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四合院符合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悲剧性 |
《情满四合院》符合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悲剧性” 在老伴带领下,我们家这一段相当着迷电视连续剧《情满四合院》,百看不厌。这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其实我们去年已经看过,今年又看,依然被深深吸引。 《情满四合院》46集,是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涉及新中国改革前后几十年历史。故事发生在北京一个大四合院里边许多户人家,这些人家大多数在北京一家几千上万工人的轧钢厂工作。 这部连续剧“剧情简介”是这样写的: “何雨柱是钢厂食堂的厨师,为人善良仗义却口无遮拦,人称‘傻柱’。同院住着钢厂工人秦淮茹,她讲孝道,又能干,膝下有一儿两女,但丈夫因工伤去世,日子过得比较艰难。院里住着钢厂放映员许大茂,为人自私自利,跟傻柱是对头。院里还住着三位受人尊敬的老工人,人称‘三位大爷’,一旦院里发生邻里纠纷,都由三位大爷协调解决。傻柱看似不着调,却心地善良,不仅对秦淮茹一家的生活资助颇多,还为孤寡老人聋奶奶养老送终。傻柱在与邻里之间的相处中逐渐成熟起来,有了男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傻柱开办饭店,并把四合院改建成养老院,和所有的‘邻里家人’幸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以上资料来自互联网。) 何雨柱是这部长达46集电视连续剧贯穿全剧的主人公。正如二大爷所说,傻柱因为心地善良,他的路,越走越宽广。他不但帮助秦怀茹一家人,赢得秦怀茹刻骨铭心的爱情,两人结婚,一大家人和和睦睦;而且帮助甚至是拯救娄晓娥资本家一家人逃过文革时期的大劫,赢得娄晓娥同样刻骨铭心的爱情,以身相许,给他生下大喜过望的儿子何晓。傻人有傻福,他以他的大善,赢得一个平凡、一个高贵的不同气质的两大美人的芳心。 这部戏可以探讨许多家庭、伦理、道德、人品许许多多人生、社会的大问题,还有,像电影放映员许大茂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的精神救赎问题(何雨柱就有这种博大的胸怀,许大茂最后穷途末路就是得到何雨柱的帮助救赎)。按照过去的观点,何雨柱应该算是人格高大、精神伟大的人物,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像过去那样的“高大上”的塑造方式,而是把他还是写成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但是亲亲切切的普通人形象。我以为,在艺术塑造上,这是值得大大肯定的一点。 好了,这是题內话,其实,在我这篇文章中,这些都属于题外话。那么,我这篇文章的题内话是什么呢?就是我文章的标题“情满四合院符合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悲剧性”。 我要探讨的是傻柱娄晓娥与傻柱秦淮茹两对爱情的异同。 傻柱娄晓娥与傻柱秦淮茹,这两对,只有一个丈夫,一个男人,两对当中,变量就是两对当中的女人,娄晓娥,秦淮茹,这两个女人绝对都是变量,这两个女人都很善良,但是,两个人思维方式几乎截然不同,一个是特别执着的新思维,一个是特别执着的传统思维。 两对中,傻柱是不变量,而且是完全稳固的不变量。几十年如一日,他始终保持他嫉恶如仇,又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人品和人格。 我要首先肯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参加演出的所有演员们,应该说,这出戏的演员们,无论大小,每一个都表演到位。这里不能一一介绍,首先要记住这些主要演员的名字,从网上我看到以下的介绍: 演职员表编辑 这出戏一开始,秦怀茹已经是一个寡妇,跟婆婆在一起,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何雨柱在工厂食堂当大师傅,经常接济秦怀茹,秦怀茹心存感激,却遭到婆婆的猜忌,秦怀茹把自己的堂妹秦京茹介绍给何雨柱,开始都有好感,结果被许大茂从中插一杠子破坏了。何雨柱找对象成了老大难。一再遭受破坏。娄晓娥开始是许大茂妻子,一直没有怀孕,遭到许大茂一家人的嫌弃,娄晓娥也以为是自己有问题,内心有焦虑,结果被孤寡老人聋奶奶一眼看穿,并且一语道破,娄晓娥有生育能力,老人家喜欢娄晓娥的善良,何雨柱的正直,认为他们两人是美好的一对,直言不讳,把他们两人锁在一间屋里,让他们“睡觉”。在文革岁月中,娄晓娥的父母因为是资本家被关押,何雨柱通过认识的大领导帮忙顺利放出来,这是天大的恩惠。