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情缘 我本山区农家人,是六十年代初期考上厦门大学,才有机会见到大海。从此,我在厦门这片热土上读书、工作、成家、生活……与大海结缘,大海用广阔的胸怀为我们提供搏击风浪的舞台。人们说:“厦门是城在海中,海在城中”。厦大校园的一幢幢楼房仿佛都是从海中冒出来的红砖绿瓦,琼楼玉宇。 我是大海的粉丝,大海的涛声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我们喜欢在海中游泳,书生意气,同学少年在海中戏水、搏击风浪,又跑到沙滩上追逐嬉闹,摸爬滚打,滚了一身泥沙,又跳到水里自由自在的游起来。我们也经常到海边散步,观察大海,思索人生,看天上云卷云舒,大海潮起潮落。大海的表情千变万化,有时风和日丽,碧波万里,金光闪闪,浪花也显得温顺柔和;当暴风雨来临时,大海霎时变了脸,狂涛巨浪,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浪花也有自己的个性,每一滴水,每一朵浪花,当溅到沙滩时,瞬间即逝,不见踪影,当千万朵浪花汇聚成一起,抱成一团,就有排山倒海的力量。我们人类生命个体,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多么渺小,当大家齐心协力,抱团发展,就会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大海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我们在厦大校园的生活也不单纯是诗情画意,书声朗朗,有时也会起风起浪,我们除了念书外,还要参加真枪实弹的军事训练和站岗放哨,每天晚上都要轮流背着枪,去海边站岗,几十步一岗,还有联络口令,遇到暴风雨的夜晚,我们面对黑茫茫的大海,听到海浪的喧嚣,巨浪扑到岗前,要防止“水鬼”从海中冒出来,这些都考验我们的意志和胆量,作为学生只懂得要提高警惕,保卫海疆。这是大海留给我们的记忆。往事如烟,如今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厦门港的风浪,不再充满硝烟,海峡的一水之隔,割不断中华民族的骨肉深情,金台同胞带着希望,带着思乡情怀,乘风踏浪,涌来大陆,寻根拜祖,探亲访友,投资兴业,大陆同胞也纷纷跨海而去,进人宝岛台湾,旅游观光投资贸易,同胞血脉,水乳交融,共寻发展,同谋福祉。厦门港的风浪已成为传递同胞情骨肉亲的金桥。从曾厝埯、黄厝到五缘湾以至整个东西海岸线都成为旅游观光的圣地,美丽的环岛路是厦门岛的标志性景观。厦门大桥、杏林大桥、海沧大桥、翔安隧道,成了建设城乡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的金光大道,厦门港通往五洲四海。 厦门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多种多样。有活蹦乱跳的大虾;有美味可口的黄花鱼,黄趐鱼,大鲨鱼,白带鱼;有披盔带甲的大螃蟹;还有厦门特色的土笋冻。每逢业务接待,亲朋来访,我总喜欢带到海边沙滩上,摆上一桌,点了鱼虾章蟹,大家围在一起,边品尝海鲜,边倾听大海的涛声。外地客人都称赞我们厦门人,生活在海上,有口福,很幸福!确实,往日的筼筜渔火,今天的点点鱼帆,都是大海对我们的恩宠。 科学证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从海洋进化而来,现有海洋生物占地球生物总数的百分八十以上,地球上陆地本来很少,经过环境的变化才形成了七大洲,即使这样,陆地也只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三。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人类,海洋提供了无穷尽的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厦门作为海岛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海洋经济是我们的强项,我们有广阔的海洋,有漫长的海岸线,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美丽如画的海洋风光。这是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有利因素。我们要爱护海洋,保护海洋环境,防止一切污染海洋的短期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