绕行,高不可企及恰如其分,若说场面摆个百八十条长条餐桌,千八百人聚餐堂食绰绰有余,这在当时的福建省地县乡一级厅堂馆所无处能及。也不知当年的陈嘉庚,伍远资两位主事老先生是怎么个念想着要盖个如此巨大的食堂膳厅?!是的,规模赛过当时的厦门大学,不信我们回头扒看厦门大学五十年代的膳厅或许会感慨万千!


▲厦门大学竞丰餐厅外观(五十年代)


▲厦门大学竞丰餐厅内景(五十年代)

  繁花似锦,落英缤纷。失去的己然失去,再难回返。如今唯有轻风拂过,星空耳语,诉说着她曾经拥有的风采,昔日荣光。

礼 赞 一

  大膳厅的基础功能一一生活服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环境优质良好,服务热情周到的温暖家园。

  五六十年代农村的生活条件普遍简陋贫乏,有幸享用国光大膳厅的群体 一是寄午膳的通学生,如梅山境内的芸美东垵,琉塘格内等中远地带学生;二是寄宿生,这部份多有九都向阳诗山码头远至县域外的安永德,惠安仙游等慕名国光求学而来的;三是当时国光接收的众多归国侨生。所以大膳厅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午膳时分,更是人气旺盛,盆罐叮噹,饭菜飘香,人群鼎沸,热闹非凡。若遇“五一”,国庆、元旦、毕业大典时大膳一厅必有加菜会餐,更是另有一番热闹豪放。

  那个时代国家对学生口粮还是有优待补助的,吃饭有定量要饭票,吃菜可自备可买菜票。回望大膳厅众生相,有人地瓜干就咸菜,有人白米饭浇酱油,也有人三分五分,毛儿角票,豆腐花生咸鱼肉片皆可享用。尤其是那一群脱离父母,来自海外的侨生们更是将大食堂大膳厅视如父母家舍,情有独钟。看眼下如今,菜市场上空心菜3元/一斤,菜花6元/一斤,蚵仔22元/一斤,猪排30好几,三层肉又是10好几元,真不知如今的学生膳厅景象何如?!

  生活是一团麻,岁月是一杯酒,说不清苦与辣好与坏。那是一个清贫的年代,位居山村坐拥如此食府厅堂,安然求学弥足珍贵。感恩母校国光,感恩校主光前先生。

礼 赞 二

  大膳厅的配套功能一一娱乐舞台,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以及培养兴趣参与大众舞台实践。

  大膳厅的北面尽头设有一小型表演舞台,四周及台面均由杉木做成。舞台的灯光幕布立柱挑梁一应俱全,舞台两侧还有两个厢房,大概是配电室道具及演员换装间。

  五六十年代年轻的新中国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阔步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学校风正气顺,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壮怀激烈。国光中学得益于李光前先生的慷慨资助,学校既有自己的新式电影机,也有舞台文化资源,进了国光校园仿佛仙境蓬莱,大膳厅除了伙食光顾,节假日还充当影院,舞台剧场,歌舞晚会,师生同乐。


▲国光中学合唱团(五十年代)


▲国光中学话剧团(五十年代)

  还记得夜晚的大膳厅架着双头的进口放映机,沙沙作响的机器声与志竞先安水师忙碌的身影,印象最深的是《万水千山》中的红军强攻泸定桥,望着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红缨大刀驳壳枪,艰难爬行在望而生畏的铁索桥上,枪林弹雨中受伤的红军,悬空挣扎的无奈,跌落滔滔河水的惨痛。

  还记得节日的大膳厅舞台,一群如花似玉的学姐们,头戴金黄草帽,腰扎蓝花布巾,脚穿黑布鞋,手挥北方大镰刀,一曲《丰收歌舞》:太阳一出红满天,红光铺满丰收田,哎哟,哎哟,哎咳哟……歌美舞美,余音绕梁,收获掌声无数,记忆犹新。

  还记得那个小小的舞台上,一个面目清癯,身材修长瘦弱的学生哥扮演的话剧片断,红岩渣滓洞许云峰,头缠血渍绷带,手铐脚镣,面对死亡,那份从容的大义凛然,那份抑扬顿挫的宣示令人肃然起敬,却想不到若干年后他竟成了姐夫——隔壁邻居学姐的丈夫,再睹芳容……

  喔!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回想五六十年代的国光母校正值豆蔻年华,风姿绰约,而我们享用了她的清纯美丽芳华,我们从她身上汲取了营养乳汁,丰富了文化精神世界,构建了青春理想,张开翅膀一路飞来……

礼 赞 三

  大膳厅的潜在特殊功能一一临时代用羽毛球场馆,为梅山人民的羽毛球爱好普及向往追求提供难能可贵的助推。

  羽毛球运动曾被称为“贵族的运动”,因为器具场地要求甚高,你若只求室外随便玩玩尽可方便,但风碍无解。若想在室内又是正规比赛那就难啰!

