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1年校友文萃 >

故乡 那盏温馨的灯---------林少瑜(福州)高中78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1-02-24  【字体:

故乡 那盏温馨的灯
林少瑜(福州)高中78届

  冬月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单位加班,无意中透过窗户看见一轮明月当空,令我无限遐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今晚的闽江是否也有江月照今人呢?我便匆匆来到闽江边。

  闽江两岸高楼林立,璀璨的灯火倒映在江中,宽阔的江面五彩缤纷。我沿着闽江北岸的栈道漫步,寻找江月。举头,高楼挡月,低头,江月无影。心里有点失望。我徘徊在江边,眺望城市的万家灯火,脑海里忽然闪现出儿时,一轮明月照在闽南老厝的天井里,一张小桌,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下,妈妈在教我和弟弟妹妹们读书做作业的情景。昏暗的煤油灯光伴随着那一页页泛黄的书页,让我们几个孩子们找到了童年的好奇心、求知的欲望和快乐,那一盏散发着微弱光芒的煤油灯,不但给黑夜带来了光明,也照亮了我们幼小的心灵。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那一盏盏被点亮的煤油灯下,有着我最温馨的回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下放到闽南老家,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林坂村。那时候村里的照明工具就是“土油灯”(闽南农村的称谓,即煤油灯。)。那一盏盏农户家庭用来照亮,点燃的灯盏,不但驱走了夜里四周的黑暗,也给每位乡下莘莘学子,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在我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家里那盏煤油灯,记载了我所有的欢乐、苦涩、温暖和艰辛,也都编织成今天最美好的回忆。

  尽管家家户户的煤油灯不尽相同,但原理都一样。他们用罐头瓶、药瓶等用具,在上端或玻璃瓶盖钻个孔,用沙布条或棉花卷成灯蕊,再用小铁皮裹着灯蕊插在瓶盖上,一盏煤油灯就做成了。有的人还沿着煤油灯的四周扎根铁线当灯把,可以挂在墙上或床头。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忙完农活回到家中,在墙上煤油灯光的照耀下,一家人围着“八仙桌”吃饭,尽管当时家家户户吃的大多是地瓜稀饭咸菜干,但却其乐融融。在六七十年代没有通电的农村地区普遍使用的还是煤油灯,计划经济时期,煤油要按票到供销社购买,所以细心的女主人会适时调节灯的亮度。只有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才会把灯光调亮些。

  夏季每当稻花吐露的时节,村里的广播就开始广播通知,要求每家每户带上椅子和洗脚盆,同时带上一盏煤油灯,按照指定的地点摆好椅子,在田埂上,洗脚盆要盛上一些水,在水中滴几滴煤油,把煤油灯放在盆中央,然后把盆稳妥地安放在椅子上。夜晚,乡村的田间,如繁星点点,真是一道美丽的乡村夜景。这是为了捕捉侵害稻苗的飞蛾等害虫而采取的最简单实用又有效的土办法。常常是天亮来收盆子时,盆中的水里飘满被“逮着”的害虫。如今看来,此法真是环保又经济有效。只是现在这道美丽的乡村田园夜景消失了。

  时代巨变,电器时代的到来,让煤油灯时代渐渐远去。但那盏煤油灯,在我的心目中依然没有熄灭,是她在无数的黑夜里风雨相伴,飘摇相随。每每想起,总是那么的温暖亲切,又那么的难以忘怀。

  煤油灯,尤其是母亲教我们读书写字,教我们为人处世的那盏煤油灯,在我心中从未熄灭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夜长夜短,夜夜如此,永远照耀着我人生的历程。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 此时此刻,霓虹闪烁,灯光秀丽,但我更想念家乡,想念家里那碗热粥,想念那盏昏黄的煤油灯。那盏温馨的灯,一定会在我回家的路上等着我。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