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8年校友文萃 >

黄帝族谱涵盖海内外赤子概莫能外--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8-01-13  【字体:
黄帝族谱涵盖海内外赤子概莫能外

黄帝族谱涵盖海内外赤子 概莫能外
——海外赤子柯清淡诗歌欣赏
郑波光(集美大学)

    柯清淡先生是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他跟丁玲有过直接交往,丁玲曾经亲自补送他大著《太阳照在桑干河河上》。我们是2009年12月底在第11届丁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认识的,当时他送我打印的一些散文作品,在第八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上,我提供一篇评论文章,是评论他的《“离骚”又添一新页》这篇散文作品。在第九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上我们见面,他又送我一些打印的诗歌作品,趁着这次第十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召开之际,我就写一篇他的诗歌评论。

    看了他的散文作品,再看他的诗歌作品,可以让人深刻感受到柯清淡先生是一位极其虔诚的海外华人,海外赤子。我看到的他的诗歌有三组。第一组是1985年9月写于岷尼拉市的《归心组曲》,前边有一个“序”写道:“五年来,数度返回那离开三、四十年久的故乡。每次的抵乡、居乡、离乡,心头上所生的百感,交织起儿时生活于斯的依稀回忆……泻之于纸而成诗。”这组诗有五首:《归心》、《抵乡》、《寻找》、《朝夕之间》、《许愿》。第二组是《海外诗钞》,“后记”写于2000年中秋节于菲京:“余自幼移居南洋迄今逾半世纪,曾有幸于1984年赴华初登万里长城,得于斯触景而生情孕意,并匆草廿多行于飞机票背后。十二年后,偶在册纸堆中复见之,读来仍感其确能表我平生之渴望及怨艾……时适有缘随一访华团重登原城头温旧情意,遂琢原稿成此小诗于现场。四年来,传诵它之文友,纷促余应在大陆、台湾、香港发表,公诸于世……。”这组诗有三首:《灵药》、《返塞曲》、《登上长城》。第三组是《龙变诗钞》,这一组没有“序”,没有“后记”,但是集中写“黄帝族谱”“龙的族谱”,分别写于1990年或1994年,分量特别重。有三首:《居家猛惊》、《猫窝》、《留痕》。

    这些诗篇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故国、故乡的无限依恋;二是对离乡背井的怨艾;三是对个人、家族“黄帝族谱”“龙的族谱”终极确认和精神皈依。

    《归心组曲》五首诗以一种浓浓的情意,絮说着五年间,数度返回故乡激动不已的情怀,这就是第一方面的内容:故国情怀,故乡情怀:

    当飞机降落在神州大地
    我喜得泪水盈眶!
    当客车驶进福建境地
    我怯得脉搏加速!
    当汽车辗到晋江地区
    芬香的乡泥味扑鼻!
    当三轮车驶入故里
    我的话从何说起? (《归心》)

    直抒胸臆,平白如话。这是柯清淡诗歌风格。这里无需分析,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回到故乡的无与伦比激动喜悦的心情。这个心情与四个由大到小的地理名词紧紧联系在一起:神州、福建、晋江、故里。这四个地理名词,对一位离乡背井几十年的海外华人,是刻骨铭心的牵肠挂肚。它的震撼力,就在于返回故乡层层推进的叙述描写的普通诗行之中。这首《归心》就是写自己一颗归心似箭终于落到实处的心。

    这组诗歌笔触所致,都是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最想吃的是“番薯粥”,而且最想用的是祖父用过的“粗花碗”来盛粥(《抵乡》);他在家山的小径上,寻找童年小脚印,在村前的晒谷场,寻找断线的小风筝,在业已干涸的小河,找回被冲走的小裤子(《寻找》);当年爆竹喧天迎新娘的场面栩栩如生就在眼前,“当年美得像朵红花的庆婶”,现在满脸皱纹,当年“挺胸踢开花轿门,挑起新娘面纱的庆叔”,现在驼着背持拐走路,“我还认得出”(《朝夕之间》);“尽管这乡野小村,是如此简陋、卑微……”,我依然在故乡的祠堂口,“迷信地许下愿,……‘来生’也要活在此地”。(《许愿》

