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8年校友文萃 >

为纪念母校璞山小学创办67周年而作《故乡的小学》---林少瑜(福州)高中78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8-10-31  【字体:

为纪念母校璞山小学创办67周年而作

故乡的小学
林少瑜 (福州) 高中78届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在这个花果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共和国六十九岁的生日。国庆前夕,家乡的村支书用微信发给我一张家乡小学新貌的照片。我仔细端详,感到自己的母校变化如此巨大,一阵暖流涌上心头。在为母校祝福的同时,百感交集。我忍不住打通村支书的电话,向他了解村小学的情况。

    村支书热情地告诉我,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努力,学校在政府的关心下,在村里旅居海外的侨亲和各界贤人志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村小学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拥有“锦标教学楼”“秀准综合楼” “菲华教师宿舍楼”各一幢及设有烹饪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辅助室,各室的仪器设备达泉州市小学“十配套”达标乡镇的要求。有标准的跳远沙坑、蓝球场、排球场、足球场,通往学校的几条道路都铺上水泥,安上路灯……   刚刚落成投资300多万的端玲综合楼(包括礼堂宿舍会议室等) 。电话一端,村支部抑制不止激动的心情,如数家珍地介绍母校的发展新貌和未来规划……

    时间就在我们的指间轻轻滑过,过去总令人有无尽的回忆。   望着眼前的校园,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的青涩童年,想起了我快乐的小学时光。

    记得四十多年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家庭成份的原因,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离开国营企业,下放到农村,回到家乡。我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带我到了村小学上学。虽然听村里老人说,村小学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室是在祖祠里,祖祠边上有两间白墙黑瓦的平房,是四、五年级的教室。我的学生生涯就从祖祠里破旧的小屋里开始。祖祠年久失修,遇上大雨天,风雨从破漏的屋顶、残缺的窗户钻进来。大家赶紧把书本放进书包抱在怀里。一些未上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们经常跟着哥哥姐姐到学校去玩,我们上课他们就在外面玩,有时也趴在砖墙的裂缝里看老师上课。教室内还横七竖八地支着木头撑住要往下掉的房顶。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不可思议,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我和小伙伴们的朗朗读书声里依然透着无比的快乐。

    后来读书的孩子多了,祖祠便容不下了。我读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搬到村里一幢闽南风格老宅“后新厝”的大厅上课。据说这座百余年的的老宅以前中过“举人”。大厅宽敞明亮,上课条件比祖祠好多了。老师的讲课声经常伴随着老宅主人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和孩子的哭闹声,很是有趣。老宅附近有口水井,水井边一大片茂盛的竹子,成了我们下课后休息、纳凉、嘻闹的地方。

    三年级的时候,村小学告别了流浪的日子,搬到小山头“岭头尾”。这里登高远望,四周绿树掩映,背靠绵延起伏的“覆船山”,前有流水潺潺的东溪,环境优美。在平整的小山头上,盖了两排平房式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后来又盖了两层教室,添置了乒乓球桌,也有了操场、蓝球架和跳远沙坑等,尽管条件仍十分简陋,教室前方的墙壁上总算有了黑板,老师不用在原来摇搖晃晃的临时黑板上小心翼翼地写字。杂草丛生的操场遇到雨天就坑坑洼洼,但已经令同学们十分开心,大家可以做课间操了,课余时间可以奔跑、嬉戏打闹了。每当校长敲起挂在屋檐下小铜钟的下课钟声,我和小伙伴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有的去占乒乓球桌,有的掏出藏在笔盒里的几分钱硬币到门口买冰棒吃,有的相约去田里钓青蛙,有的到附近的树林里玩耍,有的則匆匆忙忙赶回家帮父母干农活……

    不管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我和小伙伴们都会沿着田梗、坑洼不平的小道来到可爱的学校上学。无论过去的日子如何艰苦,童年总会留下很多快乐的回忆,小学美好的时光更是难以忘怀。

    往事如煙、随风而散,它虽然有酸苦辣涩的味道,但我却更多地记住了它留下的甜。


(1)今天(10月31)是南安市璞山小学69周年校庆


(2)


(3)

►泉州市特色乡村 林坂水文化体育村---攝影:黄敏超(梅山)初中72届【摄影作品】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