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8年校友文萃 >

悠悠我心,蔚为国光--------刘洋波 (北京) 高中2001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8-12-28  【字体:

悠悠我心,蔚为国光
刘洋波 (北京) 高中2001届

      今年是母校75周年华诞,作为一名漂泊在外的学子,谨以此文,表达对母校崇高的敬意,表达对所有国光老师无限的感恩,也表达对所有国光人真诚的祝福。

一、初遇国光,我登上了知识的殿堂

      我家住在梅山镇鼎诚村,骑车到国光中学只有10分钟的车程,但是,对我而言,进入国光中学读书却是十分偶然,这可能是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吧。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在父母工作的城市上学,这是福建省有名的工业城市,它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工人,在2000年代之前,它甚至比沿海城市更发达,我也希望像我的堂姐一样,在这座城市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然后考取高中、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那个时候,我的成绩不错,一切似乎按照设想的方向发展。

      然而,到了1994年冬,在我小学六年级寒假的时候,妈妈突然找我谈话。她说,你的户口还在老家,如果继续在这里读中学,可能要支付很高的借读费;如果你愿意回去,咱们老家倒是有一所很好的中学,但是,那所学校是南安市的重点中学,能不能考上,完全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就这样,我成为国专小学的一名插班生,经过半年的努力,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国光中学,开始长达6年的求学生涯。


▲1943年李光前先生创办国光中学


▲魂牵梦縈的新华楼


▲其中一座教学楼(芙蓉楼)

      六载寒窗苦读并不轻松,由于父母不在家,我选择在学校寄宿。在我的印象中,每天早上宿舍楼的生管就会叫大家起床,简单洗漱后,吃完早饭,就去操场晨跑,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还有晚自习,每天都有不同的老师值班,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问题。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国光中学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我记得那时候每次期中考、期末考,全年级都要统一排名,成绩前20名的学生,有机会获得奖励,奖品是一本精装的笔记本。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我很幸运,获得了全年级第14名,第一次在全年级表彰大会上获得奖励。此后,为了心爱的笔记本,我玩了命学习,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没有掉出过前20名,还有一次考了年级第一名。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奖品”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激励是多么重要,对于他树立信心,形成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又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

      国光中学非常重视兴趣教育,在我记忆中,我们有计算机上机课,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课,还有地理实验园,音乐、美术和体育课都有专业的教师,这在强调应试教育的时代,对于一所乡镇中学来说简直是奢华。我也是国光中学素质教育的受益者,记得当时我几乎参加了南安市、泉州市甚至是福建省举办的各类竞赛,坐在学校的校车里,我第一次去了县城、市里、甚至是省里,同那个时候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最优秀的孩子同场竞技,并获得荣誉,这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对于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多么重要!借此机会,向曾经指导过我的黄飞跃、黄国宝、王五七、黄春福、王水源、黄荣水、戴尚来、戴文生、俞孟坚、戴小阜、黄逊世等老师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作者和高中班主任黄春福老师在国光校园合影


▲省一级达标中学的标准体育场

      在国光的六年,也是国光发展最为迅速的六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既传承了老国光的历史积淀,也见证了新国光的蓬勃发展。初中的时候,我们曾经在南侨楼上课,在延平楼住宿,依稀记得这是一个带有民国色彩的闽南建筑,走在楼板上咯吱咯吱作响。据老师说,这是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校主李光前先生捐建的,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后来,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老的南侨楼、芙蓉楼、星洲楼、梅山楼先后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楼宇,现在分别是艺术楼、图书馆和教学楼。在学校期间,我们见证了体育场、三角地花园、宣传栏等一系列教学设施的落成,学校渐渐成为花园式校园,完成了省一级达标中学验收,正在向省级示范中学迈进。

      那个时候,校园里流传一句话,“今天我因国光而骄傲,明天国光为我而自豪”。对于国光中学周边的孩子而言,考进了国光中学,就意味着能够考上不错的大学,实现个人乃至家族命运的转变。因此,那个时候能考上国光中学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同样,国光中学对广大莘莘学子也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图强,勤学报国。每年高考之后,位于校园中心的宣传栏总是人头攒动,年轻的学子们关注着高考榜单,注视着榜单上考取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名校学生的名字,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成为榜单上的一员。


▲1998年在国光中学初中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


▲2001年在国光中学高中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荣誉

      我要感谢国光中学,是她在我最低谷、最迷茫的时候接纳了我,引导我、鼓励我,给我莫大的信心和勇气,使我一步步地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胸怀理想,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干部。在母校的推荐下,我先后获得两次“省级优秀班干部”的荣誉,这是一个中学生所能获取的最高荣誉,也是不断激励我前进的人生里程碑。

二、 泪别国光,我踏上了人生的征途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全国沸腾,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由衷地骄傲和自豪。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北京的大学,第一志愿填报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志愿填报中央民族大学。我心里无比激动,感觉我离首都北京越来越近了。