    这组诗歌就是这样表达对故乡如醉如痴的深深依恋。

    第二组《海外诗抄》主要表达的是第二方面的内容:离乡背井的怨艾。

    双手搂抱住——
    城头的苍石
    鼻孔嗅吸着——
    石苔的涩味
    我自幼身罹的相思痼疾
    竟
    霍
    然
    而
    愈!
    (1984年,赴华初登居庸关而孕意;1996年重登而定稿于长城头。)

《灵药》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祖籍国——中国的象征,它对海外赤子的思乡痼疾,就是一副最好的灵丹妙药。能够亲临万里长城,搂抱它,嗅吸它,相思痼疾,自然痊愈。这首诗真是奇妙,短小精悍。堪称绝句!古往今来,关乎千古登临之口的好诗有不少,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太白的《忆秦娥》,这首诗也是登临灵感的好诗,它出于海外华人海外赤子的灵感。值得赞誉。

    《返塞曲》(外一首):“琵琶何在?、昭君出塞时抱弹的、找它来!、我这海外的华夏遗民、急着、要弹一阙现代《出汉关》、要借长城的悲风、贯入神州亿万耳朵!”《登上长城》:“掌心按住城头苍石、一腔凄怆、一肚委屈……、五千年的炎黄史册啊!、能否容许我这番客、在册角签下中文名姓?”(1984年生情于八达岭1996年定稿于原处。)前一首把自己出国定居海外比作昭君出塞的无奈,后一首是一种对自己炎黄子孙身份能否确认的忧虑。

    第三组《龙变诗抄》是炎黄子孙身份的终极确认和海外赤子的精神皈依。

    读柯清淡先生的三组诗歌,最震撼人心的,还是第三组。且看第一首:

    偶从媒体和口头
    探来神州的乡讯、国事
    将它传译给儿女
    却换来茫然、冷漠
    我不禁心寒自问:
      黄帝的族谱上 
      还能有我一家人的名字?
     (居家常有感而孕意;1996年4月揉之成诗于菲京)

《居家猛惊》

    子女生于海外,长于海外,对祖籍国相当隔膜,这让作者十分忧虑,担心自己一家人的名字会脱离黄帝族谱。其实,这完全是过虑了。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一下子红遍神州、红遍世界:“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中国人的种族特征,黑头发,黄皮肤,还有中国千年积淀的文化基因。都深深铭刻在所有炎黄子孙身上。

    黄帝族谱,毋庸置疑,涵盖海内外赤子,海内外子孙,概莫能外。

    《猫窝》这首诗,写作者对祖国把自己当作“外国人”,回国需要填写《外国人出境申报》特别不自在。《留痕》写在八达岭上,看到许多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长城上,自己也将名字刻在万里长城上,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在《龙的族谱》上永远留下自己的“户籍”:

    我摸出背囊里的铁叉子
    想用这西洋餐具的硬脚尖
    也要留下日期、姓名和乡里
    但疑心《龙之族谱》已无我的户籍
    只好抖着手刻下:
        海外一遗民鬓霜到此
       (1996年登上八达岭,见城头各字刻有感而作。)

《留痕》

    柯清淡先生的诗歌,完全有感而作,绝无无病呻吟。感情真挚,诗句质朴,却常常给人以震撼。不过有时也过于感伤了,《留痕》最后一句,就过于感伤了。值得高兴的是,在他的散文,特别是《“离骚”又添一新页》,看到自己的儿子回国认祖归宗,又交上台湾的小朋友,心理感到无比慰藉。很为他感到高兴。

    从诗歌《序》《后记》看到,柯先生的诗歌已经受到海内外文友的欢迎,传颂。可见他的诗歌是颇有魅力的。柯清淡先生古诗文功底十分深厚,希望他继续耕耘。

2014•2•21厦门前埔 

 


书 型


文 章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