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澳门大学的校园内 近些年,游客走进高等学府参观成为家庭中将有高考学子外出旅游的时尚项目,所以厦门大学在来厦游客的眼中是网红地。在二游澳门的游历中,我们走进澳门大学,目睹了这所大学的风貌、感受她的无比魅力,且她与厦门大学仅一字之差。 澳门大学 (University of Macau / Universidade de Macau),简称澳大,前身为私立东亚大学,1981年3月,Ricci Island West有限公司获澳门政府批租土地,由黄景强先生、胡百熙先生和吴毓璘先生创办的澳门首间现代大学。成立之初,校舍栖身于氹仔的大潭山与小潭山间,占地仅0.05平方公里。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向中央政府表示,澳门缺乏土地资源,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除了澳门特区和澳门大学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中央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2009年,为支持澳门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的议案,批准澳门大学在珠海横琴岛建设新校区,并授权由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澳门特区的法律实施管辖。澳门特区政府历史性地拿出12亿元澳门币,租借珠海横琴岛1.0926平方公里用地的使用权,2009年12月20日,澳门大学新校区在横琴岛开工建设,这才终于解决了一个困扰澳门大学已久的用地问题。2013年7月20日,新校区正式按澳门特区法律实施管辖,2013年11月5日,投资逾百亿的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正式启用,占地1.09平方公里,一个沿用澳门法律管辖的全新校园,面积比旧校园约大20倍,可容纳至少15,000名学生。2014年8月,澳门大学完成迁校。
2002年,澳门特区政府批示成立“澳门大学修章工作小组”,正式启动澳门大学章程的修订工作,并且强调修章的目的是要实现澳门大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2006年9月,澳门立法会通过了《澳门大学法律制度》,行政长官颁布新的《澳门大学章程》,根据章程,校董会为大学最高合议机关。
澳门大学的标志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校徽图案和大学的中文(澳门大学)、葡文(Universidade de Macau)和英文(University of Macau)的名字。校徽由一个五座城堡冠顶的盾牌和分别用中葡文书写的"澳门大学"的校名字样组成。书上的钥匙是知识之匙,用以打开知识宝库;四周的海浪代表着大学身处中国海域的一个小岛上。大桥寓意文化的沟通,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象征。澳门大学为创校时将中国圣贤提倡的五种美德典范"仁、义、礼、知、信"奉为校训,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也代表澳门大学致力培养具备这五种崇高品格学生的使命。校徽采用红、蓝、金三色,代表着希望、幸福及人类之进步,象征着澳门大学一直致力创建国际化、多语言的学习环境,为澳门及国际培养具跨文化视野的卓越人才。 澳门大学校歌。校园初期在凼仔沿山而建,如今在横琴重新铺设,不论今昔,澳门大学校园均为汇聚灵气,孕育秀气之地。澳门大学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聚中外人文之精英,得以三十而立,枝繁叶茂。引用澳门大学校训,“仁、义、礼、知、信,育我品格”,以这九个字强调澳门大学育人之重要;“文、理拓新疆,长我才情”,这九个字形容澳门大学文、理兼重之教育纲领,并拓展学术新领域之精神。“潭山初建,琴岛重筑,校园毓秀钟灵”,以这14个字形容澳门大学校园之发展。“华夏根基,中西风采,澳大茁壮长成”,以这14个字形容澳门大学历史;“立足豪江,神驰万象,国际视野分明”,以这14个字点出澳门大学师生脚踏实地之沉稳,“万象宾客”之豁达,及国际视野之广阔。“博学笃行,爱国爱澳,大学勇闯新程”,以这14个字形容澳大人应有之雄心壮志及国家对澳门大学之鼓励及期望。 澳门大学图书馆。图书馆馆名由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题写,由葡国著名建筑师MarioDuarteDuque设计。大楼楼高五层,面积15,000平方米,外型设计独特,远望像由三本书及一面光盘组合而成,象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图书馆于2014年7月迁入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大楼,为澳门最大规模、设备最先进,馆藏超过500多万册(件),其中纸本图书约53万册、期刊6000种、古籍24000册、视听资料12000种、书画文物近千种、档案特藏3000种、缩影资料7000卷。图书馆电子资源包括电子资料库285个、电子图书约50万册、电子论文约400万篇、电子报纸4000种及电子期刊超过10万种。 澳门大学是“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创始成员。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澳门大学跻身前350位。近日,QS世界大学排名组织公布了2019-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其中2019-2020年澳门大学世界排名第387名(链接《大学生必备网》 https://www.dxsbb.com/news/27226.html )。 澳门大学现有学生约10,000名,设有人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学院、中华医药研究院、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所,以及荣誉学院,开办学士、硕士、博士等约130多个学位课程,授课语言以英语为主,部分课程以中、葡或日语授课。澳门大学多个专业领域在东亚地区都是排在前列的,微电子专业已经跻身世界前十。撇开领军的葡萄牙语、中医药、微电子、博彩管理等专业不谈,澳大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ACCA考试可以免考九门,ACCA给出的最多豁免门数也就是九门,在这个方面是和香港的一流大学是同等待遇的,而内地会计专业排名第一的厦门大学会计硕士也只能免考九门。