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远荣传记文学新作一赞 |
为李远荣传记文学新作一赞 年内,2019年12月11日,我突然收到一封快件,没有落款,不知道谁寄来。打开是一份杂志《香港书评家》总第11期2019年12月,应该说是最新的一期。封面目录头一篇《香港书评家研讨会专辑》,第二篇,研讨会纪要 有三个人,第一位就是李远荣,我们在国光中学1953-1959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同窗共六年的老同学。我想,就是远荣兄寄的。 李远荣是香港著名作家,可以说是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光他送给我的大着就有二三十部:《李光前传》、《“李光前传”论文集》、《名流雅士逸闻》、《名仕婚姻》、《探微集》、《清心集》、《奇人异事录》……,他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和传记文学》此文中列举的大着,基本上我都有幸得到保存了。李远荣著作的方向和主要思想艺术成就,就是传记文学,他的传记文学的思想艺术成就,堪称熠熠生辉,1998年3月初版的《李光前传》就是最突出的一例。此书出版轰动一时,而且延续多年。跨世纪曾经隆重举行《李光前传》学术研讨会,我应邀用学术论文参加,我的题目是《青出于蓝青护蓝 青蓝交辉相益彰——李远荣“李光前传”的启示》,文章三部分的小标题是:一、高贵的商人——为商人正名;二、人文与科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三、造福乡梓,神圣联盟——青蓝交辉青护蓝。 远荣兄的文学著作,他的文字功夫,我有两个感觉,一是古文修养,二是国学功底,都比较深厚。十分佩服。他的行文用语,中国古诗词,中国古代典故,常常随手拈来,举一反三,恰到好处。形成自己著作行文的艺术特色。语言老到。我很赞赏。 李远荣还有一项突出成就,就是郁达夫研究。他的郁达夫研究,与传记文学密切相关,集中在探究作家生平,硕果 累累。我感谢复旦大学唐金海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教材给我几个“重项”,其中之一是著名作家郁达夫。在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小节。让我跟这位作家也结下缘。在我了解远荣兄郁达夫研究的诸多成果以后,我撰写《追一斑而知全豹——李远荣(人本主义)“郁达夫研究”》,承远荣兄推荐,发表在2005年9期《香港文学》。我以为,李远荣郁达夫研究的核心思想是人本主义。 李远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和传记文学》此文发表在《香港书评家》总第11期,远荣兄的标题两句名诗来自唐朝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我已经久不见此诗,而老兄却似乎轻轻拈来,就恰到好处。此文回顾自己与传记文学的结缘和著作的历史,母校国光中学是源头,著作从香港开始,后来与台湾《中外杂志》、《传记文学》,尤其《中外杂志》关系密切,曾经每一年为他们写了十多万字的稿子,他的传记文学以人物传记为主,大约有40多万字。殊为可观。本文追溯许多珍贵资料,如张恨水、胡适等人,因为我对传记文学知之甚少,不敢多置喙。本文最大篇幅写到四位名人:曹禺,冰心,王弘之(孙中山先生的外孙),王映霞。 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前两位:曹禺,冰心。一位戏剧大师,一位上世纪五四时期著名作家,冰心不仅散文影响大,而且小说也十分了得。远荣兄之所以跟这两位大师级作家结缘,完全是远荣兄为人特别真诚,特别真挚带来的。1988年,曹禺、夫人李玉茹到厦门参加闽台探亲晚会,曹禺在参观胡里山炮台时候,特别怀念台湾的梁实秋先生,赞赏他编制的《英汉辞典》,可惜在大陆买不到。李远荣知道此事,毫不犹豫把自己的一部寄往北京赠送曹禺。此事让曹禺特别感动,感激,亲自撰写一幅墨宝回赠李远荣。这幅墨宝写的是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去黄鹄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曹禺先生书法后,相当客气题道:书奉 远荣先生粲正 龙年元月。这是何等珍贵的回赠啊!为了纪念此事,李远荣撰写《曹禺大师和我的一段奇缘》。曹禺逝世后,《人民日报》编了纪念专辑,此文收入专辑之中。 香港人喜欢冰心的书,当时许多盗版。有一年,李远荣把香港翻印的冰心《寄小读者》寄往北京请冰心先生签名,她收到以后,在书上题了几句风趣幽默的赠言:“这是一本香港野鸡书店出的书,不值得一买,李远荣先生,你上当了!” 曹禺,冰心,李远荣经历跟这两位大师的郑重有趣的交往。确实特别难得。 事情过去多年,回顾起来依然亲切难忘。《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和传记文学》大作此文,引发我们许许多多亲切的记忆。值得一赞! 最后,我想为香港能够创办文学评论杂志《香港书评家》大大一赞!香港的文化界、文学界,还有一群有心人,为了中国文化继承发展,为了中国文学继承发展,大家齐心协力做贡献,令人钦佩!令人敬仰! 2020·1·12厦门前埔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