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8年校友文萃 >

60年前珍史:国光足球站在时代之巅---高五组校友伍始建专访(刘志荣、黄敏敏)【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8-12-30  【字体:

60年前珍史:国光足球站在时代之巅
——高五组校友伍始建专访

编注:2017年1月12日,国光高中77届黄敏敏于香港采访高五组伍始建学长。4月2日,于南安向高中93届刘志荣校友转述笔记及录音,并由刘志荣( 国光93'风之旅足球队、国光校友足球队创始队员)撰写采访稿。

第一部分  时代符号,国光烙印

      遥忆国光中学,母校印象是那么的清晰。

      1954年秋,我们这一批华侨学生从泉州徒步到梅山,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在校门口列队欢迎我们,受这样的热情和温暖所感动,一天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进入校门,中间一条通道在小陡坡伸展向上,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六七十米远处,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新华楼面南威武矗立着,红砖碧瓦,极富闽南侨乡建筑特色。大门两侧是两条教室长廊,长廊前两块空地,称之为东院、西院;东西院北面登上十几级台阶,便分别是两层的延平楼和延安楼,横贯在通往新华楼道路的两旁。延安楼的后面是水泥篮球场(在五十年代是很高级的)、羽毛球场、排球场以及小型天文台、气象台,学校的各种文体设施、科学实验配置一应俱全;延平楼后面则是一片果树园,常常飘着桂花香、龙眼味,每逢挂满丰硕果实时,同学们也只是在树下穿行而过,去往东面教学区。继续沿着台阶向北,通道中间有一个大的环形花圃,这是通往新华楼的必经美景。新华楼的两翼是东边的遵义楼和西边的公毅楼,遵义楼的东侧和公毅楼的西侧自然是两条缓缓下降阶梯式走廊从北往南顺着地形连接到东、西两院。这便是学校的主要生活区,据说空中俯瞰,其形似“国”字。


1954年生活区的延安楼


▲1954年生活区的延平楼

      生活区的东边是一大片的教学区,靠近南面凹地是带400米跑道运动场,运动场三面大看台围绕,南面隔着一个大池塘是校外道路。北面登上五级大看台约十几米高,三角洲平地映入眼帘,南侨楼和芙蓉楼八字形分列两边,从两座楼中间台阶往高处走上去,一条林荫石板小道弯弯斜卧着,星洲楼和梅山楼八字形静静依偎着楼后面的“后山”,隔着林荫小道望向前排低处的南桥楼和芙蓉楼。这些楼群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展现着典型闽南侨乡色彩建筑特色,据说空中俯瞰,教学区形似“光”字。


1954年教学区的梅山楼

      新华楼是学校的行政办公区和女生宿舍区。我们高五组四班及其他侨生住在延平楼二楼,一楼则是本地男生宿舍,宿舍前一片空地,那是我们的乐园。学校指派负责管理侨生的叶仁志老师是学校团委书记,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延平楼一层左边特别拨出一间房作为优待侨生的储物用,星期天通常大家都会把行李拿出来晒一晒,当然在没有晒行李时,空地则是我们这批少先队小鬼的乐园。回国时,我自带了一个足球(早期的足球是牛皮缝制的),内胆充气后再用皮制的绳带绑紧,如头顶到此绳带处会痛得眼冒金星,但这也无损我们对足球的兴趣和乐趣。我们在两边找来砖头,摆放成“球门”,于是大战开始。从新华楼下来的女同学常顿足观看,不时大喊“加油”。

      渐渐地,年纪较大的同学也被我们这帮小鬼引得心痒痒而加入战团,球来球往,时高时低,球到处乱飞,终于有一次撞破了窗户玻璃。学校为了避免再次打破玻璃,但又考虑足球能给这帮侨生带来的生活乐趣,于是,校方便在大运动场纵向树起大龙门(球门),横向树起小龙门。虽然大运动场泥土飞扬,我们却乐趣无穷。就这样,大运动场顿时热闹起来了,每星期都有赛事,对阵双方通常是延平楼中间楼梯为界的东、西两边的同学。从此,国光沸腾起来了,许多女同学纷纷加入,围坐在看台上充当啦啦队。


