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偷 摘 龙 眼---------------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0-09-21  【字体:

偷 摘 龙 眼
陈辉龙 (泉州) 高中87届

  鲁迅先生说过:偷来的东西就是好吃,也记得最牢。

  我老家虽然也叫小山村,但真正离山还有一段路程,没有自个辖管的山地。七八十年代间,十几户人家就挤在古大厝里,四周都是农田,除了猪圈外,各家基本没有什么自留地,也就基本没有什么水果树,想摘个果尝个鲜,难喽!

  记忆中,当年我们生产队只有一棵龙眼树,枝繁叶茂,非常高大。它长在古厝大埕左上侧、林婶家的猪圈旁边,至于是什么时间、什么人种的,就不得而知了。由于那地方属于林婶家自留地,这颗龙眼树自然就归属林婶家所有。

  每年的夏天,只要一出大厝门,就能看到一挂挂龙眼压满枝头,圆如骊珠,赤如金丹,正所谓:外衮黄金色,中怀白玉肤。臂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它们时时在挑逗人们的味蕾,直让我们这帮“坏小孩”是羡慕嫉妒恨。几个“志同道合”的玩伴耐不住诱惑,一合计,老办法,偷!

  偷摘行动从七月份就可以开始了,这时候龙眼还没有成熟,最大的也就小指头般,肉只是薄薄的一层,吃起来不饱嘴,味道也淡。但黑龟冇忍了扫,管不了那么多了,有总比没有的强,况且这会儿主人家一般不大会去注意,相对好偷。白天,哥几个装着在抓龙眼鸡,夜晚,就咋呼着抓萤火虫,爬上爬下,大吆小喝,虚张声势,表象伪装得很好,其实眼珠子一直盯着那龙眼,看见大一点的,迅速伸手摘了下来,装进兜里。待几个兜快满时,我们也就凯旋而归了,随即把龙眼鸡和萤火虫赏给小弟弟小妹妹,寻个旮旯角吃将起来。虽说味道水水的,但大家伙却吃得津津有味,偷来的东西感觉就是他娘的好吃。有道是:顽童从禽携果去,孺子捉萤得珠归。不须直待枯成腊,便遣尊前解褐衣。

  经过骄阳的曝晒,龙眼大得很快,到了八月,已进入了成熟期。滚圆的龙眼像尖溜溜的小脑袋,挤成一串,悠悠欲坠,令人口流涎水,几欲并掌去接。此时,再用捉龙眼鸡、萤火虫那招去偷已经不行了,因为林婶家早在树下搭起一个小帐篷,全天候进行守护 ,林婶的小孙子福安还在一张破纸皮上歪歪扭扭写了“偷一罚十”四个大字,挂在树干上。“敌情”有变,不敢大意,聪明的我们随之改变战术,使出“弹弓法”。

  每人装备上一幅小弹弓,猫在一个非他们所见之处,趁守护人不在或不注意的当头,比如夹蹦(吃饭)、挺尸、拉屎等等,屈着小腿,拉尽弹弓带,瞄准后射出石头蛋,记住,这石头蛋要挑大点圆些的那种,打击面才会大些,且又不容易打破龙眼外壳。随着“噗”的一声细响,几个龙眼应声相继“啪啪”落地,这时不能着急,先观察帐篷周遭是否有动静,确认安全后,才装得若无其事地走过去,迅速捡起揣进兜里,接着往前走,特意绕上一个大圈,以麻痹“敌人”,之后再返回到原阵地,继续下一轮的射击。期间如果出现“敌情”,不敢恋战,立马就得停弓收兵,转移到安全地带,享受胜利果实。这“弹弓法”理论上归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对此,我们是颇有“心”得的:耐心而不贪心,小心而不走心。

  这时,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不用石头砸,岂不是更干脆些?没错,用石头砸龙眼省事是省事,但动静太大,且会造成枝叶的折断,或者会让整挂龙眼明显受损,这些都会引起主人家的警觉或注意,欲速则不达,此乃兵家之大忌,所以我们一般不予采纳。另外,友情提示:汤常不汤凶!千万不敢上树去摘,因为一上树就叫偷,在树下那叫捡,性质完全不一样,而且上树很容易被主人家堵住,抓个现行,那不仅是面子不好看的问题,还会连累到大人,龙眼吃不着,倒要吃上一顿“狗头喷血”加“竹筛子炒肉”。

  看到我们偷得这么专心致志,老天爷也相当给力,在这期间往往会送来一两场不期而遇的台风。看着狂风暴雨,大人们是愁眉苦脸,而我们则激动得花枝乱颤,因为又有龙眼可以吃了。经验所在,你不能等到台风过后才去,那会儿人多,捡不了多少。待风雨小些时,我胡乱披个雨衣,抓个塑料袋,兀自奔到龙眼树下,很快就可以捡回满满一袋或熟或半熟的龙眼,虽说被淋得落汤鸡似的,还受到妈妈的嗔骂:吃得都快出皇帝了!但一整天脸上都洋溢着甜甜的幸福,内心里更是在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然些吧!

  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伙贩子,把整棵龙眼包了下来,并竖起梯子开始采摘。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最后的机会,大家都聚在树下,争先抢夺掉在地下的散粒,往往掉下的龙眼还在地上蹦跳时,已被几双小手踊跃扑住。由于那帮贩子都是外村来的,不大敢驱赶我们,所以大家兜里都鼓鼓的,也该这样,最后一次了嘛!当然,我们也是王八穿裙子——守规定(龟腚),筐里头的一般不会去动它,大家相安无事。半天功夫,整颗树已基本被摘光,贩子们载着龙眼扬长而去,我们打扫完地下“战场”后,开始搜寻树上的“漏网之鱼”,一旦发现有漏粒,够得着的就爬上去摘下,够不着就拿根长竹竿敲击。直到实在没有了,大家伙这才悻悻而归,盼望来年的另一个夏天。

  如此淘气的小时候,才是关于家乡和童年心底里最柔软的记忆。有一种味道,只有我们知道。

  现如今,每逢金秋,我常常会卸掉一身城市的浮躁与喧嚣,溜回老家,再做一次“偷摘龙眼的孩子”,生活不就是在最舒服的地方尽情淘气嘛!没有膨大剂、保鲜剂、防腐剂等各种“荣耀”套路,享受与大自然的亲近,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回忆童年的甜蜜,不亦乐乎!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