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校友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校友动态 > 2018年校友动态 >

香港《星島日報》:《香港文化節》開鑼 展現高科技武藝【校友动态】

上传时间: 2018-09-26  【字体:

香港《星島日報》

《香港文化節》開鑼  展現高科技武藝

    【编者按】此報導转载自2018年9月13日香港《星島日報》。永春白鶴拳漳州㨗元堂第四代傳人、南方武術活字典李剛(李成涼)系國光初廿八組校友、香港芙蓉同鄉會理事、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主席。李剛校友不遺余力地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福建永春白鶴拳”,去年兩次帶領香港攝影隊及導演前往泉州、漳州和永春實地拍攝、採訪當地著名拳師,演示各門派傳統武術,為此次展覽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永春白鶴拳漳州㨗元堂第四代傳人李剛(李成涼)校友接受采訪

    今年踏入第四屆的《香港文化節》載譽回歸,並以「對話‧交融」為主題,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聯同合作夥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以及多個不同機構,由今年9月至2019年2月帶來多個精采項目,而明天(9月14日)起舉行的《國泰民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展覽》將打頭陣,把新媒體互動技術糅合傳統和武術文化,擦出全新的藝術火花。

  作為《香港文化節》的重頭戲,《國泰民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展覽》銳意以新媒體的互動方式表達傳統文化,製作團隊猛人坐鎮,包括著名藝術家又一山人、曾獲金像獎的電影視覺效果導演黃宏達等,甚有睇頭。黃宏達其中一個創作項目,是把古彩繪拳譜《琉球武備志》,運用Motion Capture的技術,炮製「可活動」的動畫拳譜!

  基於拳譜與白鶴拳有關,他們首先在香港城市大學的Motion Capture Studio,邀請公認為白鶴拳的權威之一、福建永春白鶴拳李剛師傅,穿上特製的服飾打白鶴拳最基本的三戰拳,擷取動態數據製作3D動畫的骨架動作。接着把3D數據置入武備志的平面圖像中,使它以三百六十度顯現眼前,像一個可活動的紙公仔般,「零死角」展現打拳動作。「今次大家會見到三百六十度呈現一個2D的繪畫作品,這是新的創作方向。」為何有紙公仔的構思?源於黃宏達的父母經營紙紮鋪,由紙紮公仔獲得靈感。

  這種方式看拳譜的確新穎,讓更多人認識白鶴拳,重新了解中國武術。展覽策展人趙式慶表示華南武術中,白鶴拳是拳術的一個根源,但受到影視文化的渲染,最有歷史根基的武學文化反而不為人知。紙公仔人打的三戰則是白鶴拳的核心,李剛師傅娓娓道來:「三戰是福建南少林最基本的核心套路,我們永春白鶴拳中最重視這一套拳,所以有一句話:『學拳三戰起,三戰練到死』。三戰包括吞吐、虛實以及所有功夫在內,看來好像很簡單,永春白鶴拳只得十一個動作,一套三戰拳,一世人都練這一套。練了這一套之後,所有功夫和套路便可駕輕就熟。」

  現年七十三歲的李師傅,習武六十年,十三歲首套學習的拳法便是三戰。然而學三戰,練白鶴拳沒有「贏在起跑線」的優勢,據師傅所說拳法幼細,要有一定年紀和學識才能理解,矢志保育本地武術文化的趙式慶補充,白鶴拳等於武術界的博士級,「沒讀過本科,沒修過Master,沒十多年的修行,根本學了也不知道自己學過甚麼。」

  正因為深奧,傳承也很困難。傳承這問題,正是李剛師傅參與此計畫的最大原因。的確,武術在一般人眼中很保守,只傳同門,怕泄露秘密,李師傅說同門和其他門派雖沒有反對聲音,不過間中都會呻:「唔好講咁多畀人知。」李師傅拋開保守的想法,認為新媒體把武術用一個更清晰的方法顯示出來,使普通人能夠更容易理解,「讓更多人認識功夫,認識自己的門派,更有幫助和好處。師公教師傅,師傅教徒弟,我們如果不教,反而會斷了。」文化節更為李剛師傅拍了一段二十多分鐘的紀錄片,講述其傳承的願望和想法,在展覽中播放。

  說回展覽,相信許多人會好奇為何標題有「國泰民安」?為何展示白鶴拳等多家武術和兵器,甚至連節慶和宗教儀式也有提及?趙式慶解畫:「展覽是香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探索,有不少項目和民間節慶有關,很多人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時,看的可能是有形的表達模式,例如具體的節慶或節慶的內容,但背後的精神是甚麼?歷史的源起是甚麼?」他指這大歷史背景泛指當時明代至近代,社會不穩定和動盪,那時華南海盜猖狂,加上戰爭及天災人禍,「當時閩南到廣東,甚至香港有一系列的民間措施如何對抗戰爭和災禍,一方面是古典閩南武術的誕生,另一方面是我們非遺中比較與信仰、宗教相關的一些儀式,或者是祭祀和儀式相關的方法,例如太平清醮、舞麒麟、舞火龍等,漸漸變成華南重要的文化遺產,這展覽關於這些的歷史歷程,和核心內容的闡述和演繹。」

  趙式慶指今年文化節踏入第四屆,挑戰比過去兩屆更高,規模和活動更精采和新穎,他不忘提醒讀者,展覽以外還有許多豐富活動,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市集、《客家麒麟及功夫文化耀香江》表演、《第十六屆香港活力鼓令24式擂台賽》、《第二屆國際武學研討會》等,另設舞麒麟班和麒麟紮作班的外展活動,有興趣親身體驗傳統文化者可於網上查詢和報名!

2018年9月13日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國泰民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展覽》開幕禮

(1)香港康文署李美嫦署長致詞


(2)香港文化節創辦人趙式慶先生致詞


(3)從左:黃宏達(vfxNova 公司創辦人及董事,香港資深電影特殊效果專家);又一山人(香港著名藝術家);李剛(原傳鶴法傳人,南方武術活字典);邵志飛教授(城市大學新媒體教授);周永成先生(香港藝術發展咨詢委員會主席);李美嫦(香港康文署署長);趙式慶(香港文化節創辦人);何詠詩(香港康文署非遺辦主任);Kenneth Lai(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董事);Richard Allen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李石連(香港客家功夫文化研究會主席)


(4)李剛師傅與徒弟合影


(5)李剛師傅與武术界朋友合影


(6)主辦單位亦將彩繪拳譜《琉球武備志》,運用動態影像技術,讓參觀人士可以360度轉動螢幕內的人物,無論從甚麼角度,都可以看得清出拳的動作。


(7)3D數據置入武備志的平面圖像中,使它以三百六十度顯現眼前,像一個可活動的紙公仔般,「零死角」展現打拳動作。


(8)外國朋友對“福建永春白鶴拳”特别有興趣


(9)外國朋友細心欣賞每一項中國傳統文化


(10)


(11)李剛(李成涼)校友攝於香港大會堂展覽館


(12)福建永春白鶴拳


(13)福建永春白鶴拳


(14)去年李剛校友採訪泉州市武術協會主席伍少杰(右)和武術家徐清輝老師(左)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