1954年国光中学大操场上有数个篮球架及简单的跑道线,并无专用的标准足球场。

    1955年元旦,学校在大运动场举行嘉年华舞会,高音喇叭播着优美的舞曲,同学们尽情的唱歌跳舞,热闹的情景感染了当地的村民,于是村民们自发到处铲来草皮为我们国光的运动场换上漂亮的绿装。我们的活动引来了爱好足球的叶重青老师的加入,每星期老师都来参加我们的足球赛事。从此,静寂的星期天变成了热闹的周末了。


55年元旦在大操场举行嘉年华会

    五十年代,鉴于当时国际社会环境,以及新中国成立不久后政府重视华侨工作,许多华侨乐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回祖国,学习汉语知识。我们200多人来自东南亚(我来自马来西亚),途经广州来到厦门,在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华侨补校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为了更加系统的接受汉语教育,陈先生安排我们到他女婿李光前先生独资兴办的国光中学继续上学。郑明端校长为了照顾这批侨生,又苦于当时生活条件,只能为我们多煮点地瓜,没想到很多侨生因为之前没吃过,都特别喜欢吃地瓜。学校因此经常于周末晚上,在新华楼与延安楼之间的水泥篮球场架起灯光,挂上高音喇叭,买来许多地瓜,我们一面吃着甜美的地瓜,一面跳着欢快的舞蹈,唱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行个礼呀握握手,朵花咪咧朵花……”郑明端校长、叶重青老师、叶仁志老师等都来参加,一起欢乐,每周的“地瓜晚会”就此形成。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心里感到祖国和校方老师的关怀,内心感到特别温暖。大概是华侨接受足球较早、经济条件较好的原因吧,那时候学校里玩足球大多是华侨生,学校舞会上活跃的也多是侨生。


▲周末晚上水泥篮球场的“地瓜晚会”


▲周末晚上水泥篮球场的“地瓜晚会”(右1:王昌英老师)

第二部分  校园生活,足球快乐

    1955年夏天,我们这些有足球基础的侨生自发组成足球队,经常自己在练球、踢球,后来学校发现大伙儿踢球氛围不错,又能丰富侨生的课余生活,便组织校足球队,率先成立成年队,每人分发一件印字的球衫和一双球鞋。成年队员名单有:李思健、洪秀义、戴伟霖、黄金成、洪秀玉、林玉平、黄星洲、赖玉印、林松、卓德春、林义、王彬忠、叶明才、许善继、叶重青老师。1955年国庆,学校跟泉州体委联系,国光中学足球队正式远征挑战泉州代表队,我(伍始建)作为国光中学少年组的队员被招到成人组参加比赛,打左边锋。当时,泉州代表队拥有4名原华东区代表队队员,陈天佑老师(泉州五中毕业,从华东区代表队退役后任水头南星中学老师)受原华东队友邀请观看比赛。第一天,双方打成0:0平手,但是双方不射12码球。泉州队提出来再比一场,侨联同意了,留宿我们两天,第三天(10月3日)再比赛。结果,国光中学足球队2:1赢了泉州队。赛后,陈天佑老师特意找到我,邀我加入拟要成立的南星中学少年队,我婉拒了,因为我来自国光中学。同时,我建议天佑老师由国光和南星比赛一场,天佑老师问在哪比,我跟他说在国光中学。1956年元旦前,陈天佑老师带队,刚成立的南星中学少年队(成员有菲律宾侨生)到国光双方踢七人制友谊赛,国光以2:0取胜。

    1956年暑假,成年队由于队长李思健离校,林玉平奉父命回家乡仙游继续学业,实力受损以及轻敌原因吧,成年队在与少年队比赛中0:1告负,少年队来自日本的大森健次擅长柔道,又懂得“合理化冲撞”规则,在球门前将后卫合理撞倒进球。学校认可了少年队实力,于是正式成立国光中学少年足球队,队员名单有:伍始建、周清泉、杨隆幸(大森隆幸,日本)、杨健次(大森健次,日本)、黄清天、巫庭光、廖贵(以上都是少先队员)和黄坚强等。但是,少年队并没有印字的球衫,少年队只能自己买统一颜色球衫,没有印字。

