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母校的杨桃树--------------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0-07-06  【字体:

母校的杨桃树
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

  偷桃日当午,汗滴树下土。谁知东片先,悄悄把你堵。

  记忆中,母亲国光中学的花草树木很多,姹紫嫣红,遮天蔽日,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学校。不过,说来有点惭愧,除了那玉兰树和杨桃树外,其它的我基本都给忘光了,玉兰花有初恋的情愫,不能忘,杨桃则可以吃,没法忘!

  杨桃,有地方也称之为洋桃、阳桃或酸阳桃。其横切面看起来很像五角星,所以也有人称它五敛子或星星果。另外,杨桃整体长相像个风鼓叶,而风鼓叶闽南话就叫拉嗒,且杨桃的闽南话听起来像“羊头”,很拗口,所以我们这旮旯通常就喊它拉嗒了,很顺溜。

  杨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开花结果,花果同枝,树叶四季常青,俗话说“杨桃果不离身”,这是其它任何水果都没有的。成熟的拉嗒有碗口大,颜色黄澄澄的,水分充足,油光发亮,如玉般的温润,非常养眼。它的味道是甜、涩、酸三者合一,甜是淡淡的,涩是若隐的,而酸则是冲着的,一口下去,三味杂陈,立体而生动,生津止渴又润喉。清代两广总督阮元赞之:“诚告知味人,味在酸酣外”,而路边社早熟记者春凌同学则称:“涩酸犹甜,乃初恋之觉”。

  在母校新华楼左前侧的坡地上,有三棵杨桃树,高大繁茂,芊萰葱茏。它们呈三角型相互簇拥着,一起看日落日出,一起听朗朗书声,一起沐风栉雨,一起开花结果,活得非常美好。每当花开的时候,它们最为耀眼,花序成伞状或圆锥状,白色、紫红和萼红色间或的花团像给杨桃树披上彩色的衣裳,很有点樱花的样子。其花蕊很小,但集束在一起,汇成屡屡的清香,吸引了大量的蜜蜂前来采粉,就连美丽的蝴蝶也绕着枝头翩翩起舞。而此时,一串串或绿或黄、或大或小的拉嗒铃铛般地从叶腋垂下,在花团淌动的气息中悠然摇曳,玲珑剔透,恍如神品,有道是:杨桃压枝沉欲坠,寒冬未尽已春天。它们在枝头竞相斗美夸丽,一时间,艳压群芳,独立无朋,有诗云:一气浃群芳,漫坡踯躅黄。有谁相领略,自解度春光。

  簿书忙里偷桃去,与君笑入春风里。大家都知道,那年头,同学们普遍都穷,想吃个水果,基本都得靠偷。母校的拉嗒是如此的诱人,怎能不让我等起盗心?心动不如行动,经常是午膳过后,趁老师们都在休息,哥几个慢慢踱到杨桃树下,假装在草坪上小憩。磨蹭一阵子,一瞅四周没了敌情,迅速抓起地上的石砾或脚下的拖鞋,大致瞄一下,朝着目标猛砸,随着“嚓”的一声,拉嗒“砰砰”落地,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一下不够,再来一下……一般每人能有那么四五个大黄拉嗒,我们就收手了,盗亦有道嘛!大家快速离开“作案现场”,来到大操场的台阶上,一边乘凉,一边品尝胜利果实。您甭说,偷来的东西感觉就是他娘的好吃!正所谓:忆醉新华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芦柑熟,贵似荔枝来。

  出来偷总是要还的。记得,有一次,我操起一块泥石猴扔了上去,恰巧砸在枝干上,又弹了下来,不幸落到“共犯”金子来的额角,还好,只是冒个小青包,由于他脸上的青春痘很大个,所以看起来不是很明显,不过我还是吓出一身冷汗,要换成是一块砖头,估计金来兄脑门就得开瓢了。还有一次,还是这位金来兄,用他的一只破凉鞋砸上去,结果拉嗒没下来,凉鞋也没下来,一根枯树丫刚过穿过鞋攀带,金来兄顿时傻了眼,找来能找着的东西一通猛砸,我们幸灾乐祸之余,也加入了砸鞋运动。然而,可能是挂牢了,凭你怎么砸,鞋子愣是不下来。没得办法,金来兄只能战战兢兢地爬上树,想把它摇下来,可这时候,生管老师东片出现了,刚好把他给逮了个着。据他后来说,老师先是把他一通臭骂,接着来一番思想工作,最后让他再写一份检查才了了。哎!人要衰,放屁都会弹到脚后跟。

  就这样,这三棵杨桃树温暖而又长情地陪伴我渡过了中学时光,在给我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莫名的感动。我总觉得,它们就是一种图腾,母校是躯干,恩师是叶子,而果实就是我们学生。且看,那躯干一律低调的暗灰色,且不会一味得意洋洋向上长,而是努力地节外生枝,尽可能撑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那叶子的颜色看上去,并不像其它树叶那样浓绿,那样张扬,但却显得宽大朴实,不悱不发;可是,它们的果实却独具特色,争先恐后地次第成长,让人们在凝神驻足的欣赏中,看到了生命的潜能与活泼张力。帝爷公灵签亦云:扬帆海上风更劲,桃芬李芳香满园,三阳开泰吉祥送,五星朝斗捷报传。这其中的玄机就不消多说了,我相信一众校友们会和我一样,有着同样的感受,以至于至今仍对它们心心念念。

  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母校,我的脑海立马会向往起这种画面:曾眷花开当眷果,情浓果熟呼围坐。杨桃树下自悠然,石桌枱旁多袅娜。可不久前,听说它们早已被好事者砍掉了,叹息之余,我知道我所向往的画面只能停留在憧憬中,无法实现,但一定会天荒地老。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