娄晓娥看透许大茂的卑劣,跟他离婚,同何雨柱准备结婚,却遭到许大茂险恶的破坏,娄晓娥一家眼看就要遭到灭顶之灾,长辈做出决定,一夜之间逃离险境,娄晓娥重情重义,千钧一发之际,说服了母亲,一个人来找何雨柱以身相许,成了何雨柱的“第一个女人”,以此来报答何雨柱对他们一家人天大的恩情。然后消失无影无踪。十年后带着儿子何晓进入四合院来认何雨柱亲爹,何雨柱喜出望外,他特意领着儿子去见许大茂,告诉他“才是真正的绝户”,令其无地自容。 娄晓娥领着儿子的到来,真是给四合院扔下一颗原子弹。下边故事开展,虽然千头万绪,但是核心就是娄晓娥和秦怀茹两位妻子对何雨柱的争夺战。应该说,何雨柱“应该属于娄晓娥”,和“何雨柱应该属于秦怀茹”,这两个结论是同样有理的。娄晓娥给何雨柱生下并且抚养成人唯一一个亲儿子何晓,何雨柱属于娄晓娥,天经地义;秦怀茹几十年如一日对何雨柱精心关怀照顾,她的三个孩子完全把何雨柱当成亲爹,甚至比亲爹还亲(何雨柱无微不至关怀照顾三个孩子从小到大,更是比亲生的孩子还亲)。何雨柱属于秦怀茹,同样天经地义。 属于娄晓娥,必然损害秦怀茹,娄晓娥的喜剧,就是秦怀茹的悲剧。反之,属于秦怀茹,必然损害娄晓娥,秦怀茹的喜剧,就是娄晓娥的悲剧。娄晓娥,秦怀茹,两个人各自都有充分的理由拥有何雨柱,这就是相当典型的两难。这种两难正是符合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悲剧性。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第三章“诗”,第三节诗的分类,第三小节“戏剧体诗”第三个问题“戏剧体诗的种类及其主要历史阶段”,这一小节第一个问题“悲剧,喜剧和正剧的原则”,这个部分出现这样一段话: “这里基本的悲剧性就在于这种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因此,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中。”(“罪过”两个字下边加重点号) 黑格尔这里所说的“基本的悲剧性”,很像康德的哲学概念“二律背反”,“意指对同一 对象或问题所形成的两种理论或学说虽然各自成立但却相互矛盾的现象,又译作二律背驰,相互冲突或自相矛盾。” 娄晓娥带着何晓进入四合院,对秦怀茹是极大的威胁,她每天都睡不好觉,生怕失去丈夫何雨柱;娄晓娥发现何雨柱居然娶了秦怀茹,她完全不理解,何雨柱愿意背起秦怀茹这一大家子的大包袱。在这场丈夫争夺战当中,秦怀茹处于守势,劣势;娄晓娥处于攻势,强势。 娄晓娥不但投资给何雨柱开饭馆,满足他最大的心愿,而且为了跟何雨柱更加亲近,能上能下,她下厨房,跟何雨柱学做菜,她让母亲、何晓跟他们两人一起游长城,造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效果,她还亲自带何雨柱出城学开车……,为了达到目的,娄晓娥真是用尽心机,变换各种战略、策略。她的最大优势不仅有她和何雨柱的儿子,还有充足的物质财力。 秦怀茹明显劣势是跟何雨柱没有亲生的儿子,她的婆婆非常懊悔开始阻挠他们的婚姻,错过秦怀茹最好的生育年龄。现在她的守势就是不允许何雨柱在娄晓娥投资的餐馆干。这种纠葛反反复复,持续多年时间。 这种两难,这种“基本的悲剧性”,这种“二律背反”的最终突破,关键人物在何雨柱身上。他与娄晓娥意外的儿子何晓喜从天降,让他乐坏了,但是他没有晕头转向,在娄晓娥的一切暗示,一切策略当中,他越来越清醒他跟娄晓娥“不是一路人!” 娄晓娥跟何雨柱“一夜情”消失以后,跟家人到香港,她上大学,取得文凭。她结婚跟丈夫做生意发大财,又生下一个儿子,结果丈夫有外遇,两人离婚,她得到一半财产,可以算是富婆。但是她内心一直喜欢怀念何雨柱,希望通过共同的儿子跟何雨柱组成最理想的家庭。娄晓娥的根本问题是,她永远是高高在上,何雨柱的累,就是需要永远仰望着他。何雨柱因为是顶级的厨师,他永远是炒掉老板,而不是让老板炒掉他。在几次深谈之后,何雨柱跟秦怀茹说:他和娄晓娥“真不是一路人!”他最不能容忍的是,娄晓娥想“改造他”,让他“丢掉胡同习气”。娄晓娥一直到最后,方才明白,她所谓的“胡同习气”,正是何雨柱可贵的“扶危济困,尊老爱幼”中国人最可贵的人情味。 娄晓娥、秦怀茹的争夺战,最后胜利的是秦怀茹。何雨柱秦怀茹永远不能分开,娄晓娥也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她最后对何雨柱说:‘你离不开四合院,离不开秦怀茹!’娄晓娥大大方方退出,在精神上,她接受这一现实。秦怀茹甚至骄傲地跟娄晓娥开玩笑说:“是我娶了何雨柱!”这句话的深意是,在娄晓娥秦怀茹争夺战当中,不是物质占优势的娄晓娥战胜秦怀茹,而是精神占优势的秦怀茹战胜娄晓娥。这是值得观众好好玩味的。 这是一部大戏,历史内涵的丰富,文化哲理内涵的丰富,艺术表现的细腻,演员表演的可圈可点,许多值得探讨。应该有很多人注意到了,静候高见。 2019•11•24厦门前埔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