  一粒标准的赛用羽毛球要多少钱知否?一场比赛下来五六、七八不稀奇。

  一个标准的羽毛球场地:主赛场 长13.4米,宽5.18米(双打场地宽 6.10米),配套副场即主赛场周边外延2米不得有障碍物,网高两头1.55,中间稍低1.524,最无解的是场馆净空高要求9~12米,且光线适宜无风扰动,按这个标准六十年代整个大泉州几无出处!

  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兴起始于1954年印尼华侨王文教(南安人)、陈福寿(同安人)、黄世明(上海人)、施宁安(上海人)、林丰玉(泉州人57年回国任福建队主教练)的爱国归侨为火种带动。


▲国 羽 火 种(1954)
从左往右:王文教陈福寿(福建队),施宁安黄世明(上海队)

  1961年印尼华侨汤仙虎(东莞)接受王文教的邀请回国加盟福建队,由此开创了福建汤仙虎羽毛球全盛时代:即1963~1975年外出征战13年始终保持全胜纪录,从未失过一场球的伟大战绩。

  六十年代中国羽坛男女双煞汤仙虎、陈玉娘横扫亚欧,声名如雷贯耳。但也是在那个时代由于国际政治原因(台湾问题)中国羽毛球队被排挤在国际羽联及奥运会之外,他们始终未能如愿参赛竞技,未能走上国际大奖台


▲汤 仙 虎

  由于受场地器材条件严苛制约,羽毛球运动的普及提高实属不易。或许因为国羽教头王文教,战神汤仙虎的闽南归侨~印尼基因情结,或许是当时国光母校体育教师们的热情与执着(据说多为黄信源老师),向上极力举荐了国光中学大膳厅或可借助转化为较为理想的室内羽毛球场馆,用作于接待下放基层比赛以及羽毛球运动的推广普及。

  所以从六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期,梅山乡村假国光大膳厅为省市级乃至国家级全国羽毛球分区赛、巡迴表演赛、青少年选拔赛的认可场地。

  清场后的大膳厅,愰若新贵,那个中堂大厅一连摆下三个标准赛场,绰绰有余,灯光稍加调理,净空无阻,侧厅还可用做热身备战。


▲大膳厅虎踞龙盘之势

清场后的大膳厅愰若新贵
(图为六十年代上海工业展览馆大厅清场后面貌 借以代用比对)

  不论是运动员教练裁判及组织工作者,大凡来过,四下张望,左右顾盼,皆大欢喜,再看国光学府,蓬莱仙境,啧啧称奇一一闽南侨乡国光名校,陈嘉庚李光前传奇随之走向全国,梅山国光知名度声名远扬。

  在那个文化娱乐匮乏的年代,配合组织开展羽毛球竞赛及观看成了梅山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趣事。街头路口海报标语热烈宣扬,赛事赛场不必买票随意进出,四乡五里大人小孩,蜂拥而至围观雀跃。

  羽毛球竞赛的观赏性其实是很强的一一洁白的羽球忽而一板一眼,飘若伞降,一来一回,不紧不慢后场对角拉调;忽而又是平地风雷,对攻平抽直扑对手心房;忽而跳起凌空劈杀,快如闪电;忽而头顶斜切,网前小调,羽球象个顽皮精灵 翻墙 ——跌落——死翘翘,救无可救,煞是过瘾!

  有心 懂行者,看运动员左右垫步移防滴水不漏,看前后交叉后撤步退守,赏心悦目,学有收获;外行 无心者,笑看观众百态:看那一排排观众脑瓜脖儿象上了马达的电动加礼头(木偶头),那脑袋那眼睛跟随羽球空中闪电 唰——唰 整齐划一来回闪动,那眼神随球翻飞,那阵势扣人心弦,那神态动人心魄,随之又是山呼海啸般的"唉哟"大声叹惜,仿佛是自家子弟正披挂鏖战……从此梅山人国光人彻底和羽毛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春风雨露,沃野良田,落种无声,理想天成!

