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8年校友文萃 >

灵山灵木灵应寺------------黄种酷(南安)高中99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8-11-07  【字体:

灵山灵木灵应寺
黄种酷(南安)高中99届

    南安东北部的洪梅境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灵应寺,灵应寺座落在巍峨的玳瑁山南麓半山腰上,玳瑁山山势峻峭,巍峨挺拔,云雾缭绕,在山脚下远远望去,只见玳瑁山像戴着一顶硕大的帽子,因此,乡人也将玳瑁山称之为“戴帽山”,我们称之为“大帽山”。“戴帽山”也称紫帽山,雅称为玳瑁山。玳瑁是一种海龟,为深海之灵物,其鳞甲可制作成精美的装饰品。汉代著名的乐府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可见玳瑁在古代就为人们所热爱,并视之为吉祥、长寿之珍宝,常戴能趋吉、辟邪、纳福,为人们历代沿袭相传。乡人因玳瑁之吉祥,灵异,固将“戴帽山” 雅称为玳瑁山。因此,我们将玳瑁山视为灵山。

    灵应寺原名为紫瑁岩,始建于唐末天佑年间,是闽南著名的禅林圣地之一,寺内供奉着灵应祖师。相传灵应祖师系“三真人六祖师”之一,生于唐代仁宅李家,幼有孝行,家贫有志,博超群伦,福而有德,常现神爱事迹昭闻,如渡溪飞笠、立石朝天、播竹茁地等,坐化于山中“茄吊藤”。乡人就其真身塑像,祀奉于紫帽岩中,尊为李公祖师。从此,寺内香山鼎盛,灵应祖师神威显现,有求必应。因此,声名远扬,闻名四方。清道光年间,南安连年干旱,当时武荣知县梁韵清久闻灵应祖师有求必应,威名远扬,便来寺祈雨,遂普降甘霖,因祈雨应验,便题刻“灵应”匾额赠予寺院,灵应寺据此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灵应寺有着许多神奇而美丽的传说,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弘一法师曾在灵应寺驻锡过一段时间,在此闭门著述,研究佛经,弘扬佛法。在此期间撰有《普劝出家人常应受八戒文》、《受八关斋戒》等律学著作。其间南安县立炉内中心学校、惟仁小学蓬豁小学和晋江县立金羚中心学校等几所小学校长,联袂来访。晤谈间询问弘一法师:“目前物价不断高涨,工资有限,小学教师生活费用无法维持,我们中不少人想改业他往,不知是否可以?”弘一法师说:“小学教育为栽培人材的基础,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至重至大。小学教师虽然目下清苦,然人格实至高尚,未可轻易转途改业。”诸校长深受教诲,深感责任之重大。后大师又向一教师书赠《华严经》:“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求众生得离苦。”弘一法师在灵应寺驻锡期间,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墨宝。如今弘一法师当年住的禅房已经辟为弘一法师纪念堂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弘一法师纪念堂,庄严肃穆,充满禅意。

    灵应寺依山而建,庙宇几经修葺扩建,规模甚是宏大,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庙宇由山门、护界亭、真身塔、弘一法师纪念堂、放生池、钟鼓楼、天王殿、祖师公大殿、祖师坐化亭、大雄宝殿、五百罗汉纪念堂、观音阁、观音广场等建筑落成。灵应寺青山处处、绿水长流,绿叶成荫、曲径通幽,山涧清泉、莺歌燕舞,亭台楼榭、朱梁画栋,晨钟暮鼓、梵音不绝。

    清代乡人武壮元黄培松为灵应寺题写的“润物洪深”的牌匾,书法苍劲有力,深深地刻在记忆的脑门。润物洪深指的是利齐之心,若天降甘泽万物皆蒙润泽曰润物洪深。黄培松应该是有感于武荣知县祈雨应验而题的吧?灵应寺的花草树木,以及万物皆蒙甘泽润泽,因而,欣欣向荣,富有灵性。

    寺内有一片绿竹,据传是当年灵应祖师播竹茁地的千年奇竹,乡人称之为倒抛奇竹,历经千年,每竿偏枝倒挂,芽芽向下,年年都有新竹破土而出,青苍翠绿。状元林骚题诗《倒抛竹》:“此寺号灵应,后唐化身来。溪山两亭峙,周宋一尘埃。梦逐寒钟去,僧携老衲来。君看竹倒抛,大造不能栽。”将出世的繁华与入世的超然写得非常潇洒,更将这历经千年的倒抛奇竹增添了几分文化内涵,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当年灵应祖师坐化的茄吊藤,藤萝密布,弯弯曲曲。这茄吊藤将萝蔓从后唐延伸到了现在,历史便顺着这些藤萝而来,我们是通过这些藤萝了解过去的,我们也将通过这些藤萝延伸到未来。

    寺内有一棵千年油杉格外引人注目,据说有此寺便有此树了,树高30余米,树围4.6米,需多人合抱才能将树干围起来。千年油杉,历经沧桑,却仍枝繁叶茂。这苍翠的油杉在山顶屹立了千年,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世事的更迭。千年的等待,就像是千年的期待。千年的岁月沧桑,如今已经成为繁华的尘埃。

    灵应寺的花草树木在晨钟暮鼓,经书梵音的缭绕下,似乎也充满了灵性,倒抛奇竹青苍翠绿,茄吊藤星罗密布,千年杜杉挺拔俊秀。

    灵应寺集灵、秀、幽、奇、古、深为一体,宫、殿、亭、台、楼、阁相互掩映,风景秀丽,让游客流连忘返。灵山灵木灵应寺,清泉清心清果品,灵应寺是集朝拜祀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名胜,旅游圣地,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善男信女,前来朝圣祈福。


(1)寺庙清静优雅,庄严肃穆。


(2)钟鼓楼在钟鼓齐鸣中,升起了缭绕的梵音。


(3)十二生肖在绿色掩映中,越加可爱。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