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七子之歌•澳门》---------戴金安(厦门)高中75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0-01-03  【字体:

《七子之歌•澳门》
——写在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20周年
戴金安(厦门)高中75届4班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已经过去20周年了。

一、《七子之歌•澳门》的由来

20年前后的一段时间,《七子之歌•澳门》的曲子,不时地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这是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1998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关于澳门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全面介绍了澳门的历史渊源、回归历程、经济发展、文化等。《澳门岁月》经过近长达一年的拍摄、编辑和制作,该纪录片1998年12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而《七子之歌•澳门》正是这部六篇十二集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曲。这是容韵琳领唱的视频:

《七子之歌•澳门》
音乐综合  2017-12-20 09:15:50

二、《七子之歌•澳门》的歌词与作者、谱曲和领唱者

《七子之歌•澳门》
【作者】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发表在《现代评论》上的《七子之歌•澳门》(图片取自互联网)

《七子之歌•澳门》的作者是著名诗人、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时写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第一篇,其余六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当时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九龙、旅大等七个地方先后被西方的帝国主义列强霸占、租借,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下组诗《七子之歌》,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澳门只是“七子”之一。诗人从《诗经•觊风》中“七子不安其室,回其母心,自怨自菱”获得灵感。这时诗人满腔的激情一下子喷发出来,写下了这组诗,有如下引言: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闻一多先生不堪忍受异国他乡的侮辱,毅然回国,不久后他就见到了“五•卅”惨案,那列强横行、山河破碎、豺狼当道、民不聊生、风雨如磐……哭诉着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从而表现了对七子热盼统一的期盼之情,此诗一问世就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共鸣。诗人自己未曾预见的是,70多年后,《七子之歌•澳门》由作曲家李海鹰谱成歌曲,在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时广为传唱。

由于这篇《七子之歌》组诗不在诗人的两部著名诗集《红烛》、《死水》之中,也没有收入《闻一多全集》,因此,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并不为人们所熟悉。直到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活动中,有人提起了这组作于七十多年前的诗篇。当年4月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曾刊登1947级校友施巩秋题为《重温七子歌思念闻一多》的文章。

1998年初,大型电视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时,发现了《七子之歌》,经音乐编辑武咪咪推介、总编导决定请著名音乐制作人、广东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李海鹰生于广州、从珠江边走出来的当代作曲家。对于澳门有着割不断的情缘,他父亲的家乡就在离澳门仅一衣带水之遥的南朗乡,那里很早以前与澳门同属香山县,小时候他也曾去过那里一次,澳门的歌谣也是他儿时记忆里的童谣。

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先生的诗句,用心灵体会着诗的意境,寻找着最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曲子,并作为了《澳门岁月》的主题歌。他将澳门的风土人情和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带着深沉的南国音乐情怀,并从配器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

演唱《七子之歌•澳门》小女孩叫容韵琳,当年才八岁,是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二年级的一名学生。纪录片《澳门岁月》主题曲创作出来后,摄制组委托澳门的朋友在学校给小学生教唱,再由音乐老师选上几位基础好的学生进行集中教学。有幸的是,容韵琳被选为试唱的学生,并且从几千名小学生中脱颖而出。尽管容韵琳普通话咬音不准,最后摄制组还是选定了由容韵琳来演唱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曲,恰恰正是因为容韵琳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和童声的魅力,与曲调设计浑然一体。2008年,容韵琳考上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系,毕业后做了一名澳门特区政府公务员。


▲容韵琳九岁,199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演唱《七子之歌•澳门》(图片取自互联网)

在纪录片《澳门岁月》的宣传中,那时《七子之歌•澳门》是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出,第一次走进了观众的视野,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时广为传唱,令每一个憧憬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中华儿女激情难抑。后来《澳门岁月》总编导感慨地说:“主题歌词选用闻一多先生的诗是我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和关键,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这个感觉。”

三、《七子之歌》的作者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在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他积极投身到了抗日救亡,争民主、反侵略的革命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先生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并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一系列谴责国民党、鼓舞人民群众的话语。他为《学生报》的《李公朴先生死难专号》题词:“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来!”1946年7月15日,他大步走进云南大学至公堂,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他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现场国民党特务吹口哨、跺脚,毕竟先生终归还是那个无惧一切的先生,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历史上著名之《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四时许,闻一多在和儿子闻立鹤相伴回家、离家十来步之处,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四、闻一多先生之墓及纪念馆等


