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2年校友文萃 >

从仙洞山到天柱山----------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2-02-23  【字体:

 从仙洞山到天柱山

从仙洞山到天柱山
——林卫国《难忘那故乡的<仙洞山>》引起夹漈儿时的回忆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

  山西作家文苑2021年12月24日发表厦大中文系1963级老同学、老同乡、老朋友林卫国先生的散文新作《难忘那故乡的<仙洞山>》,收到卫国兄转发的大作,立即引起我对福建省永春县夹漈村童年时代的回忆。老同学希望我家族事迹,拓展把整个乡镇人文也写进去。这一点,我做不到,同是永春人,我远远没有卫国兄对故乡了解那么多那么透彻,写起来如行云流水,得心应手。我还是写一点一滴故乡儿时记忆深刻的小小风物吧。

  卫国兄这篇文章,有两件事情引起我对故乡的回忆:第一件是故乡风物,最打动我的故乡风物是“鸡肉丝菇”,由此,我想到几样儿时故乡风物是“罗木果”,“油茶籽”,“金线莲”,“银线莲”;第二件是故乡春节年年举办盛大的“请火”活动。

  卫国兄他家距离仙洞山比较近,因此小时候常常攀登仙洞山,三个目的:一,采蘑菇;二,捡榛子;三,祭拜“帝仙公”。原来就是炎帝神农氏。

  我的故乡福建省永春县夹漈村,我们祖上有一位科举考试第四名,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第四名就是伦元。我们祖屋叫“宝源”,分为两处,分别叫上宝源,下宝源。我们家是下宝源。关于第四名就是伦元,1963年大学毕业分配在山西省沁县中学,有一位当时已经60多岁的老教师沁县人卫老师告诉我,伦元就是进士第四名,后来在太原师专有一部台湾出版的词典就是这样写的。我的父亲(1900-1968)自学成才,解放前是厦门、漳州的新闻记者,我的母亲(1902-1989)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集美中学初中毕业,在南洋婆罗洲看望侨生同学胡文燕阿姨被聘请当小学校长,在夹漈小学当过老师,我们算是文化家庭,我们四个兄弟算是学有所成(四个兄弟按专业农业、地质、文学、美术),感谢故乡赞扬说我们下宝源的风水好。其实,我的童年时代在永春县城(我出生地)、在泉州市,在厦门市过的时间很长,在故乡夹漈过的时间不算长。因此故乡风物了解相当有限。

  但是就在有限当中,儿时记忆还是十分亲切可爱。我这里要回忆的有两件事,第一,野生蘑菇“鸡肉丝菇”;第二,春节“请火”。

“鸡肉丝菇”、“金线莲”、 “银线莲”

  我们家“下宝源”这座典型的闽南红砖黑瓦有人叫宫殿式房子,我发现这类房子,格局都很相似,房子左右两边完全对称,当时住两家,都姓郑,但是亲缘关系比较远,都是华侨,我们这边这家,除了我父亲在厦门谋生,还有主要就是我叔父在印尼谋生,前几年,他的儿子还带领全家人郑重其事从印尼回到夹漈故乡认祖归宗,我给弟弟提供联系电话,我的弟弟相当重视,亲自带着两个儿子全程接待。干了一件很漂亮的大事,我特别高兴欣慰。房子另外一边也是华侨,在缅甸仰光谋生。现在这座房子两边都没有人居住,因为两边的后人全部都在谋生的国外国内的外地居住,老房子空荡荡,有些残破不堪了。这是题外话。