      然而,高考揭榜后,我的心情却陷入了谷底,由于申奥成功,报考北京的学生非常多,分数也水涨船高,我因为5分之差与第一志愿中国人民大学失之交臂,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了。那几天,我的心里斗争异常激烈,选择去北京吧,毕竟不是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不去吧,重新来过又要耽误一年的时间,而且有了第一次高考失利的阴影,再考一次把握并不高。

      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我高中班主任黄春福老师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为了说服我去民大上学,春福老师请了一位前几届考上北师大的师兄,向我全面地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周边的环境。那位师兄最后动情地说,国家图书馆就在民大边上,到了北京,别说人大,离北大也很近,相信经过4年的努力,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就这样,我背上了行囊,阔别了朝夕相处六年的母校和各位老师,阔别了父母,独自登上北上的列车。列车启动那刻,我的泪眼已经朦胧,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能为母校丢脸,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

      在进入大学的最初的那段时间,国光中学北京校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很快适应了在北京的大学生活。那时候,我们会定期聚会,分享信息,交流感情,互助互爱。同时,我和黄国宝、黄春福等老师都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可谓鸿雁传书,师恩绵远。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重新树立了信心,努力学习,为争取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做了积极的准备。同时,我在国光中学时打下的基础对于大学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大学4年,我依然坚持高中时养成的晚自习的习惯,把别人用来打游戏、逛街和看电影的时间用于学习,我的成绩也始终在班上名列前茅,并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为后来考上北大研究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在中央民族大学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证书


▲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毕业照片

      回想大学四年时光,总体感受是有得有失。最大的收获是:人生是一场长跑,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跑到最前面,也不是各方面都能做到最好,只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加之持续不断地努力,最后一定会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当然,也不是没有遗憾,并不是每个中学最好的学生到了大学仍然是最好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秀而忽略别人的优秀,更不能活在自己过去的荣光里而固步自封。应该说,我在国光中学获得了作为一个中学生所能获得的一切,除了高考不甚理想,我几乎没有遇到过挫折,带着国光给我的荣耀进入大学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过去的辉煌,心态失衡,不能正确地处理大学的生活。但是,经过4年的磨练,我慢慢成熟了,磨去了稚嫩的棱角,更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


▲2017年获得北京大学学习成绩优秀奖


▲在北京大学的毕业照片

三、 梦回国光,我找到了永远的精神家园

      往事不堪回首,从1995年进入国光初中部到现在已经有23年了,即使从2001年毕业算起,也有17年的光景了。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不管是我,还是母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我个人而言,2006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8年,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基层农村建设,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历经多个行业、多个岗位的磨练后,最终选择投身于国家健康医疗事业,成为央企中国电子的一名党务干部。在此期间,我组建了家庭,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成为人父,每天都在国际大都市熙熙攘攘的人潮中一刻不停地奔波着……


▲2018年成为央企中国电子的一名党务干部


▲在北京生活的一家人

      我的母校,也经历着岁月的变迁,每年高考结束后,都会有一批追求梦想的陌生面孔来到了北京,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执着而坚定;也有一些熟悉的身影从教学岗位退了下来,甚至有一些和蔼可亲的老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其音容笑貌,犹然在耳。

      不管岁月如何洗刷,国光中学在我心中留下的烙印,永不磨灭。她是侨乡儿女的精神图腾,将爱国爱乡的精神融入血脉;她是莘莘学子的守护女神,将励学图强的追求进行到底;她是我引以为豪的心灵港湾,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有幸拜谒了校友李龙土院士

      我们难以想象,就是这么一个地处乡镇的农村学校培养出了李龙土、陈桂林等两院院士,以及刘再复、潘旭澜等文坛巨匠,可以说国光学子遍布五洲四海、各行各业,可谓桃李满天下。作为一名漂泊在外的国光学子,近几年来,有幸拜谒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光校友,包括李龙土、刘再复、许惠玲等知名人士,像黄坚持、黄四川、黄景瑞、黄敏敏这样功成名就的老校友,以及像甘清平这样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在他们身上,流淌着国光人爱国爱乡的澎湃热血!

      我们也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国光中学,那些出生在农村地区的聪明而勤奋的孩子们如何有机会走进知识的殿堂,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走出乡村,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国光中学是万千莘莘学子的守护的女神,在她的指引下,一代代学子化茧成蝶,煽动着梦想的翅膀越飞越高!


作者刘洋波的著作《零成本创业》于2015年出版。

      对个人而言,国光中学是我永远的心灵港湾,在这里,留下了我的青春剪影、我的梦想、我的奋斗,她给了我一个少年难以企及的荣誉、勇气和信心,将激励我不忘初心,永远前行。

      最后,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希望国光精神发扬光大!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