▲2015年国庆间游云南时,拍摄
“西南联大”校园内的闻一多先生衣冠冢

闻一多先生被害时,年仅48岁。其遗体火化后,部分骨灰撒在滇池里。今云南师大内四烈士墓前,有闻一多先生衣冠墓;校园民主草坪中,立有闻一多先生红砂石雕立像,长袍围巾,手握烟斗,低首沉思……在原西南联大校园内,立有柱碑一方,上书“闻一多烈士殉难处”,今周围石栏铁链,植有花木,肃穆庄重;左边有闻一多故居(被改造成一所幼儿园);在原西南联大附近的昆明翠湖岸边有“闻一多先生文学艺术走廊”,周边高校环绕、多所重点中小学、幼儿园集中,对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很好的传播、宣传效应。同时,它充分挖掘了昆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革命精神,丰富充实了翠湖周边的历史文化内容。

寻找昆明的红色地标:闻一多殉难处(视频)

闻一多殉难处纪念碑(视频)

闻一多先生被害时,长女闻铭才13岁,她也是父亲非常疼爱的儿女之一。诗人生前给女儿闻铭的信中昵称她为“大妹”。闻铭在随母亲去解放区之前,曾偷偷跑到父亲牺牲的地方挖了两血土,装在自己做的两个小布袋里,至今仍精心地保存着。20世纪70年代,她笔录了母亲高真有关父亲事迹的口述,并整理成《闻一多牺牲前后纪实》一书出版,该书是研究闻一多的重要文献。

闻一多先生的另一处墓地坐落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内,差不多有一人高的青灰石墓碑上,是铜质浮雕头像、叼着烟斗、戚眉沉思,就像诗人本人那样洒脱、无惧。墓碑的前面有展开的书的造型,刻着1951年安葬闻一多先生骨灰时民盟中央敬撰的生平简介:闻一多同志,湖北浠水人,生于一八九九年。历任武汉、清华、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早年写新诗,中年精研诗经、楚辞、古代神话。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发生以后,献身人民民主革命事业。一九四四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委员。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遭蒋匪帮暗杀。享年四十八岁。

闻一多先生的墓地经常被鲜花包围,来这里祭奠诗人的人们络绎不久,以示纪念、哀悼。这鲜花是无数的鲜血铺垫而来的,就像是在尸骨上茂密开着的红花,残忍又美丽——他背负着自己理想的巨石,砥砺前行。他是革命的斗士,思想的先行者,他勇敢、坚定,不向恶势力低头,人身虽死,思想永存!让人肃然起敬。


▲闻一多先生陵墓(图片取自互联网)

闻一多纪念馆。坐落在湖北省浠水县城,诗人故乡凤栖山麓的清泉寺遗址上,纪念馆占地15亩,建设面积2000余平方米,主体工程是一座庭院式的仿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环境。展览内容为铜像、序厅、《闻一多生平事迹简史》展、碑廊及其它景点。纪念馆是1984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1988年开始动工兴建,1993年5月18日开馆。2001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重点博物馆,中国民主同盟湖北省委盟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汉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禹锡、苏东坡、魏了翁等许多历代文化名人来此游历过,并留下了许多诗词名篇,是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她化育了红烛精神。闻一多纪念馆陈列着诗人的生平事迹、著作、诗、文、书、画、篆刻、金石手稿和遗物;陈列着毛泽东、朱德、宋庆龄、郭沫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近现代中外文化名人、学者、艺术家对诗人研究的文论、专著、题词、诗文书画原迹,及有关文献资料。

闻一多公园。2018年11月1日,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俊发城“闻一多纪念馆”奠基仪式也盛大启幕——规划建设一个占地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的“闻一多公园”,公园内包括“闻一多纪念馆”,并希望把“闻一多公园”及“闻一多纪念馆”与龙泉古镇内众多名人旧居作为长期传承西南联大这段历史精神的永久基地,在纪念和缅怀之余,实现由纪念向教育的升华,向公众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传播。“闻一多公园”和“闻一多纪念馆”所在的龙泉宝云片区有着梁思成、林徽因、闻一多、朱自清和中国营造学社等大量名人故居和“一颗印”式昆明传统民居,它不仅是昆明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镇,其规模和文化内涵在全国都很少见。

五、后记

(一)“七子”之一回家了。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谱写了一首首恢宏壮丽的历史诗篇。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华七子”命运的历史性转折发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在这块曾被八国联军烧杀掳掠的土地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幕惨痛的悲剧。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恢复行使主权;两年之后,中华民族以又一个洗雪耻辱的时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1999年12月19日夜,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灯火通明。23时58分,红绿两色的葡萄牙国旗和澳门市政厅旗像帆一样滑落,20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和绿色带有莲花图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准时升起。中葡两国政府在这一刻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从此,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又迈出重要的一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高悬:“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横批“澳门回家”。闻一多之子闻立雕说:“父亲期盼骨肉团聚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愿父亲九泉下有知,与我们同乐。”

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的肯定,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一样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的和平中国。

(二)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视频)

在记忆中,我们当年中学求学时,《语文》课程曾有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一文,现录入如下链接:

(三)致远朗读:归来——寄情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郭大昌(澳门)

(《推荐“致在远方”的微信号》一文中有专门叙述)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