  我们家“下宝源”门口有一个门口庭,靠我们这一边有一口水井,两边公用。靠我们这一边水井右侧有一个菜园,常年种红薯和蔬菜。菜园由树木、竹子和芦苇围起来,我印象最深树木有两种,一种是漆树,小时候听说漆树不能碰,一碰就会“着漆”皮肤会溃烂,我特别害怕,总是离它远远的。另一种是杉树,杉树长成材是盖房子最好的木料。杉树的树叶都是刺,靠近它要小心。但是杉树的好处,就是每次下雨天的第二天早上,像卫国兄说的杉树底下会长出“鸡肉丝菇”,鸡肉丝菇白色的,非常显眼,细细长长的,顶上一个小小蘑菇帽,通常是一丛一丛的。锅里一煮,真是美味,真像鸡肉丝,无比鲜美。

  除了“鸡肉丝菇”,我们家后头山一侧有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叫罗木树,夏天很阴凉,秋天结果,在翠绿的枝叶间布满红色的小果子,甜甜的,我们就爬上树摘果子吃。大树下常常掉满一地。后头山有一大片一大片草坪,后头山有一座大房子,是很普通用土坯砌的房子,不是红砖白石建造的排场的房子,这里居住很多很多户人家,他们的小孩子很活泼,喜欢在草坪上玩耍打滚,我经常注意他们全身趴在草坪上,歪着脑袋紧紧贴在草坪上,眼睛从草上往远处看过去,发现远处有开着很小的黄花、白花,就很敏捷跑过去摘下来,黄的叫“金线莲”,白的叫“银线莲”。听孩子们说,这种小草花,是很珍贵的草药。至于怎样珍贵,我始终不清楚。但是他们十分卖力寻找这种草药,我印象深刻。

  在夹漈小学毕业前,曾经有一次学校组织“远足”,就是今天的旅游,爬夹漈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天柱山,是周围乡镇最高的山。卫国兄家乡仙洞山,580米,天柱山跟它差不多,只是看山的模样,天柱山比仙洞山陡峭得多,多处有峭壁。山顶有一座寺庙,终年香火不断。

  寺庙后头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还有许多油茶树,当时正好结许多油茶果,同学们乱摘,乱扔,真是糟踏东西,油茶果可以榨茶油的。我后来在山西看到核桃,油茶果跟核桃差不多一模一样。就在油茶树下,我惊奇发现有许多“金线莲” “银线莲”,比后头山孩子们采的要大,我没有采。既然珍贵,就保留着吧。这是儿时的珍贵记忆。

夹漈春节的“请火”大型敬神活动

  卫国兄永春县蓬壶流行“请火”敬神活动,是当地约定某个吉日,而我们故乡,包括临近许多乡镇,包括跨县,到南安县的华美村等村镇,都是每年春节都有约定的大型、超大型的“请火”敬神活动,正如卫国兄所描写,迎送神像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吹拉弹唱,鞭炮齐鸣,队伍中有永春县的,有南安县的,这支队伍很长很长,但是最后终点一定是天柱山顶,到达天柱山顶时,奏乐,火枪,鞭炮一定最热烈,气氛达到最高潮。

  从小到大,我曾经经历几次观看夹漈“请火”敬神活动,从山西回到福建厦门以后,有一次我和我大哥还到华美村看“请火”队伍,乐队正在演奏的一支故乡流行的古曲,我们都很熟悉,我们不约而同一起跟着这支曲子一种唱到底,然后一起笑起来。记忆犹新。

  我一直不知道“请火”敬神活动,究竟敬神敬的是什么神?从卫国兄文章,我才知道原来敬的是炎帝神农氏这尊至高无上的大神。从卫国文章,我还知道山西省高平,是炎帝神农故乡。我在山西省晋东南沁县工作12年半,当时的晋东南专区就包括高平县,我分配在沁县中学跟我同宿舍青年教师王克章老师就是高平人,他跟我说,高平有一条河叫“丹河”就是纪念春秋战国时代,屠杀40万人的杀人魔王白起,据说当地还有一道菜是油炸豆腐,就是油炸白起。可见人们对白起痛恨之深。

  我知道的故乡永春县夹漈村的事情相当有限,就谈到这里吧。

2022·1·22·厦门前埔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