第三部分  青春出征,足球骄傲

    1956年底,陈天佑老师向南安县体委申请经费,成立南安县少年足球队,得到县里的批准。1957年元宵,南安县体委与漳州体委联系,陈天佑老师率领南安县成年、少年队混合组成的南安县足球队,跟漳州市代表队(即龙溪专区队)打11人制比赛,漳州那时的排球和足球水平比较高,但比赛结果南安5:0取得胜利。队员当时以少年队为主体,由国光中学黄坚强、伍始建、杨隆幸、杨健次、张瑞生、周清泉和南星中学3个菲律宾侨生组成,再加上陈天佑老师和省军区退役下来的李大哥(我忘了他的名字,南安官桥人)共11人。以少年队员为主战胜经验老到的漳州队后,我们非常兴奋,当时我们住在漳州一中,那里的男生、女生都在看着我们议论纷纷,消息很快传开了。消息惊动了县体委、专区体委和省体委,这也就为后来专区体委同意我们这帮小鬼代表专区,以及获得省体委批准允许少年队参加省运会的足球比赛埋下伏笔。更不可思议的,消息也惊动了国家体委,国家体委意识到这个南方小镇侨校有这样活跃的足球氛围,其他体育基础应该也可以。不久,国家羽毛球总教练王文教(祖籍南安)、陈福寿(祖籍同安)带领国家羽毛球队员、省羽毛球队员浩浩荡荡来到我们国光中学,住在新华楼,整个暑假在我们国光食堂练习,当时参加培训的有叶明才、黄金成、黄坚强、伍始建、叶重青老师、郑玉凤等,我们国光的羽毛球水平也大大提高。后来,叶重青老师还以高龄参加世界羽毛球华人杯赛事,此为后话。


▲伍始健(马来西亚)与张瑞生(新加坡


▲前排左起:张时贤(马来西亚)、袁本希(越南)、陈川干(泰国)、杨松生(印度尼西亚)
后排左起:蓝坤山(印度尼西亚)、李欣南(泰国)、卓天赐(马来西亚)、黄一勇(泰国)

    1957年,当时南安县没有成人组的足球队,国光成年组足球队穿着国光球衣代表南安出征,挑战厦门市代表队,曾轰动一时。守门员卓德春身手敏捷,姿势优美,扑救了不少险球;后卫线阻截不少对方攻势,钢闸陈隆生高大威猛、技术高超,人又长得帅,成为偶像,因此不少厦门的女粉丝主动为我们组成啦啦队,为我们打气加油,并追逐索要签名,其中居然有一位陈姓女生追到国光找陈隆生,数日不肯离去,再次引起一阵轰动。

   1958年,福建省第三届体育运动会,以国光少年队为主体的晋江专区足球队,在陈天佑老师及省军区下来的李大哥(南安官桥人)带领下,浩浩荡荡向福州进军了。我们既兴奋又紧张,私底下我(伍始建)以队长身份召集大家开了个誓师会,保证发挥各人所长,争取最好成绩报答陈天佑老师、李大哥、南安县体委、晋江专区体委、省体委对我们的信任,破天荒地第一次准许少年队参加省运会。