  大膳厅的潜在特殊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梅山国光原本与羽毛球运动并无大的交集。正是得益于这种时代氛围,福建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走向一个良性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初也只有国光中学生物教师叶重青的业余爱好,再加上六十年代初由于印尼排华有一部份归国侨生来到国光中学,因其素有酷爱羽球情结,于是叶老师自告奋勇组织起了国光中学羽毛球课外运动兴趣小组,担当教练。早起晨练,课余正练,渐渐有所规模起色,再由校际比赛发展到参加全区(晋江地区)全省赛事。

  如此这般若干年的逐渐培养学习修炼,国光中学叶重青门下弟子许慧玲终于破茧成蝶。


▲小荷才露尖尖角
(前排左4:许慧玲)


▲小荷又露尖尖角
后排左一 叶重青 羽毛球教练
后排右一 黄信源 乒兵球教练

  1964年许慧玲参加福建省羽毛球赛,荣获青少年女子甲组单打冠军。

  1965年2月输送进入省羽毛球队

  1966年4月参加上海全国青少年羽毛球赛,荣获女子双打冠军(与丁秀清配队),女子单打亚军,轰动国光成为美谈。

  1972年又随国家队外访尼泊尔、缅甸、香港。与陈玉娘配队荣获女子双打冠军。

  许慧玲祖籍南安金淘,1949年10月出生,1960年8月年随父母由印尼归国,1963年上国光中学时被叶重青老师相中,入选校羽毛球队接受训练。

  1965——1972入省羽毛球队

  1972——1978入国家羽毛球队

  退役后曾任国家体委球类司羽毛球处副处长等职


▲2013年许慧玲校友回母校国光参加70周年校庆时与校羽毛球队队员分享心得

  时光年轮来到2021年7月30日,日本东京奥运会上羽毛球男女混双冠军王懿律黄东萍终于爆雷夺冠惊天下。梅罗人民奔走相告,豪情溢于言表。

一 声 惊 雷 震 天 下


▲2021東京奥运会男女混双冠军
(王懿律 黄东萍)


教练建红最后一次带队参加比赛(左1:黄东萍)

  黄东萍祖籍南安罗东,1995年出生,8岁入国专小学读书,并接受南安校国专小学羽毛球基地训练。

  2005年入选输送省体校羽毛球训练

  2011年入选输送国青队训练

  2012年进国家队二队训练,

  千辛万苦一路走来。
  黄东萍的启蒙教练南安体校国专羽毛球训练中心黄建红老师(爱称 阿才)。

  阿才的启蒙老师又可追溯至国光中学叶重青先生……

  阿才1956年出生,系国光中学教工子弟,从小师从叶重青羽毛球训练。1972年参加全国羽毛球赛荣获少年组亚军,为日后南安体校国专羽毛球训练基地执教奠定了实力地位。经其手先后输送进国家羽毛球队2人,省体工大队8人,省体校学员12人,然2013年却因病英年早逝。


▲国光师公级羽毛球教练


三代羽毛球教练
中:老教练叶长青、右:黄建红、左:黄少杰(泉州市少体校羽毛球教练),也是教练建红的学生

叶重青先生八十来岁仍积极参加省内外老年人羽毛球赛事并获奖无数


▲国专师父级羽毛球教练
黄建红(阿才)


▲南安体校国专羽毛球训练基地
后排右一黄建红(阿才):黄东萍启蒙教练(图中有黄东萍请自辨认)

国光羽球华章 薪火代代相传


▲中间:许慧玲曾经的女羽世界冠军/国光羽毛球第一代领军人物/退役后曾任国家体委羽毛球训练竞赛部主任

▲左一 李桂林 国光中学高级体育教师 国家级羽毛球裁判员

▲右一 黄伟 黄建红(阿才)之子,子承父业现接任国专羽毛球训练基地教练


2013年许慧玲回国光母校参加70周年校庆时在体育馆与羽毛球校队教练和队员交流合影

  如此这般峰回路转只想说明:世间万物,春华秋实,有耕耘必有收获,一切皆有迹可寻。国专小学羽毛球训练基地作为南安体校的分支,36年来的默默耕耘孜孜以求,代代传承接力。偶然浸润于必然,必然潜藏着偶然。南安梅山国光的人力财力物力早己在为新时代羽毛球运动提高突破累月经年积聚实力,所以黄东萍奥运冠军的晴空霹雳又是情理之中。

  奥运冠军滿足了山乡小镇梅山人民曾经的热情寄托和期盼,如今瓜熟蒂落,奥运金牌,众望所归,镇山之宝。

  做为一个曾经的羽毛球爱好者,对国光大膳厅当然更怀情愫,对于她的消失不无遗憾,今唯有借笔闲篇,呐喊鼓吹礼赞告慰:国光大膳厅连同国光基层体育工作者我们不敢忘怀,历史应该为你记上妙曼一笔。你的播种孕育知者甚少,你的厚积薄发功不可没!

黄 朝 胜
2022.6.17

附注:
1)文中相片资料源自国光老相册及互联网平台。
2)文中甚缺一张国光大膳厅内景或当年用作羽毛球场馆照片,若有望能提供以丰富内涵为盼 。13850763399 微信同号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