现时,澳门大学借鉴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成功经验,全面转型为住宿式书院式大学。新校园现设八所住宿式书院,书院与学院制度相辅相成,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可一起学习、竞赛、娱乐和生活,并在激励与合作之下学习自律管理、自主行动、自我成长,达致全天候、多方位培养人才的目的。 由于澳门大学进入内地招生较晚,加之更为关注本澳生源而不注重在内地宣传,而且澳门没有香港的永久居留政策,所以在内地录取分数方面要低于港校。澳门大学的毕业生在申请工作和出国深造都有一定的优势,澳门大学与全世界多所一流大学建立了交流项目和学分互认协定。毕业生在欧洲,美国,中国内地,港澳台的各行业都有很多的就业,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澳门大学有毕业生进入名校攻读研究生,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华盛顿大学、田纳西大学、哈佛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乔治敦大学、波士顿学院、鹿特丹管理学院、香港大学等。 澳门大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了一大批爱国爱澳人才。国家科技部先后批准澳门成立四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澳门大学建设,“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共同建设,此举肯定了澳门大学在集成电路和中医药领域的卓越成就。澳门大学的“濠江学者”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本地出身的优秀学者回流澳门。短短几年,澳门大学已经吸引了20多位澳门出身的优秀学者,其中多位已经成了澳门大学的主力教授。目前澳门大学已建立一支拥有560多人的国际化优秀师资队伍,许多教员更在世界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澳门大学一直大力发展科研,近年更明确了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思路,全校教师也明确了创造一流成果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成果。澳门大学在一些领域,如物联网等在重要国际会议和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在大中华地区均居领先位置。有越来越多的教学人员获得了全国乃至国际上的认可,分别当选为美国多个专业工程师学会会士、葡萄牙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等。另外,微电子研究团队更获得2010何梁何利基金科学奖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澳门大学还启动了“澳门学”的研究,使其成为世界学术界公认和理解澳门文化和社会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澳门大学透过向世界杰出人士颁授荣誉教授或荣誉博士学位,如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美国第43任总统、即第54届-第55届)、获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的菲尔兹奖的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李肇星(2003年任外交部长、2008年3月,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James A.Mirrlees教授、莫言教授(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Robert C. Merton教授(获得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文学家金庸等,加强了大学与海内外的联系,提升大学的国际声誉。 澳门大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她的探索和尝试,也给邻近地区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启示。新校区内教学设施齐备、科研设备先进,为澳门大学崛起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以科研资金为例,“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大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多元化的经费支持。澳门大学不仅能够利用澳门科学技术发展资金,还能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且参加广州和深圳的科研项目。这不仅对澳门大学、也为港澳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得益于内地和澳门在人才、资金等方面更加紧密的联系,澳门大学成功搭建了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凭借着优越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吸引了众多全球顶尖人才来到澳门,共同推动澳门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发展。作为澳门唯一一所国际化研究型公立综合大学,澳门大学已形成了“立足澳门,建设澳门;融入湾区,面向全国,服务国家;走向世界,贡献人类”的新发展定位,为社会培养既有专业才能,又有广泛知识和高尚品德的人才,稳中求进,努力建造成为一所具有区域特色、高水平的一流大学。
后记: 饶宗颐大师的学术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至今已出版论著50余部、论文400多篇。根据他自己的归纳,其著述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