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7年校友文萃 >

情怀文论8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7-12-15  【字体:
情怀文论8

情怀《山西抗战文学史》的著作
——情怀文论8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

    《山西抗战文学史》不是教材,而是学术著作。这是山西省社科院1986年重点学术课题,由文学研究所负责人屈毓秀女士组织编写著作的。35万字,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2月出版。1989年12月9日获得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颁发“解放区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学术专著类一等奖。参加著作有五个人:屈毓秀、石绍勋、尤敏、郑波光、郭文瑞。

    屈毓秀女士是一位才女,她的老伴是林友光先生,当时是北岳文艺出版社编辑。这对贤伉俪是我的好朋友,为人特别正直。我在集美居住,乔迁到厦门前埔,他们先后两次光临寒舍。他们本来居住太原市,退休后返故乡回到广东省林先生的老家居住。如今都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了。《山西抗战文学史》从准备到著作出版过程,作为主编的屈毓秀女士,给我们参加者连她五个人,提供许许多多方便,首先给我们每个人送一支很好的钢笔,其中对我来说,他还特别照顾,让我回母校到厦门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实际上给我一次回福建省老家出差探亲机会,我带夫人孩子从上海回故乡,这是特别难得的机会。我们自己多花点钱坐软卧,孩子格外高兴,留下十分愉快的记忆。

    这本书的著作是1985年开始的。1985年6月,屈毓秀女士带领尤敏女士(两女士都是1936年出生,今年81岁了)和我一起到北京搜集著作《山西抗战文学史》所需要的资料。我们一起到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的规模和气概,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一个人到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刘再复同学热情带我到文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这个图书资料室的资料也让我大开眼界。这些记忆都是珍贵,特别亲切的,难以忘怀的。屈女士还带领我们在北京访问个别抗战文艺老人,有的热情,有的不热情,不热情的不给我们资料,后来只好暂付阙如了。文学史就写不到他了。1986年4月7日,屈毓秀女士还带领石绍勋先生、尤敏女士、我四位一起到山西省夏县温泉疗养院专心致志讨论、研究、写作一个礼拜。这件事2009年7月我在芙蓉网文《夏县日记两则》已经介绍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总之,《山西抗战文学史》的著作过程,给我留下许多难忘愉快的记忆。

    这本书总共有三编17章,我的任务是:第二编第五章抗战初期的小说(上),这一章有三节,一,抗战前的小说,二,吴奚如的《汾河上》,三,刘白羽、柳青、力群等的小说;第二编第五章抗战初期的小说(下),这一章也有三节,一,穗青的《脱缰的马》和《在火车站》,二,魏伯的小说,三,萧红、端木蕻良和其他作家的小说。第三编抗战文学的繁荣与丰收,概述,第十二章,赵树理的小说,一共有五节,一,赵树理的生平和早期小说,二,《小二黑结婚》,三,《李有才板话》,四,《李家庄的变迁》及其它短篇小说,五,成就与影响。

    为了回顾这部著作的精神面貌,我在这里重现第三编抗战文学的繁荣与丰收(1942——1945•8),“概述”,由本人撰写的一部分内容: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争的连连失利及对华战略的变化,经过1941年——1942年以来艰苦的斗争,晋冀鲁豫区形势逐渐好转,根据地以减租减息为主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边沿区基本制止了敌人的蚕食,敌占区的游击战争普遍开展。在反“扫荡”反“蚕食”反“清剿”的艰苦战斗中,根据地逐步恢复和发展,整风运动的深入使全党思想水平大为提高,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则克服了经济生活的严重困难,在抗日战争战场上,逐渐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

    这个时期的文艺运动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针对当时存在着的文艺脱离群众的问题,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毛泽东的这一文艺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切实解决了自左联以来长期未能解决的文艺大众化问题……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成就最突出的是小说。长期默默无闻执着于大众化通俗化创作的赵树理,1943年随着《小二黑结婚》的发表脱颖而出,在短短的两三年间连续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长、中、短篇小说,他是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周扬称赞赵树理的作品“是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的一个胜利。”

    山西抗战文学由于赵树理的出现而达到发展的高峰,不仅在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国统区,赵树理不但成为解放区文艺的一面旗帜,而且成为尔后形成一个影响深远颇具特色的创作流派——“山药蛋派”。这个创作流派正是以赵树理为标帜的。西戎、马烽合著的《吕梁英雄传》是一部影响很大的长篇小说,它以晋绥根据地吕梁山区为背景,生动地描写了山西抗战中复杂丰富的斗争生活,为吕梁山抗战英雄书写了富有光彩的人物传记。赵树理、马烽、西戎等作家的崛起,不单标志着山西抗战小说创作的繁荣,也标志着山西抗战小说走向成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出现,对整个解放区文艺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山西抗战文学史》从1988年出版到现在马上就要到的2018年,整整三十年过去了,今天回顾当年我们认真的著作,内心不但十分亲切,而且也感到欣慰。

2017•12•13厦门前埔 


《山西抗战文学史》封面1988年出版


1986年摄于北京中南海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