    首场迎战火车头队(铁道部队代表队),上半场互有攻守,但都未有建树。下半场开始不到五分钟,中锋张瑞生从中路推进,黄坚强和南星中学的“小不点”从左右两侧快速往门前穿插,迫得对方后方退守,张瑞生一看机不可失,便轻轻一挑拨,将球不偏不倚送到我面前胸部高度,我立即凌空一个倒挂金钩,球直奔门右上角而去,进了!进了!进了!全场观众、媒体、队友一起欢呼“好球,妙”、“小鬼加油”。这一下,彻底改变了有的媒体和其他球队笑话“晋江专区没有人才,找来一批乳臭未干的小鬼参赛”的看法,因为当时我们没有一位超过18岁的(李大哥除外)。最后10分钟,对方急了,展开强攻,可我们后防周清泉、守门员杨隆幸铜墙铁壁一般,一次一次将对方攻势化解。我们赢了,全队非常兴奋,像打了强心针一样,对后面几场比赛更加有信心了,胆子也壮了,观众、媒体、工作人员每场都为我们打气。在与八一队(省军区代表队)比赛前,李大哥熟知对方的特点和弱处,为我们做了分析。比赛时,张瑞生发角球,球飞到对方门前5米处,杨建次从后助跑起跳,迎着来球“狮子甩头”大吼一声,将球顶进网里。对方乱了阵脚,而我们越打越顺,结果2:1赢了。在与霞浦队比赛中,我们打出了两个妙传的进球,一个是张瑞生接应黄坚强从左翼传来的球,佯装射门,闪开对方后卫的前冲夹击,我与张瑞生平时有默契无间的配合,此时我快速前插,瑞生轻轻的脚后跟一敲,由于后卫已被瑞生晃倒,我顺势往前蹚了两步,将球挑过慌忙扑出的守门员,球越过了对方守门员头顶,直飞龙门而去。另一球是对方在18码区犯规,张瑞生主罚任意球,球绕过人墙后形成一个弯月弧形从横梁下沿进去。在与龙溪队对阵时,因以前交过锋,他们不敢怠慢,但黄坚强个子小小,脚法纯熟,盘球过人功夫了得,当他盘球轻轻过了两人,后卫冲前防守,坚强将球稍停作左观右望状,对方两脚张开站稳门型马脚,身体前倾作抢球状,而坚强却快速巧妙地将球送入对方的“小龙门”穿裆过人,对方还没回过神来坚强已绕过对方带球直奔球门于12码处劲射破网;另一球则是杨建次接应张瑞生角球,将球盘带到底线传中,刚好高大威猛的铜墙铁壁后卫周清泉前来助攻,插入禁区一个大脚猛射,力度非常猛,球应声入网。

    福建省第三届体育运动会,我们赢了火车头队、八一队、霞浦队(宁德地区华侨足球队)、龙溪队,输了福州队、厦门队、南平队。最后,这支少年足球队不负众望,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时间定格在1958年11月9日。

    我是这支少年队的队长,原来的守门员大森隆幸因为会柔道,中途被抽调去比摔跤、柔道项目,守门员就由南星中学的菲律宾侨生担任。我虽也兼项比游泳项目,还好没有影响足球比赛。经过前前后后的赛事,我们国光中学名声已为省内众所周知,我们的表现也得到省体委的肯定,省运会结束后两个月,省里来调人。一天班主任安慰我说参加高考一样是很好的,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身份审查说我有特嫌,是内专对象,不能入选。足球选调了张瑞生(后来成为省足球队教练)、陈隆生,田径调了梁熊枢(后成为省田径队教练)、洪聚丰,杨隆幸、杨健次兄弟俩分派去冶金学院大炼钢铁。由于准备高考,足球活动暂停。1959年高中毕业后,我考入泉州师专(一年后改为泉州师院),没有再参加比赛,只是偶尔和泉州队的一起玩玩。


惜别于国光
前排左起:伍始健(马来西亚)、大森隆幸(日本)、周清泉(泰国)、廖贵(马来西亚)
后排左起: 大森健次(日本)、张瑞生(新加坡)、巫庭光(泰国)


▲国光中学初廿组7班全体毕业同学暨老师留影(1956年6月),点击图片即可放大

第四部分  一生美好,足球无悔

    回想国光中学的美好时光,足球对我一生的影响就是集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勇敢、迎难而上、遇强不畏的精神。足球,使我快乐,很享受。当初,未曾想成立球队会创造这一段历史,却确确实实为国光中学争光了。现在,我仍然关注着足球,比较喜爱和支持巴西、德国,当年很欣赏贝利球王,现在最喜欢阿根廷的梅西,他们都有很好的脚法和过人技术,能打出精彩细腻的团队配合。

    近日欣闻母校的足球活动、足球比赛,及校友返母校开展足球运动,并自发组成教练团队给国专小学的小朋友提供足球启蒙及培训,而且开始进行一些少年队的比赛,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惭愧。高兴的是国光足球运动得以传承,发扬光大,惭愧的是自己与校友相比渺小自叹不如。

    当我了解到现在有一支年轻校友组成的国光中学校友足球队,正在征战泉州业余足球联赛,我觉得这非常好,我们当时也是不断挑战泉州业余或专业足球队。同时也建议,母校可以加强开展校园足球,增加同学的团结和友谊,增进足球技术交流。


▲2017年1月12日,高中77届黄敏敏于香港采访高五组伍始建


▲4月2日,于南安向高中93届刘志荣校友转述笔记及录影、录音,并由刘志荣撰写采访稿。


▲伍始建学长认真校对采访稿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