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红楼20 |
青春的欢乐是挡不住的 《红楼梦》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从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开始,前半回热热闹闹为贾宝玉开寿宴,实际上是从后半回开始,到69回,贾府因缘际会,加上凤姐兴风作浪,悲剧接二连三发生,贾府大观园充满晦气。从小说创作的章法来看,作家曹雪芹一定会考虑变一变。这就有了70回这一回。 这一回的开头,专门两个自然段。其实是对此前六七回尤氏姐妹花的悲剧做一个了断。以上的事情就此放下。这孤立的两个自然段断开,下边就回到贾宝玉的主线上来了。 凤姐干了伤天害理的恶事,也得到恶报,自己得了不好的病症,家务事就由李纨探春料理。因为种种杂事,大家都没有心情,大观园小姐少爷们的诗社就搁置起来。贾宝玉是一个菩萨心肠的人,尤三姐的自杀,柳湘莲的出走,尤二姐的吞金,对他的精神是一个接一个沉重的打击,小说写他“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袭人吓坏了,又不敢告诉贾母,只好想法子逗贾宝玉开心。 这一天早晨刚刚起床,“只听外间房内咭咭呱呱笑声不断”,袭人特意笑着叫贾宝玉说:“你快出去解救,晴雯和麝月两个人按住温都里那(就是叫做“雄奴”的那个少数民族小女孩)胳肢呢。”宝玉听了,马上披上衣服出去一看,看见她们三个人被还没有叠,衣服也没有穿好,晴雯骑在雄奴身上,麝月正在那里胳肢雄奴,雄奴仰在炕上,两脚乱蹬,笑的喘不过气来。宝玉赶紧上前笑着说:“两个大的欺负小的,等我助力。”说着,也上床来胳肢晴雯,晴雯放下雄奴,和宝玉对抓,雄奴乘势又将晴雯按倒向她的肋下抓动。袭人看他们四个人裹在一起倒是很好笑。 丫鬟们嬉闹的这一幕,是大观园日常生活平常的一幕,就是刚刚发生过两起意外和意内的悲剧(这两个悲剧都是关系女性人格尊严的严重事件),这种日常嬉闹,若无其事,依然进行。纵观大观园,能够容许丫鬟们嬉闹,嬉戏,你不能不赞扬最高辈分的主持者贾母的大度、宽容和包容,只要看有一次活动,一个小和尚误入,凤姐伸手就打,马上被贾母制止,而且百般安抚那个小孩,就可以看到贾母仁慈的人性。由于有贾母的存在,大观园里边的少爷、小姐、丫鬟和仆人们。相对来说,尊卑有序,又比较宽松。这跟贾母一贯的宽宏大量密切相关。当然,由于时代关系,贾母考虑大家族的长远利益,内心对异类有所顾忌可以理解。尤氏姐妹花在贾母内心一定是异类。 丫鬟们的嬉闹,重新给大观园带来喜气和活力。小姐们史湘云是最活泼最有活力的,只见史湘云打发一个丫鬟来告诉贾宝玉去看好诗,宝玉过去一看,果然看到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薛宝琴、贾探春都在那里,手里拿着一篇诗歌在看。看到宝玉来了,都笑着说,“这会子还不起来,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湘云笑道:“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该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 原来是林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薛宝钗一看是一首古风诗。这一首古风诗首虽然写的人人称赞,但是贾宝玉看了都流下眼泪,还是太伤感了。不过,因为有这首诗起头,大家还是一致议定重新起社,便把原来的“海棠社”改为“桃花社”。黛玉一下子要大家写“桃花诗一百韵”,宝钗认为桃花诗向来最多,容易落套,建议再拟。这个时候忽然许多事情,特别是贾政从任职的外地来信,说六月中获准进京。袭人担心贾政回来要检查宝玉的功课书法,让宝玉收收心。所有人都帮助宝玉临帖写书法。就把诗社的事情放一放。可巧近海一带发生海啸,贾政作为国家官员,需要顺路查看灾情,这样算起来,要到冬天以后才能回来。宝玉听了以后,松了一口气。暮春之际,史湘云因见柳花飘舞,偶成一首小令(词中体制短小的叫小令,和“中调”“长调”相对而言),调寄《如梦令》,词曰: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史湘云自己做了这首小令,心中得意,用一条纸儿写好,给薛宝钗看了,又来找林黛玉,黛玉看毕,笑道:“好,也新鲜有趣。我却不能。” 湘云笑道:“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 黛玉听了,来了兴致,说:“这活说的极是。我如今便请他们去。”说着,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这里她们两人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出几个调来,写了贴在壁上。 这次看到这里,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写诗,一般人都认为林黛玉最强,但是这一次,写词,林黛玉明显感觉到不如史湘云,史湘云的艺术才华比林黛玉更加全面。 黛玉把要求写明,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众人来看时,同时拈阄,薛宝钗拈到《临江仙》,薛宝琴拈到《西江月》,贾探春拈到《南柯子》,林黛玉拈到《唐多令》,贾宝玉拈到《蝶恋花》。紫鹃点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 这一次还是黛玉先写好,只是还是太悲伤了,薛宝琴《西江月》被赞“声调壮”,其中“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两句最妙。贾探春《南柯子》前半首得到李纨称赞,确实不错:“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下半首却写不下去。一炷香快烧完了,贾宝玉还没有思路,忽然看到探春这半首,一下子动了兴致,马上提笔续道:“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这一首,可以算是两兄妹合作的好词。 最好的一首应该算是薛宝钗的《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昭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果然让当时所有在座的人无不拍案叫绝!这是何等开阔,何等胸怀,何等气魄!这首词,真是让我对薛宝钗的文化艺术修养不能不另眼相看了。 这次诗社的结束是窗外竹子上突然一声响,原来是一个大风筝掉在竹梢上。这一下子引起大家出门去放风筝的兴致。大家都高高兴兴放风筝去了。 2018·7·22·厦门前埔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